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维吾尔语言后缀"siz"关系形容词概念结构的古今对比,揭示出后缀"siz①"的古今运用发生的变化:现代维吾尔语"抽象名词+siz"中的抽象名词象征着原子论世界观中的偶性,"抽象名词+siz"的概念结构隐喻地表达着"偶性"和"实体"的关系及存在方式;人们将存在于时空中的事物性质表达为"抽象名词+siz",体现了维吾尔族曾经对"绝对存在"的非理性宗教认知。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宗教旅游、宗教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界定了现代宗教文化旅游内涵,总结分析了宗教文化旅游因其与宗教紧密联系而具有的五个特点,最后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些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汤唯 《文史哲》2003,1(5):48-53
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虽然以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提升为中心 ,但国家的较量也是人心与人力的抗衡 ,国民意志与民族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 ,都超越了国家政治控制的范畴 ,形成了世界主义的发展体系 ,必然羁束着国家与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 ,我们不可漠视宗教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凝聚力或制约力 ;不可希求先进的物质文明会改变所有教徒的行为举止 ,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向着消除宗教影响的方向演变 ;不可幻想宗教文化一蹴而就地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以美育代宗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李泽厚先生在2008年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进一步发掘了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在中国的文化特质中,存在着一种以审美而通达神性的“天地境界”,而这种境界具有了宗教意义上的超越性和神圣感.在这一层面上,“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既包含了宗教的关怀,又肯定了人世的价值,进而成为人类可以深长思之的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维宗教观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地位、影响的比较 ,简要探讨这种特点对语言的影响。宗教对汉语的影响要小于宗教对维语的影响 ,在作两种语言对比研究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主次分明 ,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人是在劳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度统一。由于生命与知识的相对性和宇宙世界的无限性之间的张力永远存在,从而构成人类宗教情怀永远无法完全终结的原因。人具有理性和文化性,这必然决定宗教亦具理性和文化性。宗教是人化的宗教,它无不涵括人类文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从情感特征、探究对象、思维方式上认识宗教的文化意义 ,是人们正确把握宗教影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逐渐出现了一股"宗教文化热",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有关;另一方面,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从心理学视野全面分析大学生信教的心理根源,对完善大学生宗教心理理论以及指导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国军 《北方论丛》2012,(3):98-10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其主要体现就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大举进入,极大地动摇了儒教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围绕如何处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儒教的关系问题,戊戌前后中国士大夫提出了取代论、融合论和并存论等应对方案,特别是提出了保教主张。保教主张的提出虽有其深刻的原因并被很多士大夫认同,但由于存在诸多局限,很快衰微,进入20世纪初年被佛教复兴和存学主张逐渐取而代之,文化民族主义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葫芦与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葫芦除了作为食物之外,还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人们宗教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葫芦象征母体的生殖崇拜;葫芦象征始祖、保护神和镇物法器;葫芦象征道教壶天仙境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宗教研究采取的是一种"以文化代宗教"的策略.这种研究模式几乎主宰了三十年来的宗教研究论著,但是也呈现了宗教文化的化约论、功能论以及局限于精英阶层的知识论倾向,最后以"弱文化范式"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人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但忽略了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宗教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具有彼此认知的义务,它们应当参与"互补性的学习过程".宗教文化必须经过"拯救性的社会化",才能进入公共对话的空间,才能进入公民文化的建设领域,并且,宗教文化只有获得公民文化的身份,才能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镜像阐释:当代西方宗教电影的深度与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成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由于"宗教性"的难以界定,"宗教电影"的范围在无形中被扩大了.当代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主题和宗教拷问主要表现在,对"上帝之城"的神圣与信仰的背叛、宗教信仰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碰撞与摩擦、基督教文明与土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信仰与理性、宗教与科学的对立等的探讨.宗教现实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与形态呈现则主要是,表现具有争议性的鲜明的宗教批判主题、宗教与现代社会发展冲突化解的悲情主义与浪漫主义倾向、宗教意识形态的历史重现和幻灭、神秘与诡异的科幻色彩等.本文认为,西方宗教题材电影已经以其强烈的宗教性、深刻的思想性,而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宗教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的根源就在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国情和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广泛的渗透和持续的影响。中国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及政治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4.
张萍萍 《文史哲》2002,1(3):22-26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呈现出“文化综合”的面貌。宗教与文学这两种文化形式也在这一时代融合交织,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文化宗教精神”。以张爱玲、徐讦、鹿桥和无名氏四人为代表的作家们便以宗教为精神立足点,以文学为手段,将文学与宗教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生存的慰藉,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宗教的文化心理学基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人类复杂的宗教现象进行研究,特别对引起、促进和构成人类的主观性和精神功能的文化机制进行探索。宗教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所有的精神现象都可以在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加以理解和阐释。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范式,不可能完成对人类文化最复杂的宗教现象的终极意义和本体论价值的考量。作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论取向,释义学能够找寻宗教行为背后的意义和动机,并试图发现这些意义和动机是如何构成一个人的宗教心理机制的。释义学为理解宗教行为背后的意义提供了有效的解读方式,成为考察人类复杂宗教现象的重要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16.
观音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经由印度、中国、亚洲到全球,宣扬大乘佛教的平等实相,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超越了性别、阶级、种族、物种,跨越了空间与时间,体现出超越对立的宗教情怀.其经典系统丰富完善,宗教实践简单易行,以建立在爱与慈悲基础上的方便,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宗教需要,实现了宗教功能,完成了宗教意义上的拯救和救赎.  相似文献   

17.
试析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国内的宗教色彩却是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决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实用主义美学的角度分析黎族宗教文化的间性走向,并深入肯綮其所选择的间性的视域融合、调合整一和开放性、多样性审美立场。  相似文献   

19.
袁瑛 《理论界》2007,(6):232-23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必将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宗教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入手,着重阐述了基督教对英语的作用以及作为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圣经》对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解读“宗教”的新视角——宗教思维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思维 ,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思维系统 ,其运思方式与现实价值、文化意义不同于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 ,也不同于求“美”、求“善”的思维方式 ,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 1)它是信仰式思维 ;( 2 )它是先验———教条式思维 ;( 3 )它是幻想———情感性思维 ;( 4 )它是倒置主观与客观、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思维 ;( 5 )它是求意义性的思维 ;( 6)它是静态———封闭式思维。宗教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通过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宗教思维获得更为广泛的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