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琴  杜学元 《现代交际》2023,(3):75-82+123
当代道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重要使命,而当代道德教育存在道德理想不够坚定、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失衡及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是能够有效提升当代道德教育质量的文化资源。将其与当今道德教育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明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星空、提升道德教育境界、完善道德教育方法,最终提升道德教育归宿。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心学体系是一个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实践道德学说。良知是其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则是以“知行合一”的形式展开的。本文立足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分析了“致良知”的德育过程是以成就德性、成就德行的逻辑形式展开的。最后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理论中一些可贵的思想对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致良知是阳明晚年论学的宗旨,也可是说是对自己一生思想的总结,阳明自龙场悟道至经历宸濠之变,内心历经了各种考验,使自己的思想在命运面前发生革命性发展,人生的如临深渊和学思并进的工夫促成了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形成,以致良知三字道破天理成为阳明讲学和修身的法门。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混淆"知"与"行"的界限,其哲学理论上的纰缪是明显的。但王阳明此说的立言宗旨在于解决人民的道德修养过程中知行脱节的实际问题,因而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证中又包含了对于解决人们道德修养的实际问题有价值的认识和道德修养思想成分,可为我们提供一份吸收借鉴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韩春梅  张倩 《现代妇女》2014,(4):306-306
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理学又超越理学,其创立了颇具特色的"知行合一"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傅蝶 《现代交际》2010,(10):48-49
朱熹,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是儒家思想优异的传承者,还是位杰出的道德教育家。他的诸多思想都具有研究意义,他的明人伦思想,对仁爱精神的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核心理论,以及对省察思想的重视,都为我们当代道德教育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程朱所代表的理学相颉颃。王阳明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本文着重从十家牌法和南赣乡约阐释王阳明的社区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浅析王阳明的社区管理思想对当今社区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为己之学、克己复礼、平民教育、师生互为主体性,其渗透的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借鉴。本文从认识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视角分析现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听说训练、读贯穿听说始终、加强综合写作等改进语文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唐异常 《老年人》2008,(11):38-39
王阳明(守仁)是时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明正德元年(1506),身为明朝兵部主事的王阳明遣奸宦陷害,被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赴住途中,奸宦几次派人暗杀,王阳明均机智脱险。三年(1508)春,王阳明历尽艰险,抵达贵州龙场。到龙场后,十阳明居无所,食无粮。在这种极端艰苦孤寂的环境中,他自认一切得失荣辱皆能超脱,只生死一念尚存。  相似文献   

12.
13.
某夜,拥衾闲读。读到摩罗的文章中“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一语.令我不能不怦然心动。赫尔岑在他回忆录中谈到一个风俗: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窗  相似文献   

14.
丁宣 《职业》2015,(1):37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职业教育先驱。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取名“行知”。他先后创办多所学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郭沫若称赞陶行知:“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上海电: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世纪腐败"串案"、"窝案"表明,领导干部如果把自己当成个别特殊利益者的代言人,甚至不惜出卖手中职权,形成权力和资本的结盟,必然催生腐败,导致良知的沦丧和公平正义被出卖。例如,有的领导干部在国资重组、土地出让、政府管理的公共资金使用等过程中,为某几个"老板"摇旗呐喊,又  相似文献   

16.
赵艳宇 《现代交际》2010,(4):144-144,143
本文以礼貌现象和礼貌原则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赋予礼貌的含义及准则,以及映射在礼貌现象中时表现出的异同。礼貌现象广泛出现于人类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熟练掌握礼貌原则、注重礼貌原则的文化习俗性,处理好礼貌原则中各项准则与交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可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使东西方交流更融洽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保持一定的交际距离,以达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悦笛 《国学学刊》2022,(2):92-98+140
本文聚焦朱熹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行荀学”的问题,反对将荀子与朱熹思想定位为“他律道德”论,也不赞同将荀子之“性”与朱熹之“情”等同起来。朱熹与荀子的接近并不仅是就“客观建构和实践功能”而言,从荀子的“心治情性”到朱熹的“心统性情”更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在心对性和情的治统意义上,朱学才是内在切近于荀学的。朱熹的思想矛盾在于情的定位:未发为性,视理与性为同一,已发为情,情乃性之用,这就既割裂了性与情,又割裂了理与情。如果情直接归于形而上之理,那么情与性几乎也就无差了,如果情被拉向形而下之气,那么情就恐怕无法被性所规约了。荀子也只是处理了消极情感的一面,但是未能处理好积极情感的另一面,但从荀子的“心情性”到朱熹的“心性情”的确有内在衔通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8.
周煜 《现代妇女》2014,(3):I0022-I0023
关怀伦理是西方女性主义者提出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情感、情境、关系和实践,而中国儒家学说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关怀思想,与之存在着某种相似。本文着力分析了儒家关怀思想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内在联系与深刻区别,旨在对关怀伦理能有更进一步地理解与认识,推动其走入一个更圆满、更完善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在中国和西方的伦理思想史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两种思想有很多的异同点,相同观点在于都要求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好度,避免过或不及,目的均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因两种思想所处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又有很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和洪堡都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教育目的观、课程设置、教育思想内核等方面论述了夸美纽斯和洪堡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阐发出对当下我国教育现状的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