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至此,笔者发表了17篇拙文,已经构成了一个系统,本文将以对话的形式作出小结.一、近代力学不科学及其根源甲:三年来,你在《广西社会科学》连续发表了17篇论文,涉及许多力学上的问题.从发表的文章看来,你对近代力学是持批判态度的,你是否想推倒近代力学?乙:近代力学(指其整体不是指其众多的细节)是不科学的,不过我没有直接去“推”(批判)整个近代力学,而只是想深挖力学基础,建立力学的基础理论.当然,可以把近代力学比作一座建筑物,挖了它的基础,这些建筑也就要垮了.甲:你说的“近代力学”指什么?你说它不科学,有什么根据?乙:所谓近代力学是指人类已经得到的并还在使用的力学理论体系,共有三个:以伽俐略和牛顿为代表创立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力学;以波尔、海森伯等为代表创立的量子力学.关于它们不科学的种种表现,已经发表的拙文分别作了研究.这里,我们再从整体上作出讨论.在作这个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一下贯穿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重要原理可以表述为: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由此建立统一的无内部矛盾的逻辑体系.甲:你说的就是所谓“逻辑的简单性”吧?  相似文献   

2.
拙文《运动一般规律的初步探讨》并没有作出运动动力学的完整表式和力的定义(量度),在那里我们说过,要得出完整的表式和力的定义,必须对质量作出新的认识.本文将运用前面拙文得到的原理,从质量的力学性质入手,对力(动量)、质量的量度以及运动的动力学表式作出再探讨.  相似文献   

3.
再论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答刘怀惠先生朱宝信哲学究竟是什么?笔者在《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载《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回答说,对此问题,“不可一次定论,而应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作出具体的界说”,并针对流行多年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两个新观点 :1 .《老子》全文具有内在联系 ,所以实为一部系统长篇论著。 2 .《老子》应由道论、德论、政治论三个部分组成 ,此三论各自成篇 ,又相互关联。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内在联系 ,因而也忽略了政治篇 ,所以将《老子》分割为彼此间相对独立的八十一章 ,并将八十一章笼统归类于道篇与德篇 ,于是形成且长期存在基础认识有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象"、"逻辑空间"、"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是《逻辑哲学论》中的重要而晦涩的概念。通过"对象"与"原子"的比较,可以揭示"对象"概念的两个关键特征,并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逻辑空间"概念的问题在于:逻辑空间中的坐标轴是什么?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对应一个点还是一个点集?答案在于,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充当坐标轴。在"可能世界"与"必然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矛盾,维特根斯坦未能调和二者,这就是《逻辑哲学论》在伦理学领域内容匮乏的原因。借助"可通达性"概念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笔者曾试图以辩证法为依据,对“两手抓”的方法作出阐释,写出了《论邓小平“两手抓”的方法论特点》(见《东岳论丛》1993年第6期。下简称拙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拙文,其不足之处就历历在目,主要对辩证法的舍取表述得不准确、不完整和抓不住关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持之以恒,也要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益。为此,有必要对拙文的不足作些修正、补充,并对当代思维的主旋律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8.
我在90、91年发表了《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天津社会科学》90年第4期)、《论美即对象的功利价值》(《云南社会科学》90年第6期)和《挣脱美与用的困扰》(《文艺研究》91年第4期)三篇拙文,明确提出美用同一观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清一色的反对意见。有的先生批评我说,把美的本质界定为用,界定为广义的功利价值,就是把美和用混淆了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性错误:既然美的本质就是用,就是广义的功利价值,人类为什么还要使用“美”和“用”这两个概念呢?又有的同志直接反对我所提出的“美也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命题,说我在这一命题下面已经把美混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混同于“物的  相似文献   

9.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性质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重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如果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立足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几点认识,就教于大家。我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虽然马克思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统一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10.
拙文《论“诗缘情”说》(见《云南社会科学》85.5期)在谈到我国古代文论中“诗缘情”这一重要学说的形成过程时。曾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自觉、半自觉和自觉的阶段,论述了前两个阶段中缘情说的酝酿情况。这篇小文讨论第三个阶段:魏晋时期,缘情达于自觉,即缘情说理论产生的阶段。 鲁迅先生曾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斯密“同情心”和“自利心”概念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情心”概念和“自利心”概念是斯密“两论”(《道德情操论》和《富国论》)最为重要的核心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核心概念作深入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12.
在拙作《商代无楚》(载《江汉论坛》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商文”)中,我们曾从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等诸类主要材料入手,提出了商代无楚方国及楚部族的刍荛之见。此论牵涉甚广,固非一文所能尽言;鄙见不合众说,自然又会遭到一些非议。如段渝同志著《荆楚国名问题》虽与拙说不乏暗合之处,但对其中部分看法便明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另张君同志著《“商代无楚”析》则更是对拙文。逐层加以辨析”,进而全面予以否定的专文。(上两文均见《江汉论坛》1984年第8期)。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下去,有必要进一步阐发我们的看法,并对相关置疑作出正面回答。一说“楚”字考定楚方国开始出现的时间,重要的入手点莫过于从最古老而原始的大量甲骨卜辞遗留中,探寻楚名号究竟始现于何时。通过必要的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刘大生同志在《试论“党主立宪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适政体之探讨》(刊上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7期。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提出了“党主立宪制”的概念,并认为“党主立宪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合适政体”。作为一种理论探讨,这当然并无不可。但就其内容而言,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故撰此拙文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地位尊崇。斯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是: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和1776年的《国富论》,前者是斯密的成名作,后者确立了斯密现代经济学鼻祖的地位。对一般的经济学从业人员而言,《国富论》并不陌生,对《道德情操论》所讨论的问题可能也略知一二。但就斯密这两本著作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道德情操论》对现代经济学的意义,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作出很好的回答。甚至,不少人会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分别讨论两个不相干的主题,前者关注道德…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五年第十、十一期)刊发拙文《“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文中论述了阅读教学论中“近似说”、“整体说”、“扩散说”的基本原则,以及语感、文感、情感能力结构要素,为了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探讨,现就情感部分独自成篇。 一、情感,不仅是心理学概念,而且是哲学概念。从认识论角度看,一般作为一种“价值认识”直接参与人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的庄子,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多年来学术界聚讼难决。拙文《庄子哲学初探》,根据《庄子》书中存在不少唯物主义的命题,曾主张庄子应属于无神论的思想家。文章揭载后,李锦全同志在《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一文中,针对拙文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在《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一文中,已进一步申述过不同的看法同李锦全同志讨论。在探  相似文献   

17.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18.
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概念明确,并要全面地理解对方的观点。而曹仲彬同志在《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载《社会科学》81年第5期)一文中,对《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载《社会科学》80年第5期)的质疑,则缺乏明确的概念,并曲解了对方的观点。 曹文说:“《论局限》作为一篇专门评沦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文章,只字不提工人阶级的先进  相似文献   

19.
姜颖 《天府新论》2013,(3):35-39
王宗传对正统理学易学作出了重大更新,实现了本体内在性转向和工夫论转向.其易学注重阐述心之内容即理,并由此将心提升为“质之天地,谋之鬼神”的超经验的宇宙本体.基于此,王宗传提出自反和不助的工夫论,突显了其心学易特点.本体论和工夫论的内在转向,是王氏解《易》的关键,也是《童溪易传》与《程氏易传》相异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张双田 《殷都学刊》2007,(2):109-111
本文在对《文赋》创作之"构思论"作出界定基础上展开对其讨论,分别就"构思论"具体内容的解释以及在魏晋玄学思潮背景下使"有限与无限"这一时代主题如何在《文赋》的"构思论"中实现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