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诗人凯·瑞安凭借其游戏式的诗歌而名声大噪,在她看来,诗歌便是一种游戏。她倡导用一种游戏式的话语来构建诗歌,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获得的快乐感。其游戏诗歌虽用词简单、主题传统,但却富含深意,充满机智。依据罗兰巴特游戏批评理论,从艺术手法、诗歌题材和读者指向三个方面分析瑞安诗歌,探索其游戏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精心刻画了林黛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本文从林黛玉的外貌刻画、诗人气息、清高个性和性格成因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使读者能更为深入地了解了曹雪芹对人物的表现手法,同时还揭示了林黛玉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李艳 《现代妇女》2014,(1):34-35
在现当代文学长廊中,刘庆邦的煤矿题材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更是不同凡响。那些形态各异的女性是枯燥的煤矿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身上散发着独特的女性魅力与妻性光辉。  相似文献   

5.
《飘》是上个世纪的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的重要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郝思嘉的形象塑造将整部作品变得极具感染力,让全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感受郝思嘉身上所独有的形象魅力。其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坚强的品质和身处逆境却顽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爱情的执著的追求。这一系列郝思嘉形象所包含的特质都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真实丰满,其通过选取独特的视角契合现代读者的心理状态、情感因素以及意识形态等,成功塑造了女主角郝思嘉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郝思嘉向读者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据此,本文将就郝思嘉这一人物的形象魅力进行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一反她小说创作中一贯采取的上流社会背景,被认为是华顿写的最好的悲剧故事.本文旨在从叙事时间的角度对《伊坦·弗洛美》的叙事艺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作者巧妙的构思与风格,以深入探讨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小说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已年近半百的国际功夫巨星成龙,除了留给了人们许多的影视享受外,更把一种独特的东方魅力渲染给了全世界。那他身上究竟有何魅力,让他能在群雄纷争的演艺圈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或许答案有许多,但最经典的应该是:他身上的敬业精神和无穷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尹才干先生的图像诗歌不仅在体制形式上形成创新,还在诗歌和图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诗画之间的打通弥足珍贵,已超出了人们的文体期待,达到了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冲击。这种诗歌创作手法的陌生化运用使得接受主体在独特的审美张力中获得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本文拟从陌生化的角度出发,重新诠释尹才干先生图像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著名文学家爱伦·坡的文字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忧郁基调无疑是其独特魅力所在。本文将对其诗歌中体现出的死亡与美进行讨论,并对体现手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有着其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小说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来探讨其浪漫主义风格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意义,以实现对本部小说作者及创作时代的进一步解读,从而使得读者对其形成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以后盛行的小说批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流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照中西叙事研究的不同,从叙事的角度关注中国古代小说以及评点、探究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2.
陈芸,是清代作者沈复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代表作品《浮生六记》中的主要人物。而正是这部流传千载的作品让陈芸栩栩如生且多姿多彩的形象跃于纸上,她也因此永恒而光鲜地活在了一代代人的心目中。陈芸身上所具有的种种闪光点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她的可爱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具体体现在:坚守女子的知性才情、散发耀眼的人格光芒、独具坚毅的生命魅力、追求生活的美好与爱。  相似文献   

13.
广州作家张欣的小说因为其故事性贴近读者生活,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因此颇受读者的欢迎。在她的作品里,常常刻画商品经济时代对爱情所产生的冲击、对生存所造成的挤压。  相似文献   

14.
阿赫玛托娃是俄国重要的女诗人,她在诗歌上的成就是俄国所有女诗人都无法超越的,在所有的诗歌类型中,阿赫玛托娃尤其擅长爱情诗的创作。阿赫玛托娃的爱情诗以独特的视角将女性的心灵表现了出来,她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非同凡响的欣赏水平,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惊叹,本文将对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她的爱情诗进行挖掘,希望能对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感受到宗教思想对她的影响和美国的南方留在她身上的烙印。文中勾勒出了社会上的一些心理畸形和思想堕落的人物,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暴力和悲剧性结尾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文中恰当运用了讽刺、幽默、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及其最终结局。同时,残酷与仁慈完美的结合不失为解决人性罪恶与上帝真理之矛盾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萧红是一位具有现代精神气质和艺术理想的先锋作家,她那极富个人魅力的小说创作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独特意义的存在。萧红边缘化的人文立场,和对既有价值观念的怀疑与质询精神贯穿于其全部创作中,这种立场使她固守了一份女性的经验,并由此成功地抗拒了男权文化的精神扭曲,使她能够直接洞察民族和人类生存的基础——两性关系。而她的这种透彻洞见,也超越了本土文化.具有了一定的世界视野。萧红一生的艺术跋涉,都是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追求一种女性独有的爱与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林黛玉是《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作者曹雪芹最倾心刻画的“第一女主角”,拥有着众多读者的喜爱。然亦有许多人批判林黛玉爱使“小性儿”、性格尖酸刻薄等等;《红楼梦》原文之中有五处也明确地提出了林黛玉“小性儿”。林黛玉因其“小性儿”似乎输给了同为十二钗之首的薛宝钗。而通过细读林黛玉“小性儿”的实质,不难发现,林黛玉实际上并非无理取闹、爱发脾气。“小性儿”从深层上来说,其实是出于维护自身的合理需要而表现在言语上的一些尖锐。“小性儿”一词也并非贬义词,“小性儿”并非是指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隘,它可以大致定义为林黛玉与贾宝玉以及其他姐妹之间闹小别扭时或者是维护自身需要时,林黛玉所做出的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命运多舛,性格鲜明的悲剧性人物形象。而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最具艺术性的典型形象之一。本文主要从黛玉的外貌、才华及性格来论述黛玉的美丽、聪明及纯真。从她的身世及爱情来展现黛玉的孤苦、无奈及悲剧命运。透过黛玉,我们看到了美、青春、生命被毁灭的悲剧,同时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2月1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场“张楠诗歌朗诵会”。当人们得知长发飘飘、端庄秀丽的张楠竟然是个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时,不禁为她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及顽强的生命力而深深地感染了。灾难使她坠入痛苦的深渊33年前,张楠出生在山东青岛黄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也许是大海赋予了她灵性,从小,她就在诗歌方面表现出天赋。虽然父母养育5个孩子很艰难,但贫困的生活却激发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她写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