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对于伪科学的批判很多,但都侧重伪科学与科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提高人们的科学水平是消灭伪科学的根本途径。但这种批判忽视了伪科学的科学根源。伪科学利用了科学的信仰性、控制性和预见性等三个因素,而且对于科学的迷信,助长了伪科学的泛滥流行。因此,为了彻底消灭伪科学,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对科学的反思,破除人们对于科学的迷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伪科学产生的四种社会基础 :人类对科学的过高期望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需要基础 ;从众心理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伪科学泛滥的社会制度基础 ;社会整体科学水平低下是伪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防止伪科学的产生有两点对策 :一是划清科学与宗教的活动范围 ;二是深入理解科学 ,坚持辩证唯物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伪科学现象再次盛行,重新思考科学哲学中的科学划界问题,对于增强公众辨别科学与伪科学的能力,自觉抵制伪科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伪科学的流行既有科学、伪科学的因素,也受公众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科学划界标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的演进过程,即从逻辑主义的一元标准到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从划界标准的消解到多元标准的重建。运用科学划界标准,有助于把握科学与伪科学特征,辨别科学与伪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伪科学与科学、非科学、超科学、自然科学界域内的错误理论的区别进行具体分析 ,探讨了伪科学在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方面的本质属性 ,本文认为伪科学具有拟科学性、功利性、作伪性、怪异性等四种特征  相似文献   

5.
是否应该反伪科学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在理清科学、非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的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伪科学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从多视角分析了伪科学泛滥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和防范伪科学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伪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打着发展科学、提出新的科学假说的旗号欺骗群众.科学假说所具有的假设性的特点,也给伪科学留下可乘之机.本文从科学假说和伪科学与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检验三方面的关系,分析了二者的本质区别.从三个方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我们与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 ,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研究科学、伪科学、迷信 ,区别科学、伪科学、迷信 ,并且分别进行研究 ,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现实中 ,只有准确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 ,更好地弘扬科学 ,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 ,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8.
有科学就有“伪科学”。但对于“伪科学”的划定,却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而且要清楚明白地对其界定也绝非易事。因为人们往往把它和“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相纠葛;加上鉴定何为“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也十分困难,这就更需要人们在否定“伪科学”的时候,慎重小心,以免扼杀科学的雏形。再者即便是“伪科学”,也会在方法论上带来启发性;在知识论上,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上演前奏;在理论实践上,导致自由的生命精神透过幽夜的云雾,从中进发出新的思想、概念或形式,反映人类认识的多元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开放性,在精神的奇思臆想层面为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提供宝贵的财富和源泉。  相似文献   

9.
17 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标志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以后,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强大,各种伪科学也接踵而生,现在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活动的社会事业,而伪科学则是表面上打着科学旗号,实质上却违背科学本质的虚伪骗人学说。目前,伪科学往往用现代科学的名词术语来包装自己,直接与新兴的高科技对话,并利用专家、教授为其大造舆论,日益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伪科学产业。科学是求实的真理,而伪科学的反科学特征则十分明显,它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和基本的科学规律,其成果经不起严格的科学检验,伪科学现象不能实现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原则,它的要害就是否定科学进步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对迷信和伪科学产生的原因和根源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坚持科学 ,铲除愚昧和伪科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