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原苏联和东欧几个国家当年的剧变,慑人心魄,震撼世界。这是为什么 ?社会主义输给资本主义了吗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错了吗 ?中国的社会主义还会有出路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中国共产党 8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采访了国际问题专家肖枫。肖枫同志曾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现为中联部调研咨询小组成员、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际问题学科组委员、中科院特邀研究员。他在世界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享有盛誉。   记者:俗话说,反面教材难得。您能分析一下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其结果之一是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另一个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地球上的崛起,尽管原苏联与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依然充满生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越南、老挝、古巴三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调整对内对外路线、方针、政策,把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本文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来论述三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启迪、启发。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初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关于此次剧变原因和影响的讨论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占人口多数、受过较高教育的青年一代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该文聚焦于阿拉伯青年这一群体,分析其在此次剧变中的影响和作用。对高物价和高失业率等民生问题以及政治制度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满、对新媒体的娴熟运用使阿拉伯青年成为了抗议民众中的主力。与此同时,这一群体也成为了剧变发生后影响阿拉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以及未来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此次阿拉伯剧变中青年的角色行为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初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关于此次剧变原因和影响的讨论莫衷一是,但不可否认的是,占人口多数、受过较高教育的青年一代在其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该文聚焦于阿拉伯青年这一群体,分析其在此次剧变中的影响和作用。对高物价和高失业率等民生问题以及政治制度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满、对新媒体的娴熟运用使阿拉伯青年成为了抗议民众中的主力。与此同时,这一群体也成为了剧变发生后影响阿拉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以及未来政局走向的重要因素、此次阿拉伯剧变中青年的角色行为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杨旸 《职业时空》2008,4(9):116-116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都与资本主义的状况休戚相关。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西方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声言,苏东剧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战胜了共产主义。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对“两个必然”出现了模糊的认识。加上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就是“资强社弱”,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仍有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7.
一度制约着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之后,资本摆脱了约束,横行全世界,开始了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由科技和通讯革命推动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明显加速。跨国资本的增长和集中引发了美国等许多工业化国家极右政治潮流的兴起。一些人深信美国劳工将不得不和其它国家的劳工及移民劳工进行竞争。资本主义全球化被包装成为劳工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人类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无疑,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其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对此,笔者一直坚持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东剧变中海合会国家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各国采取措施应对,使海合会势力不断上升,成为中东君主制国家和逊尼派国家加强合作、应对地区变局的重要平台。剧变中各国探索转型期间政治改革,巩固了政权,加速现代化进程,使海合会代加强了地区影响;各国进行经济改革,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自贸区建设。但改革不会一蹴而就,石油市场仍是影响海合会成员国经济增长率的决定性因素。革命成功与否海合会都将在阿拉伯政治中发挥强大有效的作用,在发生剧变的国家重建中承担新责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解体由波兰逐步波及整个欧洲,最后甚至连号称世界超级大国的苏联都难以幸免。苏东剧变,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给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坚持走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转型的新时期,我国也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相继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监督条例》标志着中共中央对党的建设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尝试通过对20世纪末苏共解体分析和概括,从而得出对我党新阶段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政治发展、地区形势变化、域内外大国干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东剧变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安全、社会、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五年多来,阿拉伯国家社会各界对中东剧变的成因、性质、结果及影响不断进行着反思。阿拉伯国家精英、学者、青年等群体对这场剧变认知的变化,反映了作为变革主体的阿拉伯人已从最初寻求推翻旧体制的狂热和盲目逐渐回归理性,这对阿拉伯国家探索发展道路和模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政治现代化、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戈尔巴乔夫领导改革的六年中,苏联国内局势风云激荡,发生了许多世界瞩目的剧变。随着政治和经济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更加激化,联盟一步步走向分裂。灾难性的现实把一个七十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推到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当国家面临自身命运和发展道路的选择之际,占全国劳动力人口43%的6,750万(数字据1989年6月17日《消息报》)苏联青年处于怎样的状态呢?  相似文献   

13.
中东剧变给阿拉伯国家带来民主、自由的同时,也对其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使其各经济领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中东剧变产生的经济原因,剖析其对变革中阿拉伯国家经济的影响,认为中东剧变对其经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在经历"革命"最初的兴奋之后,这些国家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承受着变革所带来的阵痛——政局动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这是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然而,有危机就有转机,故应抓住契机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合力"的结果。苏联剧变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是当时苏联国内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世界各国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各种各样的。主流的观点认为导致苏联瓦解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中东剧变三年多来,中东地区格局转型步入深水区:政治转型国家遭遇三大困境,日渐迷失前行方向;中东剧变初期形成的格局再被打乱,"新中东"加快恢复"旧秩序";地区权力结构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中东进入新的动荡期;中东乱局还促使美国加快战略收缩,由此使地缘争夺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西亚北非的多个阿拉伯国家掀起了一场强烈的政治风暴,一批中东政治强人的政权岌岌可危。此次剧变中,青年是抗议人群的主体,也是发出改革最强音的群体。在对中东剧变的分析中,青年因素值得关注与研究。本文分析了青年成为变局主力军的主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阿拉伯青年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埃及发生政治剧变,导致剧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威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实施导致埃及社会结构重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改革的负面社会效应,包括民族工业破坏殆尽、经济寡头化、中产阶级破产、贫困率上升、裙带资本主义蔓延等,使得威权主义政权失去合法性,伊斯兰主义运动等反对派获得社会支持和社会动员能力。近年来,埃及政局虽逐渐恢复稳定,但高程度的政治威权与低水平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却更加突出,进而使埃及仍存在陷入动荡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风云剧变,就连经济增长势头一直迅速的中国也逐渐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如何在乱世中发现和保留人才,以及如何在经济危机中成为胜者,成为了企业管理的一大重心。  相似文献   

19.
卡塔尔的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远远超越了纯地理含义的国力,其外交政策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中东剧变以来卡塔尔外交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四面出击、积极介入;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四面碰壁、忙于应对;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四面和解、调整政策。中东剧变以来卡塔尔奉行的"独特政策"并没有改变中国—卡塔尔友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但也使中卡关系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风险。近年来,中国—卡塔尔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卡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又面临诸多变数和挑战,要挖掘潜力,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和挑战,就需要细致、妥善地处理好若干敏感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3,(24):44-44
面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而剧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内蒙古地区形势的发展,制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力争热察绥全境”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