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权力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公共权力在实际的运行中会发生异化并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有健全的机制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公民参与的软约束机制、硬约束机制、对应约束机制和补充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谋取公共利益。但是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公共权力却被异化与其本质相分离,被用来谋求私利。这要求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本文在分析公共权力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应以权利制约权力,重视公民权利意识的培育、健全公民参政机制、健全政务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实现权力和权利的法制化,才能从根本上制约公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黄勇  王艺帆 《理论界》2012,(1):12-15
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各个成员,授权给公共权力代理者以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解决社会利益纷争矛盾和维持社会运行。然而,公共权力的诱惑性和腐蚀性冲破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防御,导致以权谋私和权力越位。制约公共权力的异化,要从道德制约、权力制衡等方面对症下药,也要提升公民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激活社会自我调节的"白血球"。  相似文献   

4.
李辉 《理论界》2014,(2):1-4
马克思通过对19世纪市民社会的研究发现,人与人的关系在物质交往中发生了异化,市民社会成为有产者对无产者剥削和压迫的资产阶级社会,必将被"自由人的联合体"所取代。当前,中国的民间社会正在形成。与西方的市民社会相比,中国的民间社会有着自己的生成机制和逻辑功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的功能由批判向建设转向。基于我国政府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可以有效地影响或决定国家政策走向,争取公民多元利益的实现,同时民间社会也是防止政府公共权力异化的强大监督力量。通过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增强民间组织的自治性,可以促进民间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维护公民权利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享有者和社会事务管理者,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关键力量。我国政府维护公民权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也存在政府维护公民权利责任缺失、公民维权难的现象,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认真履行维护公民权利责任。从未来向度来看,政府必须认清维护公民权利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公民正确维护权利,完善维护公民权利的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机构维权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维权。  相似文献   

6.
按照西方比较通行一种的政治理论,即大家熟悉的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权力因公民委托而来,国家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也是国家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本文以"彭水诗案"为样本,阐述了上述法理。  相似文献   

7.
思想要关注时代。当代中国问题虽然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探究其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则在于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也就是说公共权力超过了其应有的界限,换句话说,就是公共权力发生了异化。权力异化的目的是以权谋私,权力异化的表现形式是腐败。要真正把握权力异化问题就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探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经济领域的问题主要在于权力至上与市场经济负效应相结合;政治领域的问题主要在于权力超越权利、政府职能缺位越位以及政府执政能力相对不高;社会领域的问题在于公民社会不成熟;文化领域的问题在于人格的依附性有余但独立性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的性质虽然已经是社会主义的,宪法和法律也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许多传统的、非公民社会的因素,这些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却是比较困难的。在中国,维护公民权利的路仍然很漫长,这既需要加强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依法行政,使政府成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同时,也需要努力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公民的自治能力。目前在我国维护公民权利必须围绕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建设成熟的公民社会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来展开。做好了这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才能有效地维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公民权利本位阶段、公民权利范围扩张阶段、公共管理阶段。公共管理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新范式,它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以切实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为宗旨、公民权利主体成为公共权力主体的新阶段。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公共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都需要公共权力.对于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而言,社会秩序的建立、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和社会进步的促进等等,都有赖于公共权力的作用.公共利益是公共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基础,是公共权力得以形成并长期存在下去的事实根源.在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任何社会中,公共权力都必须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背离了这一目标,就必然会走向腐败.当前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局部腐败现象就是对这一目标的背离.  相似文献   

11.
曹峰旗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276-279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是理解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理论基础。利益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共同根源,二者之间经过分离、独立、异化,在未来社会走向融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处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当前政治发展的主题与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论述,对认识与处理政治文明建设中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迈进现代文明社会的阶梯,是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基础,是造就人民公仆的重要机制.构建政治参与机制,亟待解决4个问题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提高政治参与质量的组织保障;确保公民拥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核心内容;以公民权利为本位重构法律制度,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法律保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宪政民主的试金石:预算审议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公共预算目标,内在统一了立宪主义所涵括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其实现对规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价值.作为宪政民主试金石的预算审议,不仅构成了公共预算的核心内容,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晚近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建制化双轨制协商模式成为预算审议程序控制的民主路径.立足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在规范层面应健全预算法律体系;在制度层面应着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社会结构层面应培育和发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有序参与预算.  相似文献   

14.
公民身份也称为公民权利.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是国家权力必须承担的责任.公民权利对每一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社会权利是公民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相联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公民身份的普遍确认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城市外来人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确认了城市外来人口在流入城市的实质性公民身份,是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杭州市政府把实现外来人口和原住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品质之城的重要举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对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但是,杭州市外来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必须在强化公民权利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外来人口和原住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5.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是政府进行环境决策、执行环境法律、管理环境公共事务的专门权力,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环境风险对政府管理职能提出的必然要求.合法性理论在现代社会主要是指法律的合法性,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既表现为形式合法性,也表现为实质合法性.前者要求其符合法的形式渊源,后者要求其符合环境正义的标准.由于立法缺陷、区域环境义务的不平衡和权力行使的异化问题,导致我国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存在合法性危机.我国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应当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完善立法,加强参与式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在突发事件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行政权力的扩张,极有可能对公民的正当权利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公共应急事件中行政权力的特性和公民权利的特性,探讨权力与权利的二律背反,借助权力—权利虚线和权利底线为公共应急法制的规范层面提供理论模式:其一,明晰权力—权利虚线;其二,恪守权利底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类腐败案件的频频曝光 ,时下无论是学界还是公众都把抑制腐败的目光放在推进民主方面。但民主政治并非抑制腐败的唯一选择。从公共权力异化的视角来分析 ,腐败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外部行为的表现形式。公共权力异化主要是由于公共权力和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异化而引起的。当代中国的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第二层次 ,即公职人员的以权谋私。遏制公共权力异化 ,主要是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公共权力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由于诸多原因,出现了不少权力腐败,反腐倡廉,对策虽多,但与其场汤止排,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一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权力腐败具有历史性、世界性,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在私有制社会里,形公实私的公共权力必然谋私,必然导致腐败。公有制社会里,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一旦公共权力在一定条件下异化成私有权力,腐败同样不可避免。可见,权力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的私有或私有化(异化)。但是,在市场经济初建时期,经济…  相似文献   

19.
强化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是遏制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毒瘤”,渎职与罪恶相依,渎职犯罪与职权相连。遏制职务犯罪的关键是对权力进行制衡和有效监督。这是由于权力异化是职务犯罪的基础和根源。当权力人格化与所决定的人性弱点相结合,就异化为与人民对立的恶魔,不仅严重影响国家职能的实现,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严重地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强化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是遏制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职务犯罪及权力运行中的异化 职务犯罪是社会公共权力衍生的怪胎。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理论之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治社会学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社会理论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各国学者为了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公民社会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虽然理论界认可的公民社会理论具有构成要素及价值上的共同基础,然而,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存在着众多理论及实践上的困境。一是公民社会理论构建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内在结构性问题。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自身内涵的局限性造成外延上的逻辑冲突,而非政府组织在实现自治并形成对国家权力制约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科层结构以及外部对国家的依赖很难实现其应然目的。二是公民社会理论价值方面存在严重弊端,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多元主义理论的缺陷。占有性个人主义以及自由主义所阐述的人性的缺陷和精英多元主义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构建造成严重障碍。三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实现要素受到国家主义的干涉。国家和社会的划分问题至今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