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是视听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类别之一,它与人物访谈类作品同属于人物类视听新闻作品。与人物访谈类新闻视听作品以及其他新闻体裁作品不同,人物传记类视听新闻作品将经典历史的或当下突出的一个或一组人物以纪实的新闻手法表现出来,并以真实性、可读性、知识性为方向,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雕琢。本文将以人物传记类新闻视听作品的特点为出发点,在作品主题、素材选择、人物内核、人物评价等方面做简要梳理和分析,以体现其创作要点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爱人同志》中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没有错综的人物关系,而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将人物放置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描写人物的生活状况,剖析人物最隐秘心理变化的流程,从而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主要分析简·奥斯丁作品是如何将人物的命运与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进行女性人物塑造的,从而折射出每一个灰姑娘式的人物都是对爱情婚姻具有独立的意识和理性的态度的,所有女性意识的觉醒都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女性意识的独立姿态,也是在女性意识影响下的聪慧的魅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得益于老舍先生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小说人物性格更加的丰满。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对话语言,也对现代文学创作的语言学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寇统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抗斗争。在文学领域,有人曾将《四世同堂》比作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线"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而工笔人物画就是通过线条的抑、扬、顿、挫、浓、淡、粗、细等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衣着质感以及人物的思想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从魏晋时期到近现代工笔绘画中线条的运用经历上千年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一步步将传统工笔绘画发展成为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6.
职场鸿门宴     
《职业》2012,(1):34
职场鸿门宴是网友借鉴电影《鸿门宴》的剧情和人物与现代职场对比创造的一个词汇,将楚汉战争比作现代职场的EQ比拼战,将刘邦、项羽、范增等人比作现代的企业领导与管理人才,从中得出在职场打拼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服饰作为人的第二皮肤,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动漫世界里服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动漫人物服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动漫人物服饰设计的要素与原则,探讨了动漫人物服饰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俄罗斯文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生存,去反抗世俗与文化,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真实的生存。本文将针对俄罗斯文学中的这一类型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其反抗心理的成因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寓意作为隐性理解文章的方式,可以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维和文章的深层含义。爱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使用了很多寓意的诠释,深刻地将文章的主题与各个情节的冲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用寓意解读文中的物品或者主题人物,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并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寓意的解读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特点、心灵矛盾以及对事物认知差异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是位十分重视小说"对话"的作家,他的"对话"艺术一方面能表现小说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能推动故事的发展。他的小说大都通过对话的方式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本文将从对话展现人物、对话反映人物变化、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三方面就白先勇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像中像     
李良旭 《伴侣(A版)》2013,(12):54-54
史蒂文斯在纽卡里斯大街32号开了家画室。史蒂文斯擅长画人物头像,他的人物头像运笔线条流畅,黑白分明,能将一个人的头像画得十分逼真、传神。因史蒂文斯画艺精湛,笔墨传神,每天来找他画像的人有很多,生意十分兴隆。  相似文献   

12.
母亲是文盲,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母亲从外祖父那里知道许多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而且听过一些旧戏,乐于将书或戏中的人物和故事讲给我们。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哈特将日常语分析的方法引入法理学,不仅振兴了实证主义法学,而且提出了饱受争议的"低限度自然法思想"。然而,哈特正是在与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的论战中提出了他的"低限度自然法思想",即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说,他既不同意自然法学派"绝对联系"的观点,也不同意以往实证主义法学派"绝对分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王美玲 《现代交际》2011,(12):97+96-97,96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鄙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商人、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或人性扭曲,或以坚强睿智流芳,或具有传奇的色彩。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将自己进步的人格观融入《史记》之中,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这样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它能够仅仅的把握文章中各个人物的各种生活经历和遭遇,成功的将不同英雄的本色描写和塑造出来,在这一部著作中,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后人称赞,其中武松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本文对武松这一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进行水浒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阅读与分析大量史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关于晚清时代政治人物王文韶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在细致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找出不足,并对继续研究此人物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如何将自己的感情有效地赋予角色的呢?角色的感情对演员的感情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与统一呢?本论文将结合前人总结的理论知识和我个人的表演经验,通过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从演员与角色的同异性,二个是从情感对演员的塑造人物的重要性,将对自己如何将情感赋予角色这一论题进行阐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的表演形式多单一化、模式化,内容偏于政治化,许多剧作家都积极探索新的话剧之路。《绝对信号》这部剧将戏剧的重心转移到人物的思想意识,注重人物思想意识变化过程,戏剧在舞台上展现的不仅仅是问题,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本文借助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从话剧《绝对信号》的人物声音入手,进行文本细读,探究高行健如何在话剧中实现对以往戏剧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细致解读小说人物便可发现诸多人物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两两映照的关系,这便是"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创新运用。本文以人物互映关系为中心,具体列举对偶手法在小说相关人物中的运用表现,尝试分析对偶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纵览历史画苑,大凡事业有成的历史人物,都具有良好的公关心态。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到为人处事的智慧,领略到大智若愚的品性。本文将陆续点评历史人物的公关心态,以求采撷到传统公关文化的精华,为现代公关人所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