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百年不遇的疫情与随时变化的情势,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电影产业也不例外。一方面,严峻且反复的疫情导致影院关闭,票房骤降,影片数量锐减,中国电影产业仿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但另一方面,疫情也如催化剂一般,迫使着中国电影人思变,自救,种种探索都在预示着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可能性。本文将主要以2019—2022年为时间基准,以处在中国电影产业上游的投融资和生产制作环节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电影产业上游的发展概况入手,结合疫情期间电影产业上游遇到的挑战和困境分析,讨论由此催生的转型升级的机遇和创新举措三个部分来探讨,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条件下,结合本土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深度介入和电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正蓬勃发展。电影已然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何保证跨文化语境下的外国电影文化有质有量的有效传递是一个值得多方思考的问题。这其中关乎最直接的就是电影名称的中文翻译。电影名称的翻译对一部影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其票房,也会影响该影片的文化传播和国际影响。本文将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探讨英文电影名称的汉译,并从中总结出英文电影名称的汉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媒属性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政治属性为主,一直都被喻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鲜少见到传媒的娱乐属性,传媒天然具备的娱乐属性在中国的传媒业在政治属性的掩盖下显得不明显。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大众传媒的市场引导、商业取向、消费主导等倾向逐渐明显,传媒娱乐属性开始回归。本文试图以光线传媒为例,从产业理论的角度,分析当下中国传媒产业品牌的娱乐化现状,分析其传媒娱乐产业化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传媒娱乐产业品牌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现代生活中的一门大众传播艺术。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欧美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中英文电影字幕的翻译必将发展成为一种巨大产业。然而影视翻译的研究与探索在国内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大众对影视翻译质量的质疑抱怨之声也越来越多,而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的对白译作也是不敢恭维。这一切文化交流的现实,要求应用语言学者及英语爱好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即对中英文电影对白翻译方法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电影作为文化传播最有效便捷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而字幕翻译是文化传播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关键,中国电影涉及很多独有的特色词汇,这些特色词汇翻译得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国外观众对电影的理解程度,进而影响对电影的喜爱程度。文章以《唐人街探案3》影片为例,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对此部电影中的中国特色词汇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字幕翻译研究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评价理论的三大系统之一的态度角度出发,来探讨译者与电影台词翻译,目的语观众之间的关系,通过评价理论来衡量电影台词翻译的译者态度对于翻译实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三个分支的把握有利于电影台词翻译质量的高水平保证,更能促进基于电影平台的文化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雪林 《公关世界》2022,(19):72-73
爱情电影是拥有着最广泛观众群的类型。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常与喜剧片融合,这种轻喜剧片也是目前电影市场上最成熟的一种形式。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讲述故事,重要的是叙事架构和叙事角度,但只靠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很难独立撑起一部电影的篇幅,所以在近年来的爱情电影中穿插其他元素,丰富情节。好莱坞爱情类型电影已具备固定的类型特征和产业运作模式,同时被观众喜闻乐见,通过与好莱坞的对比借鉴,更好的发展中国爱情电影。  相似文献   

8.
电影是科技提高的文化产物,早期的电影我们注重的更多的是对电影艺术的追求,而如今由于科技的提升,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电影开始不单单是艺术的承载体,它开始形成一种产业,一种商品。本文就是围绕着电影文化产业来系统分析几种电影的产业营销特点和方法.从成功将电影艺术与电影商业结合的电影梦工厂:好莱坞,再到中国近些年来商业大片〈让子弹飞〉的营销策略来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石颖 《现代妇女》2014,(8):354-354
《功夫熊猫》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价值观相结合,成为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功夫熊猫》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和美国文化主题,并分析影片是如何将看似不同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旨在提高中国的本土文化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各国的影响是不言喻的。在国外的动漫电影的冲击下,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在沉寂之后开始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大师及作品,但是,中国动画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我国动漫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动漫作品在产量上有大幅增长,但是我国的动漫电影没能塑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形象,原有的形象只能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经典,现在的动漫作品很多,但真正能够深入人心、为观众所喜爱的动漫形象却寥寥无几。本文通过对国内动漫电影艺术形象的分析探讨中国动漫电影艺术形象设计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上海“孤岛”沦陷到二战结束,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通常被遗忘、忽略的时期。在日军的直接统治下,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和中心,其电影以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存在和发展?在整个民族风雨飘摇之际,留在上海的电影人如何立身处事,在民族大义与自身安危之间寻求一个尴尬而艰难的生存罅隙?在中国电影百年纪念时,重拾这段历史,也许对我们全面、客观地梳理中国电影发展历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胥建华 《城市》2019,(4):43-53
笔者以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为目标,以河南省平顶山为例,通过对其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跳出从产业角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的常规思路,提出从全域规划的研究视角寻求新的解决对策。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诉求下,平顶山等煤炭资源型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应从全域空间考虑,加强多规融合,推进全要素城乡融合。从全域规划视角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对策包括多规融合多目标协调下明确经济产业发展目标,全要素统筹下推进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转变,全域空间统筹下采用底线思维明晰产业发展空间,强化产业资源的统筹及特色强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韩国电影《雪国列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操作手段,分析韩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融合,以及越来越垄断和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对韩国"大片"如何在民族主义立场下协调整合本国电影产业和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全球化体系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电影《公主日记》的一段对话进行分析。该对话分析从礼貌理论的角度,从故事发生的背景、识别对话参与者使用的礼貌策略、解释对话建构的原因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社会结构研究的重要理论。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把阶级分析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看作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微观社会结构加以描述和分析的两种基本理论。这是两种在基本前提、理论构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很不相同而又有很多联系的理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适用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六十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的农业一一宗法型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这就必然地会成为一种群体本位的文化。而孟子的时代,关于群体与个人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但是笔者发现,对孟子的这句话的解读多从个人品质角度,从群己关系角度论证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孟子对百家思想中杨朱和墨子极端群己关系的批判,重点看其对孔子理论的继承发展引向孟子本身对自我完善和群体认同的观点,最后来看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以及分析其理论的局限和后世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鉴于片名翻译的文化媒介作用,我们把研究的着重点放在文化对电影片名英译的指导作用上,通过文化指导消除文化误读并实现电影片名的商业价值。第一,注重电影艺术的学习,了解电影作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与电影翻译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要做好电影翻译当然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第二,注重理论研究。电影翻译可以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比如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转型和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收益递增特性及其对于市场规模的强调和长期增长的影响,同时归纳了中国市场条块分割的典型事实,认为这种行政性市场分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最后,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金融产业是区别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一类产业的总称,作为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其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新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产业结构,更能发挥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分析新金融产业市场化属性,研究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从具体产业形态和功能角度,分析上海外滩新金融产业发展对实体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理论中,H.P.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能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交流中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Grice认为,人们的交谈遵循着合作原则,有些情况下,人们表面上刻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一定的会话含意,实际上深层次内仍然是遵守合作原则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战争剧情电影,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讲述了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背景下的一场悲剧:1942年河南大旱,此时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数百万民众忍受饥荒的痛苦,展开背井离乡逃荒的旅程。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基于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和合作原则,选用影片《一九四二》不同场景的对白,分析不同的场景下,影片角色说的话语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哪些准则,产生了怎样的会话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意图、人物性格和情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