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里海石油资源争夺激烈里海位于欧亚大陆的交汇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发现,里海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自然之神在里海下面造就了装满石油和天然气的宝藏。据1997年4月美国国务院《里海地区能源发展报告》中的数据,里海大陆架有150亿桶可开采石油资源,远景储量可达1630亿桶①,另有数据显示远景储量达2000亿桶。这些数据表明,在21世纪,里海地区可能成为“黑金”的主要产地之一,这个地区将与波斯湾地区进行激烈竞争。由于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局势一直稳定不下来,里海地区的战略资源便日显重要。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苏联的…  相似文献   

2.
杨中强 《阴山学刊》2007,20(1):119-122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22日,欧盟通过了第一份系统全面的中亚战略文件——《欧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战略》。欧盟对中亚战略进行调整,是与它对中亚地区追求战略目标所提出挑战的认知密不可分的。由于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主要集中在安全与能源领域,因此安全与能源方面的挑战也就构成欧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安全方面,中亚地区向欧盟提出了恐怖主义袭击、毒品走私泛滥、各国可能出现国家失败、该地区跨国性问题的错综复杂,以及所有这些因素的相互纠结五个方面的挑战;而为了获取中亚-里海能源,欧盟必须克服该地区能源生产与输出的现实困境、俄罗斯对中亚-里海能源的控制,以及中亚国家在能源输出问题上对西方国家的模糊态度三个方面的障碍。对以上几个方面挑战与障碍的认知,构成了欧盟全面调整其中亚战略的重要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油气工业重新崛起 ,新兴能源国家供应能力的增强 ,美国对伊拉克石油的战略控制 ,俄美对油气资源地区控制权的争夺与油气合作 ,世界油气消费大国油气进口多元化等使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和结构出现新一轮战略性调整。供需竞争导致世界供需保障的不平衡 ,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准确把握国际能源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及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而切实可行的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成为解决我国面临的石油短缺问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里海能源竞争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油气需求增长、中东安全形势堪忧、大国地缘政治经济角力、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里海油气国际竞争战在新世纪初还是持兴未衰。虽然这场竞争主要领域还是集中在对里海油气归属权、输送权和开发权的争夺,但具体态势却与10年前有很大不同。“9·11”后欧亚大陆地缘形势的深刻演变日益影响着这场意义深远的国际经济政治大竞争。  相似文献   

6.
肖斌  张晓慧 《新疆社会科学》2013,(2):70-75,151,152
出于争当政治大国的需要,日本积极发展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国家的能源关系,并在对外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了以“里海能源开发计划”为核心的地区能源政策,在石油、天然气、铀矿勘探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基于对日本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能源政策和实践的考察,文章认为,如果大国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开发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资源将可能成为日本对外能源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是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激增。这也使得中国与同属东亚的传统能源需求大国日本在能源方面的矛盾日益激化。近几年来,围绕俄罗斯远东石油问题、东海油气问题,两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与竞争。在能源领域,如何协调和缓解对抗式、排他式的恶性竞争,避免传统的"零和博弈"是摆在中日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能源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且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近年来,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而我国周边的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为此,中国应积极利用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建立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交流的长效机制,保障能源长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战争后的里海能源与中亚地区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 ,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政治的角度看 ,控制世界陆权的关键是控制欧亚大陆 ,而控制欧亚大陆的关键则是控制中亚地区。近十年来 ,连接中亚、西亚和高加索的里海地区一直是美俄进行地缘政治和能源争夺的热点。阿富汗战争后 ,随着塔利班政权的垮台 ,美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很可能会不断上升。这不仅使里海能源之争更趋激烈 ,凸现出新的特征 ,而且将影响中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0.
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竞争的矛盾冲突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围绕里海地区资源控制权和地缘政治主导权的五大矛盾冲突,指出各种势力在该地区争斗、博弈的态势及进一步演化的可能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介入该地区油气资源竞争、取得地缘战略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中国中亚石油天然气国际安全通道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分析全球油气资源供求状况、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从中国能源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构建中国中亚石油天然气国际安全大通道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新疆地缘和能源资源优势,把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和能源资源国际安全大通道,已成为中国能源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中国中亚地区能源资源国际安全大通道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杨建华 《西域研究》2007,(3):110-115
本文通过与黑海北岸的同类器物的比较,确定了晋陕高原商周青铜器中的"勺形器"为马镳;分析了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同类马镳的年代,探讨了这类马镳的起源;从马镳与原始的"马鞍"形象的共存,可以把中国北方骑马的历史追溯到西周时期,标志着中国北方畜牧化、移动化、军事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炫 《阴山学刊》2009,22(6):106-111
南海争端的实质是南海周边国家争夺南海的资源及战略通道的控制权。西方国际关系三大理论对中国在南海争端中应采取何种理性行为有一定启迪。现实主义能直击南海争端的实质所在,但其固有的“冲突常态”思维只能使争端扩大化。新自由制度主义对于合作的认同,有助于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而建构主义对观念的强调,有助于促成双方无争议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石亚碧 《河北学刊》2006,26(2):198-203
珠三角以轻纺工业为龙头,加速产业发展,打造了中国第一个经济发展引擎;长三角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加速产业发展,打造了中国第二个经济发展引擎,随着我国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重化工业成为我国加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环渤海地区将以港口为依托,带动重化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打造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按照世界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的发展趋势,环渤海地区冶金、石化工业向沿海转移势在必行,首钢搬迁河北曹妃甸,将成为推动环渤海地区临港工业发展的启动点。曹妃甸工程作为全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和河北省的“一号工程”,它的实施不仅是河北省面临的一次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且对环渤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约距今将近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来到欧洲与亚洲,将石器文化传到了欧亚大陆。在此基础上,东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打制石器应该是这些直立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创造的,也有可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晚期以后的文化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以后,中亚青铜时代文化和铁器文化在本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都加入了从黑海和里海北岸迁徙来的印欧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新疆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的地缘与资源优势决定了新疆是中国21世纪建立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17.
方璐 《理论界》2013,(9):172-177
本文在"非对称性互动中存在大国困境"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以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为逻辑起点,提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这一判断,在这种非对称的互动中,作为相对的大国——中国,由于一般的大国特征以及本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陷入了一种"大国困境",中国的南海政策正是在这种大国困境中制定和实施的,对该政策的理解、评价和未来趋势的预测都必须考虑到这种"大国困境"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兴国家视野下的沙特阿拉伯与全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最大动力,沙特的新兴国家身份虽然存在模糊性但也无可置疑。沙特能够成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在于沙特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其拥有的多重代表性、丰富油气资源、巨额金融资金以及温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特点等方面。从新兴国家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来看,沙特在当前和今后的全球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