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世纪末大趋势《明极月刊》编辑部香港《明报月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一组题为“世纪末大趋势”的文章,编者述:在20世纪即将走至尽头之际,中国思想界与文艺界正陷入一个困惑的年代,面对中国的物欲大潮,中国的文化精英正接受一场严酷的考验。至于生活在揪隘环... 相似文献
3.
许世茂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
蒙太奇,原是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它借助于先进的电影技术,通过对镜头、画面的剪辑、组合,生动鲜明地反映现买生活。在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蒙太奇由于具有节奏鲜明、灵活多变、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强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文学样式所吸收,其中,尤以小说创作用得最多。电影是视觉艺术,要想在有限的片头长度内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就必须按一定的创作意图的需要,充分运用蒙太奇对镜头进行剪辑组合,使观众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小说创作中,蒙太奇这一特点常常成为作家用以扩充作品的容量、增大作品浓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的蒙太奇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9-91
电视新闻源于电影,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电视新闻受到了已经成熟的电影蒙太奇理论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对蒙太奇三个层面的理解来分析电视新闻的构成,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影蒙太奇理论的确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着构架作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简要梳理了蒙太奇剪辑技术发展至今曲折变化的历史,并对电影理论家时于蒙太奇理论的不同表述加以归纳,划分出前蒙太奇时期、蒙太奇时期、后蒙太奇时期三个历史阶段,揭示了蒙太奇范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笔者认为,当前电影创作正处于“后蒙太奇”艺术时代,一系列影视技术的革命产生了新的审美客体,人们视觉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嬗变,蒙太奇概念随之产生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8.
9.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当年的"将军恋"就是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 电视是大众传播工具中最年轻的成员,电视开播从一九三六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算起,电视的历史也不过才五十多年。但是,电视却以惊人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它以现代电子技术作传播手段,从广播、电影等其它传播工具那里借用了许多方法和技巧,博采众长,汇集了众家的精华,发挥了独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视技术与艺术的一次次跨越、整合,蒙太奇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产品设计领域更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就电影发展与产品设计自身的结构、发展规律的一些共性,可以探讨产品设计中的蒙太奇思维,从而让其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产品设计语言,创造出更具美学价值的营造法式。 相似文献
12.
贺义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92-95
电视作为以活动的视觉形象为主的传播方式,具有和电影相似的造型与结构特征。蒙太奇早先是作为画面组接技巧被电视继承和使用。“Montage”(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装配、安装,后借用到电影当中。一般新闻工作者只在编辑阶段运用蒙太奇技巧组接画面,将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本文将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且探讨蒙太奇思维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毕小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78-8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忘情山水,同情百姓,崇尚自然,又赋神于自然。他的诗歌用词简洁,意象鲜明。蒙太奇的手法在他的诗歌中被运用自如,流畅的意象转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充分表达了他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吴士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蒙太奇”原是法文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指结构、组合的方法。它的真正涵义是:把片断、单个、零星的形象(画画)加以组接,使之达到综合、概括的目的。它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条美学原则,对其他文学艺术,也是相通的。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就有“尺接术附”之说。①蒙太奇,不仅与中国古典文论的脉理相通,而且还广泛地被运用在创作的实践之中。《水浒》就是其是之佼佼者。《水浒》的艺术结构有其二重性。在它的纵向结构里,由于空间的不确定性,和空间伸展范围比较宽广,场景和画面有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在横 相似文献
15.
毕小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25-27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对意象的结构有着一定的要求。对诗歌结构的研究是理解诗歌意义的基础。诗歌文本自有一个完整性,在其完整的框架之中,各意象间的蒙太奇关系也至关重要。由中心语句散发的整体、二元对立的整体、四项同类的整体以及纵横两向的整体平衡关系,吻合了读者阅读中的完整期待,也是作者蒙太奇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添富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当今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爱情和婚姻已经被各种契约 ,公证书悄悄“入侵”。人们不由产生疑问 :商品经济时代的爱情真到了非“白纸黑字”来维系不可的地步吗 ?“签约式爱情”、“契约式婚姻”究竟能走多远 ?本文将契约的意义引入“婚恋”中 ,以揭示婚恋契约的无效性 ,着重探讨了当今社会婚恋契约的产生流行的法律根源 ,对婚姻法中的完善与缺陷提出意见。由此导出 ,对带有强烈伦理道德色彩的婚姻家庭关系 ,法律应当合理介入 ,找到一个法律与道德的最佳契合点 ,以更好地维护平等、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城市农民工婚恋变奏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千万万的农民进城打工,在把田野的绿色和乡村的纯朴带给都市的同时,自身也经受到都市的熏陶,浸染了多多少少的都市味儿,尤其是传统的婚恋观正发生裂变。这是现代都市文化与农村保守习俗的磨擦与碰撞。 相似文献
20.
《北京纪事》2004,(6)
异国婚恋历来是赢得最多艳羡的人生境况之一,其艳羡程度可以和发财成名相提并论。人生的怪圈无非是莫名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小市民生下来就黯然地知道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循规蹈矩地终其一生也就是上上结果了。如果有那样一种生活--视野开阔到比较两种奇异的文化风情,生活自由到经常到两个国家溜弯,一辈子获得两辈子的意外体验--当然是庸常人生难以企及的奇迹。新奇固然容易点燃火花,新奇也总是距离的前奏。两个天南海北的人可以相爱相伴,却不可以为对方脱胎换骨。没有人怀疑过这样两个人的热恋,但人生漫漫,有些孤独、有些尴尬、有些清冷、有些难以共鸣的落寞也许永远不能言表,或者当我们试图阐述它时,它就像空气一样拿捏不住,莫名虚无了。 有涉外婚恋的明星格外光环灿烂,也格外有起伏跌宕的戏剧感。曾几何时,耳畔还再三再四回响着韦唯倾诉恩爱的甜蜜,一不留神人家已经把汝等的羡慕抛到瑞典、潇洒单飞了。细想想,任谁离婚也不是一朝一夕动念实施的,甜蜜倾诉却是在离婚前一贯坚持的,如果动了离婚之念,还能甜蜜得眉飞色舞一如既往,彼番心思实难思量。其实此种情形早有前车,以此类推,难道不是明星生涯的特性如此?说好未必,说不好也未必;谁的鞋夹脚谁知道,谁家过日子谁自己明白;说出的未必是真,不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