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溧水"街上话"语音变异为例,采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变异的方法,结合汉语音节构成特点,从新旧式的出现数之比、新式出现时间的推算、新式与老南京话和普通话接近情况比较等三方面分析出汉语方言语音在变异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层次性和方向性特征.分析表明:方言语音变异的过程是一个新式逐渐代替旧式的过程;在变异过程中新式的出现是有时间先后的,分层次的;城镇方言语音演变不一定都是向中心城市方言靠拢,也可能直接向普通话靠拢.  相似文献   

2.
东江客家话惠州及博罗两地早前的f声母发生了分化,在主要元音不是u时变为v,其余仍为f或者h.东江客家话的见组合口成分的存留也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在主要元音不是a或e时脱落,u作为韵核时则保留.这两个变化都与音节结构差异制约辅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越南语中“(d)(u')(o)c”和现代汉语中“得”在读音和用法上都极为相似,通过对比汉语“得”字句和越南语“(d)(u')(o)c”字句,揭示出母语为越南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得”字句时出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字的声学测量及分析,对比临夏方言与普通话的元音,从而为研究临夏方言的基本元音提供可靠的声学参数。通过对比,我们看到1.临夏方言男女声元音图都表现为趋央的趋势。2.临夏方言男女声学元音图,除[u,a]外其他元音与邻近元音存在重叠区。3.从共振峰模式图上看临夏方言[y,i,,]的F1—F2距离都较普通话的小,[a,,u]的F1—F2距离都较普通话的大。4.双元音[ai,au]在临夏方言中简化为[,]。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音节以主要元音占优势,几乎每个音节都有主要元音。这个结论是从汉语的音节可以缺声母、介音、韵尾而不能缺主要元音的实际得来的。就韵母而言,也是不能缺主要元音。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首先要抓住主要元音。一、广州方言音系中组韵能力最强的是哪些元音?是a和e。a能跟什么韵尾结合组成什么韵母,(?)也能做到,所不同的是a能自成韵母或音节,(?)则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二等麻韵在广州音是a(如:巴、怕、诈、家),三等麻韵于广州音是ε(如:且、写、爹、者、车)。广州音以a和(?)组成的韵母是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所产生的各种偏误,分别描述他们在21个辅音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上的实际发音与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之间的差别,以期对后来者纠正偏误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语言迁移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从音位特征中的元音、辅音,超音段特征中的语调、重音及其他特征中的连读、停顿这些方面来探究汉语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在语言因素上的负迁移作用。根据中国学习者产生的偏误和负迁移,找出相关对策:学习语音理论知识、实施对比训练、增加语音模仿,希望能促进学习者对普通话发音和英语发音的认识,有的放矢地去训练和纠正,提高英语发音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8.
汉语声调作为一种音位,区别意义的作用并不亚于声母(辅音)和韵母(主要是元音)。汉语不同的方言中,声调的数目、声调的类别、声调的拱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语音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精确和可信。本文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佳木斯方言单字音声调的语音材料进行实验分析,以八组词为实验材料,利用计算机和praat语音软件分析出数据并作出音高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佳木斯方言的声调格局。  相似文献   

9.
上古歌部一、二等字由ai到a,影响所及,带动了两汉以下的链移音变:一是鱼部一、三等字"a音o化"同侯部字接触;二是侯部一等字进一步高化(ou),转与幽部字相押;三是幽部一、二、四等字u元音前显裂化为复元音ou,再音变为au,并入宵部。由此"鱼歌""侯鱼""幽侯""幽宵"四组例外押韵,实反映出汉语史上第一次元音链移高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汉语上古音研究和汉藏语系比较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上古汉语声调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音高在中古汉语以迄现代汉语各方言以及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有声调的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上古汉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不是音高而是音长或音质,那么,所谓上古“声调”的不同也就是韵母(元音或韵尾辅音)的不同,实际上可以看作韵部的不同,正如入声与阴声、阳声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延边汉语会话序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答词"啊、嗯、哎呀、是、对"及话语标记"这个、那个、呢、哈"在使用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变异特征:应答词"啊、嗯、哎呀"在发音上表现为元音较长、音强较重;在表达肯定回应时多选用"对"及其变体形式,较少选择"是".和汉语普通话相比,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使用频率较高,主要起填充停顿、话语延缓及礼貌自谦的作用;"呢、哈"的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有话题标记、填充停顿以及缓和语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潮汕方言和英语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这给潮籍学生在英语语音习得上造成困难.笔者着重从辅音、元音、声调和连读四个角度探讨了潮汕方言对潮籍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面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潮汕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  相似文献   

13.
以对比分析为基础,采用访谈和语音测试的方式来考察日本留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元音音位的困难层次。预测日本学习者的元音习得困难,按难度进行分类,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发音测试,结果证实:从音位习得角度来说,难度最大的首先是日语中没有而汉语中有的音位;其次是两种语言都有,但分布不完全相同的音位;最容易的则是那些日语和汉语都有且分布无差别的音位。此外,语音差异和拼写干扰会加剧习得难度。  相似文献   

14.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认为,拼音文字采用“元音、辅音”二维方式来表达“所指”,而汉语语音则采用“声母、韵母、声调”三维方式表达。它们没有好坏高下之别。在文字结构上,汉字也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二维线性排列,而具有三维立体特性,并决定了它具有容量大、信息多、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这是重新认识汉语言生命力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音学家、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已逾百岁的吴宗济先生,对中国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吴先生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采用声学和生理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汉语普通话元音、辅音及声调的系统实验分析,揭示了汉语元音、辅音和声调的客观生理和声学特性,推动了实验语音学在中国的发展;(二)首开中国协同发音研究的先河,通过对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和擦音音节内部及音节之间辅-元、元-辅音之间的协同发音考察,归纳出相关的声学模式,从发音生理上解释了汉语语音顺向或逆向的同化现象.同时,还运用协同发音原理解释汉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三)采用乐律上的"半音"作为研究和处理字调与句调的度量单位,并提出了从赫兹标度换算为半音程标度的原理和方法;(四)继承和拓展了赵元任先生的语诃思想,揭示了汉语语句中的必然变调规律和或然变调规律,在进一步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的基础上,发现短语调群在不同语气语调中遵从"移调规则".解决了赵元任当年"暂时没有想出好法子"的难题,建立了从中性语调到感情语调的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为语音合成制定了相应的韵律标注系统和合成规则.(五)开创了汉语篇章韵律的探索,他以愤怒兼命令的感情句为例,对情感语调和篇章韵律的声学表现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巧妙地吸收和融会贯通自然话语跟诗文、乐律及书法、绘画等艺术表达手段的某些共通性,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汉语篇章韵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宕江摄入声韵历史上很早就丢失了塞音韵尾,其在现代方言中的主要元音基本上是以后圆唇元音为主,可见《切韵》的宕江摄主要元音应该也是一个后圆唇元音.一些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往往有文白异读两种形式,这是入声韵尾消失后韵尾u向不同方向演变的结果.官话方言中,宕江摄入声字多读为撮口韵,主要元音是前的不圆唇元音,这个和南方方言有别的特点是官话方言在清代产生的一个语音层次,它和元明时代读为[io]韵的层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英语的两大变体 ,尽管两者主体部分相同 ,但在语音、词汇、语法、拼写方面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差异给我国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两者在辅音音素、元音音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 ,并介绍了非正式场合讲话时 ,美语口语中独特的发音现象。  相似文献   

18.
陈晓红 《中州学刊》2007,(6):247-248
鲁迅在阐释语言文字的功用时认为,语言有形美、音美和意美三美。其中,音美是运用汉语特有的元音占优势、有声调的特点,在语流的抑扬顿挫中,形成优美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达到“铿锵和鸣”、“掷地作金石声”的效果。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语音修辞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声、叠韵与叠音的音律美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发音部位一致,读…  相似文献   

19.
微山移民语言、微山当地方言和宝应方言的比较分析,可了解微山移民语言60多年来的语音变化,以及它向宝应当地方言和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英语的语音弱化是指语言在语流中的弱读现象。在现代英语中,弱读现象相当普遍,它主要表现在虚词(empty words)的发音上。例如介词、连词、冠词以及助动词等。这些词往往有两个读音,即一强一弱。如定冠词the在重读时是,而在弱读时元音前读,辅音前为。实际上,在正常语流中虚词的强读形式是极少见的。这些词的使用率极高,因此,能否正确掌握弱读形式的读法是学好美语口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学生常常忽略语流中语音的弱化,而喜欢采用全重读式读音。这既违反了英语的节奏规律,也不符合语言表达思想的习惯。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偏重孤立的词句操练,只要求学生在发每一个单词的音时做到准确、清晰和响亮,而忽略了语音在语流中主次有分、强弱有序的发音特点。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英语弱化教学这一环节,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弱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