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必须彻底摒弃农业发展的传统路径,实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知识劳动力向农村集中,农户向村庄集中,资金向农业集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
农户兼业及其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廖洪乐 《管理世界》2012,(5):62-70,87,187,188
本文兼顾日本和我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兼业标准,提出了划分农户兼业的新标准。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户兼业的地区差异和阶段性差异两大特征,将农户兼业分为前期成长、中期平稳发展和后期分化3个阶段,并据此推断我国农业生产的兼业化与专业化并存会成为一种常态。文章认为我国农地流转呈现流转规模逐年增长、地区差异明显和流转主体趋向多元等3大特征,并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重点分析了农户兼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简单地认为农户兼业会妨碍农地流转是不妥当的,有些地区兼业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并不必然显著低于纯农户和非农户;农户农地转出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模型结果显示一些地方农地转出受到了行政干预。文章最后提出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进 《管理科学文摘》2010,(18):282-282
在我国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明显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的经营,而且成了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土地使用的权流转使用,其含义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是一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现代化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运作,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运作中不受到侵害,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机制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是以现代企业理论为研究基础,以东北农村为例,对农业土地规模经营问题的一项经验研究。研究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经营规模、经营效果,探讨适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根据3组不同情况的样本分析,得出土地规模经营受制于土地流转速度和集中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转移数量的结论。如果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数量加快,土地的集中度就提高,从而土地规模经营将发展和扩大;同样,如果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数量加快,土地集中度就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就成为可能。文章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和生化技术使用情况,得出农业机械化是对农村劳动力的替代,替代的界限依赖于农业机械与农业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变化或相对成本变化。生化技术是对土地和劳动力的节约或替代,这两种技术代表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两条道路,但是这两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是相容的结论。本文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小块土地经营并没有排斥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与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有关,而与土地经营的规模大小无关,这个结论与中国的现实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产生的背景 所谓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并不是一项新生事物,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实行不久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使得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之所以广泛地发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的家庭承包和土地制度蒋中一实行土地分户承包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步骤,彻底改变了过去“集体劳动、统一经营”的模式,使农民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农户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在承包合同的范围内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生产和经营活动,这...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本文用江西省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微观调研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多个水稻种植季节、2011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单产和亩均利润来衡量土地生产率,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对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影响,发现在地块层面,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间维度,土地生产率都与农户经营规模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规模种植稻农存在内在激励追逐土地规模经营。农户层面分析时,虽然这种关系不显著,但系数方向为正。此外,增加机械使用会提高土地生产率,这证实机械化的作用不仅限于扩大农户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增加,承包地被不少农民视为“负担”,大量土地因此撂荒。因此,让土地流转到愿意种田的人手中,就成了解决土地撂荒危机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促进农村集体土地合理流转中的有效措施,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和引导这一转移,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成因与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民图生存、求发展的内在要求。1.农村改革带来的劳动力解放,大批剩余劳动力形成,是这一转移的先决条件在我国农村发展中,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户就业决策的数理模型,引入家庭在农业生产与非农生产之间比较优势的概念,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增加,将扭曲家庭劳动力在务农与外出务工之间的配置。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千村调查——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状态"数据,在控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的内生性之后,我们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本增加,会带来以下几点负面影响:(1)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2)降低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可能性;(3)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呈现女性化、老龄化的趋势,家庭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耕地使用量下降,最终降低了家庭的农业人均产出。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反映在"三农"领域,归根结底要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以引导农户逐步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分工、专业化发展,进而提升农户效用水平的过程予以理论证明,揭示了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实现机制,并利用全国17省68个县(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加入组织的意愿和行为主要受到家庭劳动力分工、收入结构分布、土地经营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金融负债均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户收入和不同来源收入以及不同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启示在于:体现互惠合作原则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一种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分工和农业专业化发展并进一步使农户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但与此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内部成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小农户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是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深刻辨析新时代我国小农户的价值功能、发展境况,并促其现代化转型,既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日益迫切。2008年10月通过的新《物权法》即明确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本文即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情况,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卢克贞 《决策探索》2011,(16):20-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防止或减少农村承包地的弃耕抛荒、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效益方面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农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农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薛维松 《决策探索》1995,(11):6-8,22
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逐渐流动起来,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那么,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认识和把握农村生产要素流动的状况和特点,以促进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流动?我结合滨海县的实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农户社会资本在我国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功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熙 《经营管理者》2014,(32):200-20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多种障碍,本文从家庭农场资源配置的视角出发,重新界定了农户社会资本和家庭农场的内涵,分析了家庭农场在土地、劳动力、资金、人力资本、制度等资源配置上的障碍,以及农户社会资本在扫除这些发展障碍上的作用机理,同时也指出了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陈锡文 《决策》2013,(9):24-2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可避免,因为有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了,有的家庭甚至举家外出了,土地可以流转给别人使用。但这里讲的主要是耕地,是农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