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熊考核  文龙 《船山学刊》2007,63(1):91-93
禹碑是衡阳历史文化一大奇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一大奇观。最早论述衡阳禹碑的是南北朝徐灵期。禹碑文字古奥奇特,刻凿出衡阳历史文化的古远与瑰丽。  相似文献   

2.
可贵的情操     
唐宪宗那时,当到左军中尉的太监吐突承璀奉命修安国寺。他准备在那里竖起一座歌颂唐宪宗的圣德碑,兴兴头头地一面修大碑楼,一面建议请宰相李绛起草碑文,还准备了一万缗钱作稿酬。谁知唐宪宗让李绛执笔,李绛不独不买帐,反而泼他一盘冷水,说:“尧、舜、禹、汤,未尝立碑自言圣德;惟秦始皇于巡游所过,刻石高自称述。未审陛下欲何所法?且叙修寺之美,不过壮丽观游,岂所以光益圣德?”说得唐宪宗命令吐突承璀马上曳倒碑楼。吐突承璀开始还想拖着,希望皇帝总得收回成命,于是推客观,摆困难。也不晓得是生李绛的气还是生吐突承璀的气,唐宪宗厉声道:“多用牛曳之!”于是动用了成百头牛来把碑楼曳倒。  相似文献   

3.
胜友千里来。欢情杂今古。携手浮湘波。箯与待沙渚。迤逦度阡陌。威纡历村墅。上山路披榛。穹碑访神禹。舍舆蛇伏行。攀登觉战股。舆夫撑后脚。乃敢前脚举。鼓勇忘疲劳。登顶喘息苦。惟有故将军。健步若超距。山项非极高。游者少接武。嗜古几无人。崇功更谁语。原碑传岣嵝。存佚费(?)取。摹刻赖此石。无异天石补。宋嘉定间。何致在南岳寻获原碑。以纸打之。摹刻麓山。后吴越秦豫滇蜀皆据此翻刻。有谓禹碑本无者。则起于朱子之寻而未获也。碑亭已倾圯。炙日复淋雨。蝌蚪几字存。螺旋久摩抚。何蝯叟谓碑阴尚有题字。今砌于岩壁间。已不能见。年来洪水祸。孰与甸兹土。为想玄夷梦。  相似文献   

4.
《岣嵝碑》是禹完成治水工作后记功的碑石.在朝鲜半岛,首次接触到《岣嵝碑》拓本的人物是朝鲜朝宣祖年间的许筠,而确切的记录则是在稍微晚些的孝宗年间,尹锈鉴赏了《岣嵝碑》.显宗年间,李俣从中国购得了新泉书院本,并把它拿给许穆看.之后,洪羲浩、徐命膺、李书九、李匡师、南公辙、金正喜、李圭景等许多文人们或收藏了《岣嵝碑》,或对它作了论评.与此同时,鉴赏了《岣嵝碑》大禹手篆的许穆在原来的77字中选了其中的48字,作了变异本《平水土赞碑》.后来,《平水土赞碑》在朝鲜半岛朝野广泛流传,并相继出现了朝廷和多个地方刻板,而其定本《大韩平水土赞碑》被立在了江原道三陟.  相似文献   

5.
右岣嵝禹碑者神禹刊定九州四隩宅九泽陂九山旅九川涤源方岳之奠终于南衡逐告成功而媒焉书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者是也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亦谓此也不然禹迹方行天下诗何以独詠南山吴越春秋亦纪其事唯两汉魏晋罕言及之至李唐刘禹锡首为歌詠韩昌黎继之并言字青石赤北宋何致子一刻其文於湘之岳麓川蜀夔门杨子江之小洞亭禹迹遂徧传於天下南宋朱晦翁张南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至汉初的典籍中,禹是一位造福于民的治水英雄和人间君王。在纬书中,禹由凡人转变成充满神奇怪异色彩的受命圣王,从受命治水到受天赐、受天书,再到受舜,禅都是出自天命。纬书中的禹形象对后世史著和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吴越春秋》中禹出生、得天书、遇九尾白狐等情节都源自纬书,《博物志》等志怪小说多采用纬书中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舜禹异同论     
舜禹异同论束有春舜和禹,传说中是我国夏代以前的两位天下共主。由于禹的儿子启后来当上了“夏王朝”的国君,从而导致了对禹的评介问题上的误区:在歌颂尧舜禹所处的大同时代时,往往是主要歌颂尧舜,而常常忽略禹;在描述所谓小康时代的“家天下”时,又常常将禹同启、...  相似文献   

8.
图碑是碑刻文献中的特殊类别。其形式图文相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城坊、建筑、水利、医药等方面,对于研究我国通史及文化史、科技史等专门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图碑产生时代、现存状况,举例介绍了天文碑、地理碑、水利碑、谱系碑、典礼碑等各类图碑,为研究图碑文献提供了重要资料,并提示研究门径。  相似文献   

9.
一春蛰城开愁雨春已老义车送丽旭江山得澄皎鸣俦绝湘流穿林向云(?)松涛洗耳尘。人语出烟杪。禅林聊徙倚道宫坐幽窅(?)谈涉世变。遐瞩穷天表。妙香发柞花春候闻林鸟平(?)夏气稠。郊田苗秀少。行行访禹碑嵚崎跻磴道。倚石同写真古色染襟抱。笋将何匆匆。幽意殊未了。客馆一憩息。芳蔌佐清醥。游山如读书。古义良所宝新体恣神怪。铲削伤静好。市郭既已夷。赭伐穷深窈。大醇见奇疵。玉璜有瑕考。物力轻一掷。薄俗奖浮巧。山灵如能语。(口七)咤达昏晓。吁哉墓下人。神魂日憧扰。落落仙峯叟一言群  相似文献   

10.
金完颜希尹碑,全称为“大金故尚书左丞相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公神道碑”。它是吉林省境内的三大金碑(大金得胜陀碑、完颜娄室碑与完颜希尹碑)之一,历来被中外学者所注目,但对完颜希尹碑的研究,远不如前二碑之盛。完颜希尹碑不仅是研究其家族的重要资料,而且对考订金朝史事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在《尚书》、《山海经》、《论语》、《淮南子》、《墨子》、《史记》等古籍中,禹的形象已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包括地方志在内的各种文献的有关记载更是连篇累牍。其中年代较早内容较为完备的当推《史记·夏本纪》。根据这些古籍的记载,在尧的时代,中国北方曾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于是尧用鲧治水,久未成功,即杀鲧并任用鲧之子禹治水。禹劳苦焦思,居外十三年而不敢入。他纠正了过去以塞为主的治水方法,改以疏导为主,实行“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的措施,使洪水大治、九州开启、山川奠定,卑湿之地均可种植水稻,“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  相似文献   

12.
先师祠宇之在省垣者自本社所承思贤讲舍专祠外前岳麓城南两书院暨衡清会馆皆特建祠世变以来不胜存废之感是碑为玉沈老人所选碑已圯毁兹从社友郭君尺岩所藏榻本钞得亟錄而弁诸报端编者识自有宋濂溪周子倡明道学程子朱子继起修明之於是圣贤修已治人之大法粲  相似文献   

13.
《堕泪碑》原为襄阳百姓为纪念西晋开国元勋羊祜所立的纪念碑,梁大同十年重立时时人合此碑与羊祜的学生为其所立《羊祜碑》为一,《堕泪碑》碑文在碑阴,《羊祜碑》碑文在碑阳。此后,晚唐、北宋、元、明又四次重立或修复,清中叶以后废而不存。《堕泪碑》在历史上颇负盛名,影响深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考证《堕泪碑》及其碑文的历史,厘清人们的混乱认识,无论是对襄阳的地域文化研究还是对湖北的历史文化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衡山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奥区”之称,这是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南岳衡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宗教角度来看,从南岳衡山走出去的南派禅宗则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从中国古代书院的角度来看,南岳的书院不仅在中国是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肇始了湖湘文化;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南岳古庙则是江南古代建筑的杰出典范;从碑刻的历史价值与摩崖石刻艺术的角度来看,南岳的禹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贝希斯敦铭文”。  相似文献   

15.
巴蜀神话始源初探贾雯鹤一、试析“禹要涂山氏”的文化蕴涵《尚书·皋陶漠》载禹曾云:“予创若时,娶于山。”此外,《楚辞·天问》、《吕览·音初》、《世本·帝系》等篇都曾记载“禹娶涂山氏”的神话传说。然而,涂山的地望却成了千古聚讼的问题。晋人常璩《华阳国志·...  相似文献   

16.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7,(3):127-130
禹的出现,虽然以继承鲧平治水土旧业为职掌,却是舜继尧大业后首先任命的最重要的人选,足见其时洪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度。《尚书·禹贡》是禹治水取得成功之后,划九州,叙山川方位兼及物产贡赋及交通等情况的政治地理著作。  相似文献   

17.
兰州白塔山有古篆文“禹王碑”,原树于“禹王庙”。“文革”中,封存得以保护。今改树于白塔禅院,露天置放。因石质粗劣,保护失当,风剥雨烛,碑面文字缺损较多,游人至此,咸为叹惋。今不揣浅陋,聊为补释,以为助读。 兰之“禹王碑”为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三月十五日酒泉郡侯建劝(升庵)所摹刻。因“禹王碑”(又称“峋嵝碑”)原碑失传,所以传世者,皆拓自长沙岳麓书院之“禹王碑”,该碑为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致字子一者,摹自衡山原碑。其后,传世渐广,浙江、山东、安徽、湖北、四川、云南、南京楼霞山、西安碑林等地,均有摹刻。兰碑摹刻自何处,侯氏之跋尾未作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七年三月,昆明师范学院副院长王云同志因事路过大理,在县文化馆看到几块元碑,经探问,知为一九七二年拆除五华楼时所出,且得悉新出的碑为数颇不少,大半用以砌修了球场的看台,部分流散在民间。当即跟踪迫寻到球场,得见看台最下面两层垫作阶梯的石碑有的表面所涂水泥已经剥落,显露出字迹,多有元朝年号,约有十来块,根据情况判  相似文献   

19.
论太古神话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使人惊奇的现象:几个最古老的、保存得比较完好而没有遭到古代学者篡改的神话,差不多都是悲剧性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戚、鲧禹治水,都是这样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虽说不上是悲剧性的,但只是个别。悲剧性神话占了如此大的比重,足以说明悲剧精神是我国太古神话的重要特征。夸父逐日等四个悲剧神话都保存在《山海经》中:《夸父逐日》在《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在《北次山经》;《刑天舞戚》在《海外西经》,《鲧禹治水》在《海内经》。鲁  相似文献   

20.
严可均(全汉文》卷三十二列“大鸡护禹”,介绍说:“禹,史失其姓。”下收《麦平于王元不宜立嗣卜篇,录自《汉书·景十三王传》。查《汉书》载该文时云:“初,武帝复以亲亲故,立敬肃王小子担为平平王,是为顷王,十一年竟。子梁三元同,二十五年竟。大鸡护禹奏:……奏可,国除。”严可均录大鸿护禹秦文之后又加案语:“《诸侯王表》:元幕于元民二年。是时大鸿护禹,《百官表》失载。”这是对“禹,史失其姓”的进一步解释。然而,王先谦《汉书补注》于《景十三王传》“大鸿护禹”下云:“钱大听口王禹也。”但并未提供根据。考钱大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