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启蒙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反思启蒙一直是西方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阐述了"启蒙已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从启蒙的实质、启蒙退化为神话、启蒙自毁原因等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与阐释.温习智者的教诲,提高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警醒.  相似文献   

2.
“启蒙辩证法”的两个命题,“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蜕变为神话”,分别表达了对启蒙的肯定与否定态度。将理解的重心放在第二个命题上,则会得出阿多诺、霍克海默全然抛弃启蒙事业的结论,而对该辩证法的完整理解告诉我们,“启蒙辩证法”正是要将启蒙从它的“盲目统治”的扭曲形式中拯救出来,最终给出一个积极的、救赎性的启蒙概念。由此出发,文章最终将阿多诺、尼采一并解释为康德式启蒙事业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3.
林清新 《理论界》2008,(3):97-98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20世纪30年代,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因此,启蒙走向了自我毁灭。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启蒙”的概念的发展代表着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家对于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并不完全立足于求真的史学知识学立场,反倒是求善的启蒙诉求,时刻影响着他们对于当代文学历史的客观还原——出于对既往文学史写作中政治神话的反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家往往以求善不求真的历史叙述,以彰显自身启蒙意识为主旨的历史观念,解构了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文学史叙述,进而在相对于政治神话的另一维度中,以启蒙神话的叙述形式,重构了当代文学的历史面貌。这种以解神话形式出现的神话写作,实际上已成为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共同特色。  相似文献   

5.
孙玉良 《社会科学研究》2007,203(6):116-120
《启蒙辩证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启蒙不断地自我毁灭并最终倒退成了神话。这个具有冒险性的思想把尼采作为一个先驱者,即认为尼采预示了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辩证法。但是,《启蒙辩证法》最终却又把尼采看成是启蒙思想的代表,是极权主义的原型,他没有摆脱启蒙辩证法的魔咒。对此,笔者将指出,《启蒙辩证法》对尼采的模棱态度与自身的立场有关,其中也包含着对尼采的误用。  相似文献   

6.
红色革命是一种启蒙,是一种与新文化启蒙存在脉络联系又有着区别的新启蒙,它的启蒙主体,是中共党;启蒙对象最主要的是知识分子,也包括农民;而在启蒙效果方面,它纠缠于启蒙与神话:在反击和解构神话的同时,又结构了一种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统,并试图挖掘和再现这一体系;后启蒙论者则否定这一体系的存在,着力批判其理性缺陷。其二是关于当前启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启蒙论者主张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的“剥离”,并强调对前者内在逻辑的“整合”;后启蒙论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三是未来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新启蒙论者认为必须在继承现代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西方启蒙思想资源;后启蒙论者强调要通过反思现代启蒙传统的理性阙如,耐心打造启蒙的底盘。二者的争论有望使论题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思潮在深层哲学精神上表现为对启蒙理性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最终又回归神话的“启蒙辩证法”成为这一文化/审美思潮的现代性动力;而世纪之交至21世纪初的文学思潮则将这种对启蒙的矫治及对理性的反拨,再度推向了从解放到神话的自我异化之途,演绎出一种可称为“欲望辩证法”的文化/审美逻辑。从“启蒙辩证法”到“欲望辩证法”,既反映了90年代以来文学转型与文化动力的复杂性与逻辑必然性,也体现出这一时期文化精神式微的内在症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启蒙的意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字面上的望文生义、西方思想来源、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中的重新生成.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启蒙运动,那么,"五四"新文学运动总体上也可以说是启蒙主义文学.科学,民主,自由,个人权利,改造国民性,开启民智,反封建,富国强兵等,这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目标和任务.所谓"人的文学",这不过是新文化运动"立人"主题在文学上的一种演绎.对于现代文学来说,启蒙是绝对必要的,但启蒙被强调到极致,变成为一种"主义"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从而造成了现代文学的缺陷.归纳起来,启蒙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思想轻文学,思想压倒文学;二是重文学的社会功利目的,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轻视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压抑文学的审美性、娱乐性和消闲性.  相似文献   

10.
刘卫东 《齐鲁学刊》2008,6(1):146-148
"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隐喻关系。把现代文学史上的《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两部描写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放在现代启蒙的环链上,可以看到"五四"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家》以通俗的形式演绎了个性解放的吁求,《财主底儿女们》则以痛苦的思索表明五四后的知识分子无法完成"五四"文学的启蒙承诺。  相似文献   

11.
当下学术界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各视其是将启蒙与现代性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对启蒙的态度问题上 ,新启蒙的建构与后启蒙的解构历历在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如何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进行实质性对话。就两套启蒙话语所持的路径而言 ,这一“正”一“负”的启蒙价值取向恰恰是应对反启蒙思潮的双刃剑。新启蒙和后启蒙的正负关系本质上不是对立的 ,它们理应形成互动、互补与圆融的格局。作为一个思想史命题的两个面向 ,反启蒙才是它们共同警惕和防范的对手。  相似文献   

12.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从社会史观的逻辑理路出发,立足于神话与启蒙的双向维度,展开了对现代性视域中的工具理性、主体性原则、进步史观的批判.而"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倒退成神话"则是该书进行现代性批判的总体性纲领.该纲领体现了对现代性的两种态度:其一,神话已经是启蒙,表征的是对现代性的规范;其二,启蒙倒退成神话,体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启蒙哲学被看作是强调人的主体的哲学。然而,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启蒙的目的在于摆脱人对自然的恐惧,从而顺从自然,支配自然。在对理性的追逐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树立中,人的自我持存与自我毁灭并存,自我牺牲与欺诈导致了主体的分裂,因此,启蒙运动是一场导致主体衰弱的过程。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这一思想,不应被看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思路,因为他们并没有放弃主体和客体的框架,其对启蒙的批判,只是要完善启蒙的思想,而不是彻底颠覆启蒙。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神话"的神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国民性的神话>一文存在的理论困境在于:刘禾在运用后殖民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理论来批判"国民性"话语的本质主义时,自己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本质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思想不乏一定的深刻性:语言的确可以在一定的意义与程度上塑造经验乃至现实世界,但是把这一点推到极点就会十分荒谬.  相似文献   

16.
张光芒 《学术界》2003,(2):130-135
本文是对上文《解构抑或建构》的回应。文章对《自由神话的终结》一书提出启蒙解构论提出针锋相对的批评 ,拒绝一代“后启蒙主义”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17.
张资平的小说在批判教会的同时肯定了基督教的社会价值,他的观点反映了五四启蒙语境中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他们既从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的向度反对基督教,又肯定了基督教教义的合理性内容,并用以建构新的社会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樊星 《晋阳学刊》2009,(5):97-104
当代启蒙主义思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本土世俗化浪潮的双重挑战。其中,现代主义的虚无情绪对许多文学家的创作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世俗化浪潮则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启蒙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双重挑战中渐渐边缘化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上,启蒙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先驱者们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借助"民主"与"科学"这两个口号,以"启蒙主义"为思想资源,以"为人生"为理论建构,以"改造国民性"为艺术追求,进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性,新文学的启蒙主义并没有遵循西方启蒙主义文学运动的"自我教育"和"理性节制"原则,而是以大量西方语汇遮蔽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入世"理想,最终导致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用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热风时节》不仅取消了既往文学史写作中的启蒙元叙述,而且还凭借历史叙述的线性结构、零散化叙述,以及"复调"叙述等形式,在打捞和拼接历史碎片的叙述还原中,祛魅并改写了文学史写作中的启蒙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