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教于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500年间,佛经翻译研究逐渐发达,到隋唐时便产生了天台、华严、维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据说,佛教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佛与中国人香火缘深,为中国佛教的四在菩萨,他们”说法”的道场,则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它们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  相似文献   

2.
人间佛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伟大探索,它是在传统佛教消极厌世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下被倡导的。传统的佛教背离了佛教的根本精神.片面的强调出世精神,夸大出世与入世的差别.使佛教的发展走上了消极厌世的道路.也无法适应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时代发展要求。本文主要是从人间佛教的提出、基本精神和现代价值等方面来阐述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3.
黄英  李艳红 《国学学刊》2021,(1):111-120,F0003
唐代是宗教信仰开放的时代,诗人信奉佛教还是道教,抑或儒释道并信,都是自由的。白居易虽崇尚道教,但他更虔诚地信奉佛教,这体现在他诗歌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佛教词语。据统计,《白居易诗集》中出现了86个偏正式佛教词语,涉及佛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佛教基本概念方面的词语;佛法、佛事、戒律方面的词语;以具体表佛教抽象含义的词语;佛教、道教通用的词语。这充分证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佛教关系甚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两大影响比较深远的中国化思想潮流,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佛教中国化已成为过去时和完成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正在进行时。由于这两次中国化思想潮流影响都比较大,又具有历史上的先后关联,因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就是从提高翻译水平、发挥政治优势、坚持问题导向等几个方面分析佛教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娜 《现代妇女》2013,(10):228-228,245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而凉州及河西在这次交流与融合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寺庙是凉州众多寺观中仅存的一小部分,但它仍然是凉州佛教文化繁荣发达及各民族融合的缩影和象征.佛教的广泛传播,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条件.正是佛教,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有了共同的精神信仰,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道地平线.  相似文献   

6.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的哲理对泰国社会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透过佛教对泰国文化习俗的影响,来展示佛教于泰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起到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7.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不断的与中国本地文化相融合,这个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用线的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本文将主要从佛教的演变来论述其对中国绘画影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官府藏书、寺院藏书与私家藏书、书院藏书共同组成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文章从推动佛教教育的发展、保存文化的典籍、丰富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内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图书载体的进步等方面简单论述了佛教寺院藏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从白马东来到人间佛教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夜,汉明帝在洛阳宫里守着母亲的灵位,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梦到有一位神人,身上有日光,飞到宫殿前面。明帝被梦惊醒,心里涌起异样的欣悦。第二天一早,他召集大臣在殿前开会,询问这位梦中神人是什么神?大家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来。这时有一位见多识广的傅毅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对明帝说:“我听说西方天竺国得道的人叫做‘佛’。他能在空中飞行,身有日光。你梦到的神人,恐怕是‘佛’吧?”明帝听了大喜,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天竺。使者在中天竺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与他们一起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回到洛阳。明帝以白马为名建造寺院,供养佛像与高僧。佛教传人中国,走的是一条与中国传统与现实社会情况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赵海方 《现代妇女》2014,(9):312-312
佛教对泰国的政治现代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佛教价值观的核心理念、佛教僧侣的主要政治功能及佛教对国家的整合作用三方面来论述,认为泰国政治体制形态的变化必须依赖其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公元67年前后,两名天竺僧人将佛教带到中国。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佛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佛教自身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佛教传入了西方社会。在过去的35年里,佛教在西方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在那里形成了新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的古印度,两汉之际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由于上层统治阶层的宣扬,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江南地区最早的寺庙是南昌的大安寺,相传为汉灵帝建宁三年(170),西域高僧安世高所建,为江南寺院之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至晋代,南昌已有普贤寺、佑民寺等佛教活动场所22所,初现江南佛教重镇景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中国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常常是什么都信,而缺乏信仰。本文试图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上层和下层的不同传播及中国化的佛教,来考察世俗精神对中国文化宗教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同云冈石窟,是一座典型的佛教艺术代表之作,其开凿直接比照于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了气势磅礴的全石雕性质佛教石窟群,云冈石窟的伟大开凿是西来像法在中华大地绽放出的第一朵奇葩!本文拟从艺术美学的独特角度切入,着重对石窟中的舞姿造像——"飞天"进行审美大观。  相似文献   

15.
佛教寺院经济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宗教与经济生活的关系为基本视角,考察了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的内容、规模和经营方式,指出在其物质化的外表之下包含着宗教的理念,而且,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寺院经济在宗教上的正当性得到了保障,体现并传播了佛教的基本伦理原则。本文以中古佛教的经济经营与社会影响为核心,剖析了其宗教性的特征,为进一步综合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提供了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马毓鸿 《现代妇女》2014,(8):282-282
提到佛教,我们会马上想到释迦牟尼,想到印度,想到般若、波罗蜜、度等梵语翻译过来的词汇。提到佛教在中国,就不能不提为把佛教传入中国呕心沥血的僧人们。介绍佛教的书中都对一个问题有所提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与“名僧”之辩。与其纯粹讨论这一似乎没有答案的辩题,倒不如看看这些僧人到底给后世后人留下了什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说来,道安绝对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且掷地有声、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17.
魏晋之际,儒学衰微,玄风日盛,士大夫阶层崇尚清议,以庄老之学相矜夸,以谈玄说理为能事,这种风气自然影响文学,佛教传入以后,迅速与玄学合流,形成释道混杂的局面,并在文学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佛教,便没有中国古代文学后来的形式与风貌;反之,没有中国古代文学,佛教也不会像后来那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齐皓  孙睿 《现代交际》2012,(9):90+89
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印度同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在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拥有着渊源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成就,中国的文化艺术有着光辉的历史,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可以看到关于青年男女在民间歌舞活动中相互倾吐爱情的描写。而印度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体故事汇编《吠陀经》不仅为印度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也给后世研究舞蹈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中国和印度虽然在文化艺术的发展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更有着巨大的差别。下面笔者就所读到的关于舞蹈方面二者之间的异同做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20.
佛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由于自身教义宗旨和传播时机、方式的不同,在中华民族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影响,衍生出不同文化现象.本文由这些相异的文化现象入手,通过对两种宗教文化在中国影响差异的历史原因分析,明确两者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对促进民族团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