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叙述视角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传奇的叙述视角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与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的交叉与转换。宋元话本的叙述视角基本都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但有时说书人又有意控制叙述视角和采用限知视角 ,以达到神秘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学史上使用得最多、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鸿篇巨制中,全知视角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叙事结构。小说限知视角的选择本身就渗透了某种感情评价,体现了对世界感知的深遂。总体的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局部的限知视角。二者结合使作品色调丰富,同时调节叙事节奏,使得小说结构显得轻盈。  相似文献   

3.
《“水仙号”的黑水手》是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康拉德设置了一套独特的双重叙事结构。其具体表现为 :(一 )全知与限知的双重视角转换 ;(二 )实写与虚写的双重人物塑造 ;(三 )情节与意义的双重层面叙述。这种双重叙事结构的设置敞开了作品意义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现代叙述艺术的精品之作 ,弗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 ,有力地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叙述艺术的发展。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以人物为叙述者 ,采用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及多重视角转换的手法 ,严谨周密地安排情节 ,深化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从视角和时空等方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白先勇在视角运用方面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在叙述时空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制,重复叙事的加入,使文本产生更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素有"百科全书"和"文体学大全"之美誉。用陌生化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语言特色及主题的理解。从全知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三种叙事视角的转换和词汇、语音、语法和语域的语言变异两个主要方面对该作品进行陌生化的解读,以期待更深刻地领略到这部经典之作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随着叙述意识的自觉,叙述方式也得到发展。早期作品中的“潜在叙述人”直接代表作者的视角和倾向,后来叙述人开始逐渐独立,到真正自觉并进行“叙述干预”,从而取消客观全知视角。小说语言关注人物内心意识,多用间接转述;并从运用风俗化的方言转向运用书面化的叙述性语言。叙述的转换使王安忆的创作冲破了传统小说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总体上采用了全知叙述视角与联贯叙述时间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全知叙述视角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交叉运用,构成了小说鲜明而突出的叙事特色,作者还运用了概括叙述的方法,为全知叙述视角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在部分章节中,小说采用了视点转换的叙述方法。这种叙事方法不仅保证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完整,同时也深化了叙述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作为"丛残小语"式文言笔记小说,其叙事视角具有同类作品所缺的统一性,在记录后汉至东晋近三百年士人"众生相"时,始终采取相对客观的限知视角,叙事方式呈现重显示、轻讲述的特点,这大大拓展了文本的审美空间,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3.
《没有脾气的男人》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集《幸福集》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论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详细分析曼斯菲尔德在这篇作品中所运用的叙述策略,探讨作者是如何将受限制的全知叙述者与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叙述者传达出人物内心里的声音的。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是由其中篇小说《金锁记》改写而成,是作者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再次书写;比之于《金锁记》,《怨女》的女主人公形象则由 “癫狂”转变为“庸常”,叙述方式由外视角转向了全知式的内视角,叙述风格由炽热超拔渐趋沉稳理性;其改写体现了张爱玲追求更高艺术标准的内在要求和面向海外阅读市场的创作自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比较了<色,戒>的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探究语言话语与视觉叙述如何再现可叙述与不可叙述之事,文字文本中的视角与再现模式如何被视觉文化与视觉想象塑造,文字文本如何策略性地引用并改写视觉图像,小说与电影具有怎样对立又融合的悖论关系,两者的视角和效果是殊途同归还是并在歧出.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现叙述三种。本文运用 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叙述视角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进行分析,并指出文本在这种叙述视角下的叙述特色。  相似文献   

17.
莫言小说的革新是从对视角艺术的运用开始的。莫言喜欢使用人物限知视角,尤其偏爱选用儿童为视点人物,以回避叙述中的价值评判,而流动、转换的视角运用还原了叙述者本质上的全知全能,也丰富了文本的内蕴,“复合人称”的使用更使莫言小说进入了真正的叙事自由的王国。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分为故事中的"我"、讲故事的"我"以及隐含作者的"我"这三种情况。它们往往是交织作用在文本中,以限制视角观照自我或他者的故事。当叙述人的叙述和作者在价值、思想观念方面发生冲突或分歧时,文本中就存在隐含的作者。鲁迅小说中的"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称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其背后所浸透的是鲁迅作为一个启蒙者的忧国忧民的爱与痛。  相似文献   

19.
从巴赫金对话理论看鲁迅文学翻译之“硬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过程牵涉到译者、文本和读者,本质上就是一个多重的对话体。本文试从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本主人公、文本主人公意识与社会意识以及译本与读者的对话角度来审视鲁迅文学翻译之"硬译"现象。  相似文献   

20.
"欧·亨利式的结尾"来源于其匠心独具的限知视角。其一,"选择性全知"模式:叙述者选择性地限制自己的"观察之眼",从而不露痕迹地造成特定情节的"叙述空白",为骤然突转的故事结局预设下至关重要的伏笔;其二,"人物有限视角"模式:叙述者时常用人物的眼光替代自己的眼光来聚焦,增强故事的悬念感和戏剧性。限知视角所营造的文体效果促成了"欧·亨利式的结尾"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