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色彩的产生是由于视觉神经对光的反应,可以说其是一种视觉神经的刺激。色彩在摄影中能够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摄影中的色彩具有审美性、感情性、真实性、认知性以及鲜明性的功能。一件摄影作品成功与否,色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摄影类别中色彩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前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行业也随之受到人们的重视,摄影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凸显。首先分析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思路,提出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对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的未来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学院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摄影发展之初,纪实是当时人像摄影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用于记录当下社会人们最真实的状态,布列松则是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艺术不断进步,人像摄影已经从简单的记录逐渐走向了创新。人们不仅仅专注于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而是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认识事物,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诞生正是源于这种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发展性特征,当代视觉文化艺术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后现代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正在重新定义摄影模式,通过观念摄影的形式彰显人们的思想状态,表达摄影者所需要传达的思想。针对观念摄影与后现代语境的内涵、特征进行分析,从拍摄手法的多元化,讽喻手法的应用性特征等方面,探究后现代语境下观念摄影的发展,感受当代摄影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摄画绘影     
美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美术早已形成了自己坚实而厚重的系统理论。而摄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以一门纯机械技术来看待摄影的,直到近代才被广泛承认是一项独立的艺术门类。绘画与摄影是相互促进的,摄影促进了现代绘画的发展。绘画的形式和思维方式也被摄影所模仿。面对来自铺天盖地的摄影作品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唤起我对绘画和摄影之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摄影没有前身,如果非要阐明摄影的前身,那只有从发现光化反应规律之初开始讨论,这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造成的人们对各种新技术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认知差异是不同社会文化的外在表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多样化的反映。认知差异在高速列车造型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是对处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差异、环境差异、个体差异及情感因素、认知能力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当国外某家公司声称它推出的一种新款数码相机具有透视摄影的功能时,人们着实吃了一惊。于是,担心者有之,恐惧者也不少……当然,后来证明这并非事实,尽管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但是,具有透视功能的红外摄影确实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特异的摄影所构筑的影像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影视广告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针对影视广告的质量而言,拍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要想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那么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摄影技巧的运用,当下针对影视广告的拍摄而言,有多种拍摄技巧可以应用,拍摄者可以针对不同的拍摄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摄影技巧,以求得最佳的摄影效果,本文就将以影视广告中摄影技巧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人在会话时的认知过程,很多学者开始分析人们的言语运用过程,因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反映了人的认知过程。只有理解了言语运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机制,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运用的过程。尽管,目前仍无法获得认知过程的直接证据,但通过进行相关假定、考察和推断仍可以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探讨。本文试图结合对认知过程的分析,理解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停顿和发声之间的推进模式,以及信息在这过程所发生的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近年网络语料,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从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四方面,浅谈当前网络低俗词语对青少年社会认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力促青少年理性、积极地认知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隐喻修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本文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歌曲中爱情的隐喻进行分析。从而可知概念隐喻不仅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到爱情歌曲中的语言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它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吕淑娟 《职业》2011,(6):91-91
一、关联翻译理论概述1991年,E.A Gutt在关联理论基础上发表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Gutt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也就是说,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在奔波紧凑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时不时需要一些温暖人心的东西,于是,治愈系电影、音乐、摄影、美食,甚至治愈系心理学也出现了。在90年代末开始流行的"治愈系音乐"大概是日本人将其比作奇幻世界里的"治愈系魔法"而生成的词汇,后来被"Image印象"和"Feel感动"两大精选系列推广到新世纪音乐范畴。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而治愈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摄影师把令人心情放松舒缓的生活事物,转变为抚平观者心灵创伤的视觉图像。本文通过对治愈系及其摄影和音乐的举例类比分析来探讨治愈系摄影与音乐之间的关联,并得出相应的特征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两大认知语言学理论——突显观和注意观为基础,试图探讨英语句法变异的认知动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详细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词序和语态方面的句法变异是由人们在不同场合下不同的注意点引起的。该论文旨在为句法变异的起因提供全新的认知阐释,从而丰富由拉波夫发起的语言变异研究。同时深化人们的语言知识,从而能更好地利用变化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收集韩国Trends21语料库中"?(梦想)"的植物隐喻,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始源域向"梦想"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并分析这些韩国语植物隐喻表达式的经验基础及其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评价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摄影的构图,摄影中的构图直接影响着一幅摄影作品的好与坏。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摄影构图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摄影,这个属于高消费的艺术门类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百姓生活,业余摄影爱好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面对广大群众如此高涨的摄影热情和摄影要求,我们群众文化摄影工作者应如何开展工作?本文浅谈了群众文化摄影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舞弊事件频传,使得企业管理者道德认知水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商科学生未来将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对企业诚信影响很大。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调查上海某高校商科学生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否因主修课程不同,其道德认知水平有所不同。结果显示商科课程对道德认知水平提升有限,未来我国商科教育应加强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