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类蕃衍后代,是通过生育行为进行的。人口生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因此,人们的生育行为虽然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但却要受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现象所制约。社会诸因素无不影响人口的生育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过程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因此,人们的生育行为也必然受生产方式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人口再生产、对人们的生育观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 读关于两种生产的几个问题阅读了曹明国同志《关于两种生产的几个问题》一文,我有如下三点感想。(一) 该文提出了关于两种生产的关系问题,即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提出了“在两种生产的关系中,人口生产是主导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这完全是正确的。有的同志认为,人口规律和人口问题,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因此,不承认上述观点,截然相反地提出“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论点,无疑是错误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基础,是决定生产方式的根本因素。而生产力又可分为两种要素:作为劳动者的人的要素,和作为生产工具的物的要  相似文献   

3.
<正> 人口,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没有了人,也就不存在社会生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马恩全集》46卷上37页)。既然如此,人口状况如何,就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口与社会和经济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口与社会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保持相互适应的比例关系。但是,社会主义之前,根本不存在自觉的有计划的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人口的发展也就不能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培祥 《西北人口》2003,(3):22-25,29
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对人口也有制约作用.本文通过对青岛市人口现状的分析,得出了青岛市目前人口发展的特征,最后提出了青岛市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人口再生产正在实现一个伟大转变,即由人口盲目增长向控制增长,由素质偏低向素质提高的良性运行转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这主要是运用行政和指令性的计划手段取得的,要完成这一转变还需要建立全方位的人口再生产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即将劳动人口纳入生产力要素,并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通盘规划,力求通过生产等各种社会因素反作用于人口再生产,逐步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前,理论界在谈到人口这一概念时,常常认为它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对人口概念所作的这个一般规定是不科学的。其理由如下: 一、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并不是人口。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有哪些?谁都知道,除生产资料以外,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就是劳动者。学术界关于生产力的要素是有争议的,但是,不论是两因素还是三因素或多因素的观点,都与本题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口老龄化是年轻型人口向相对稳定、静止型人口转变的一个较长的必经历程,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生产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客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人口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生产的认识再认识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总的趋势来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提出的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然而,可持续发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持续发展需要人口均衡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支撑。可以说,人口均衡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三个支撑点,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口均衡。人口均衡包括人口内部的均衡和人口外部的均衡。人口内部均衡包括人口规模、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等要素的均衡。人口外部均衡指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相均衡。三型社会需要三种生产理论的指导,三型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正> 一、人口环境容量的概念在众多因素造成的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口。处于人口少、科技不甚发达的年代,依靠地球的生态系统,还能稀释、分解和循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废物。但是,近几百年来,一方面,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死亡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原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比较高,造成当前世界人口激增的局面。人口激增,使人类环境质量变坏;变坏了的环境,又在影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使人类遭到自然界的惩罚。现在,有许多疾病,属于环境病或公害病。要消除病源,只有通过环境保护。为了协调人口与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恩格斯在评论马克思时谈到,马克思一生有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伟大发现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5——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开始详细地阐述这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到了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这个理论给以准确、精密的表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阐明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它涉及到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即生产力),但又超出了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引起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构成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而,决定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本文试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增长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以及控制人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问题的讨论,初步探讨生产力对人口数量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第三次人口科学讨论会上,我们曾提出《试论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发展中决定因素之一》①,认为:两种生产同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乃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尽管人口生产在各个历史时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人总是历史、社会、生产、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主体,是其内部结构的因素,是运动的内因和动力。一些同志不同意我们的看法,或根本否定人口生产是历史决定性因素之一,或认为它仅限于原始社会。现在我们再就以下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两种生  相似文献   

14.
加速人口老龄化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既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相应人口现象的变化和人口问题的发生。受这一规律的支配,人口则从年轻型经成年型向相对稳定的静止人口状态转变。人口老龄化是这一转变时期的必经过程。多年来,人口老龄化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消极因素来论述,并努力探求其防止对策。国外不少学派,对人口老龄化也是谈虎色变。这无论对人们认识未来人口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人类社会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和斗争,都同人口问题息息相关。因而人口问题从来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人口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口思想、观点和理论。而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又往往和人口政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要以相应的人口思想为指导,人口政策反映人口思想,同时又推动着人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口政策的成功和失败,检验着人口思想的正确和失误。因此,中国人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历史上各种人口思想、以及人口政策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相互结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复合系统。这个复合系统的各个系统之间,通过互相反馈的形式,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从而生产出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产品及其生态环境,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员和结构要素。人口的数量状况是否合理,以及人是否能顺应和科学地掌握、利用生态经济规律,是决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循环状况、制约和推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迁移人口的婚姻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迁移人口作为迁移过程的主体和迁移行为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迁移行为必然会对他(她)现实的或未来的婚姻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人口迁移与婚姻:理论说明迁移人口指的是时间序列中发生迁移行为的人的总和。在这里,迁移人口具体包括永久性移民和暂住人口。其中前者又分为带户口以改变定居点的迁移者和没带户口但事实上移居一年以上的迁移者,后者是指在本户居住一天以上一年以下者。从迁移人口的婚姻角度出发,所有15岁以上的迁移者都处于婚姻的某一状态:未婚或已婚。因此,就婚姻状态而言,一定年龄的迁移人口又可划分为未婚移民和已婚移民两种。1.迁移行为与婚姻迁移是一种社会行为,而婚姻是一种制度。这两者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因此,无论个人如何迁移或迁移何处,他(她)们迟早会与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生活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18.
影响育龄妇女死亡水平的因素分析吴卫红,王瑞梓一、引言育龄妇女是指15—49岁处于生育期的妇女,是人类生育行为的主体,人口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育龄妇女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为人类的繁衍承受着痛苦,作出了牺牲,其健康状况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已成为“人人...  相似文献   

19.
人口增长的数量限度问题,是相对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而言的。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曾谈到人口状况与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关系的两种情形:一是“人口压迫生产力”,一是“生产力压迫人口”。资本主义以前的人类历史进程,最明显地证实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人口类型和发展水平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人口的再生产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是循着由低级向高级,由原始型向现代型方向进展的。当前世界各国处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