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精神随着时代发展赋予了时代特点和精神升华。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高校育人工作质量的内在需求;是凝聚青年奋斗力量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需求。  相似文献   

2.
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第一批伟大精神,发展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爱国精神现状及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内涵建设三方面提出以西迁精神为主线的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以期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当前,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青年学生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精神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程。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既是一场激烈的经济斗争,也是一场尖锐的政治斗争,更是一场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中美贸易摩擦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以互联网思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晓雯 《公关世界》2023,(7):107-109
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新时代应该从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出在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舒凡 《公关世界》2023,(6):93-95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在新时代,重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中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当前,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主要致力于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更新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不仅要坚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的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级各类的学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不移地摆在学校的重要位置。因此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作出改变,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要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认可我们国家当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当代学生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能动摇。只有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型人才,社会的发展格局才能获得改变,社会的变革也足以说明爱国主义教育,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融入一些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深深地爱上我们国家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等丰富内涵,将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以及深刻的意义。探索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利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爱国主义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凸显治理效能,新时代爱国主义呈现出鲜明的生成逻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以及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等层面有重要价值。将爱国主义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政治导向与文化自觉、坚持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高职院校中,要进行"情理交融"的理论教育、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关切、注重"生活世界"的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1.
冯旺舟  凡露 《现代交际》2023,(5):106-114+12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产物,与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价值目标有高度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知行合一,实现翻转课堂,实现润物细无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精准式滴灌与内涵式发展,增强融入的高度、深度、力度和广度,激发高校学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机遇和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2.
姜欣玲 《职业》2022,(1):88-90
工匠精神的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与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基础与实践方法两方面高度契合,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造物"目标与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在思想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增强效果三方面具有共通性.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融入中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表现在注重强化国家认同感、突出知行合一以及注...  相似文献   

13.
杜光辉 《职业》2011,(14):82-82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爱国主义从来就是永不褪色的旗帜,对于任何一个时代来说,爱国主义从来就有着无限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撑力。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政治课又是主要的教育课程,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中法合作办学学生为样本,通过分析该类学生群体网络娱乐化倾向以及网络语言与现实行为不符等非理性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引导路径,以期使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相似文献   

15.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关键是更加深入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走好中国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坚强保证,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实际举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着力点.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把为民务实清廉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最新精神的体现。高校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在教育中贯彻落实它,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报告核心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创新精神教育,发动大学生为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创新精神教育、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成为高校与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领域。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众多问题与挑战,疫情常态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高校通过发挥榜样力量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助推大学生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玲 《职业》2018,(26):103-104
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技工院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技工院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技工院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促进技工院校学生道德、技能、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崇健  杨英国 《职业》2021,(6):9-11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紧紧围绕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级重点课题《基于“中国精神教育”德育实施策略及途径研究》开展德育工作,同时结合省市“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一、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改进和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积极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和成才,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培养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的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达到追求红色足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