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间小路     
龙应台 《老年人》2014,(1):38-39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是一条山路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拭、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与"程朱"所代表的理学相颉颃。王阳明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本文着重从"十家牌法"和"南赣乡约"阐释王阳明的社区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浅析王阳明的社区管理思想对当今社区管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风》作为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宋代以前,学者们根据孔子"郑声淫"的观点,从音乐的角度批判《郑风》。到宋代,朱熹将《郑风》和郑声联系在一起,定义《郑风》为"淫奔之诗"。但是从《郑风》的诗歌本意来看,诗歌语句并不符合朱熹对于"淫"的定义,因此朱熹"郑风淫"的观点并没有合理依据。在历史上,古人仅提及"郑声淫"而未有"郑风淫"一说。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情""景""志"三个维度进行探究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关于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从宏观上获得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为深刻的发现、欣赏、理解古诗词的价值和优美。本文试图从上述三个维度进行探究和剖析,通过具体方法和例证,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山间小路     
《老年人》2014,(1)
正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是一条山路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混淆"知"与"行"的界限,其哲学理论上的纰缪是明显的。但王阳明此说的立言宗旨在于解决人民的道德修养过程中知行脱节的实际问题,因而王阳明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证中又包含了对于解决人们道德修养的实际问题有价值的认识和道德修养思想成分,可为我们提供一份吸收借鉴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哲学体系的主要思想涵盖"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三大理论,囊括了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多个教育维度。探讨王阳明的三大哲学理论,旨在关注心灵成长教育,使思想理论与实践行动实现统一,强化道德修养的培育,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悦笛 《国学学刊》2022,(2):92-98+140
本文聚焦朱熹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行荀学”的问题,反对将荀子与朱熹思想定位为“他律道德”论,也不赞同将荀子之“性”与朱熹之“情”等同起来。朱熹与荀子的接近并不仅是就“客观建构和实践功能”而言,从荀子的“心治情性”到朱熹的“心统性情”更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在心对性和情的治统意义上,朱学才是内在切近于荀学的。朱熹的思想矛盾在于情的定位:未发为性,视理与性为同一,已发为情,情乃性之用,这就既割裂了性与情,又割裂了理与情。如果情直接归于形而上之理,那么情与性几乎也就无差了,如果情被拉向形而下之气,那么情就恐怕无法被性所规约了。荀子也只是处理了消极情感的一面,但是未能处理好积极情感的另一面,但从荀子的“心情性”到朱熹的“心性情”的确有内在衔通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后期虽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但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朝廷中党派林立,士人公开议论朝政;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文化上,王阳明思想广泛传播,文学小说兴起。本文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学东渐和王阳明思想广泛传播等方面对社会开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祝穆研究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晚年自号"樟隐老人"。"其先世为新安人,曾祖祝确是朱熹的外租父。至其父康国,始移家入闽,从朱熹居崇安。",一生醉情于学问研读,著有《方舆胜览》、《事文类聚》等书。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所著之书不仅内容详实而且体例上有创新之处,当时就引起了"学士大夫家有其书"的社会影响;其著作中饱含爱国思想和生活情致;他还走在了保护书目版权的历史前沿。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包括"为己之学"、"克己复礼"、"平民教育"、"师生互为主体性",其渗透的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借鉴。本文从认识朱熹的自由教育思想视角分析现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听说训练、读贯穿听说始终、加强综合写作等改进语文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巴列霍是一位伟大而复杂的拉美诗人,其诗作传播甚广,在西班牙语先锋诗坛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其心理学角度"共情"出发,探究巴列霍诗歌的情感根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诗歌的内涵,进一步理解拉美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书院文化,为我国古代的文人士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国文化教育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且有"海内第一书院"之称。其创始人可追溯到唐代李渤,由南宋朱熹奠定落实,此后白鹿洞书院的建设发展达到高潮。本文主要结合史实记载,简要梳理了白鹿洞书院从唐代直至南宋初期的发展与兴盛的历史脉络和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徐殷 《职业》2020,(3):55-56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淮南子》亦见"物理"一词。晚清,物理学包括在所谓"格物学"之中,"格物"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格物致知"的简称,当时的格物学是指除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以外的所有自然科学。从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最初曾由希腊文音译为Physica,把物理学音译为"费西伽",物理学理论从清代晚期,废除科举制度后,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5.
英文的"face"和中文的"面"看起来意思大致相同,但实际上两个词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来讲都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词字面和社会含义差别的对比分析,来探究其背后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字面上来讲,两词使用的范围、词性和词义搭配都有所不同;从其社会学含义上来讲,两词一个注重交往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一个注重交往中个人价值的体现。而含义差异的背后蕴含着文化起源、文化导向与价值观的差异,理解这层差异之后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升沟通理解能力,促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6.
韩春梅  张倩 《现代妇女》2014,(4):306-306
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理学又超越理学,其创立了颇具特色的"知行合一"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现今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凌鹏 《社会学研究》2016,(4):52-73,243
长期以来,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基础。而作为其源头的"井田制"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事实,同时还作为"理想"与"现实"贯穿于历史的始终,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典问题。进入近代之后,在救亡压力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传统上对于井田制之"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统一的理解也分裂了,呈现为"理想—现实"(今文经学)与"历史—现实"(古文经学)的两个极端。而在进入民国之后,在西方社会科学的影响之下,众多学者们开始在新的意义上探索井田制之三维度的新关联,同时也是试图通过重新理解传统,来探索中国走向现代社会的方向。20世纪20年代有胡适和柳诒徵对于"历史"维度与"理想"维度的分别探索,30-40年代则有郭沫若、高耘晖等开始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上重新统一"历史"、"理想"、"现实"三维度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历史"与"理想"维度间的张力继续成为问题焦点。这些重要研究深化了井田制新研究的各个侧面,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究井田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反对先秦战国"断章取义"的做法,孟子提出"知人论世"说,要求研究者对创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与个人思想经历进行了解,以此来把握作品主旨,准确理解作品内涵。本文就"知人论世"的使用进行探究,通过对"知人论世"说概念、意义、作用对象及"知人""论世"二者关系的探索,思考"知人论世"说使用的注意之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熹撤广告     
史书上说,朱熹有"足疾"。"足疾"这个词儿语义模糊,翻成白话文,就是指脚上的病,譬如脚疔脚垫脚气之类。不过朱熹再倒霉,也不会把这些病都得全了,我们姑且认为他脚上长了骨刺,也就是大夫们说的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如今社会日益重视素质教育,学校应当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最直接、最明显地表现在与大学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第二课堂上。通过梳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相关理论依据,探讨第二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探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新模式。大学英语教学重视素质教育,因此要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语言,不仅应该教学生学语言,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会用语言,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的探索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从新型英语社团、特色英语讲座和英语寝室与口语角相呼应的口语训练基地三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试图探究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