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优质的知识生产力,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落实质量不容乐观。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积极设计策略提高融合质量重要且必要,相关者必须对之加以重视。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2.
在阳明著作中,《大学问》同《传习录》一样,都是研究阳明心学的重要素材,《大学问》是阳明56岁时将征思、田时所授,可谓是阳明晚年之教,被阳明后学誉为“师门之教典”。本文拟通过对《大学问》的背景做一个深入的解读,以期能深入理解阳明《大学问》思想及心学思想。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一、宋明理学的发展;二、《大学》对于重构整个宋明理学的重要作用;三、《大学问》的最终成文。  相似文献   

3.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作为一名中国人,坚持文化自信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将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到高校领域是适应当代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廉政教育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思想,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园文化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传统文化缺乏的现状,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以及其在新时期于高校德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些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校德育的途径和措施,以期对高校德育内容、方式、途径的拓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树立正确且先进的发展理念。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媒体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有机融合的桥梁,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高校应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培育的责任,从工科院校的"三大课堂"建设、到教师综合素质与文化教育意识的提高、再到工科学生利用新媒体优势资源发展自身,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其中的优秀部分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尤其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保存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文脉,保留其中优秀部分,以美育方式让世人接受并传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研重视不够,开设课程比例不足,教授优秀传统文化流于形式,在高校教育中属于缺失部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形成的不了解,造成了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从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厘清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的高校教育应该根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以文化这一世界核心竞争力带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实现以文育人,缓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政治性与文化性不平衡的现状,进而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是当前思政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就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进行分析,最后就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很多高校的院系都已经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高校志愿服务在志愿者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开展过程中,既存在优势也遭遇了困境。通过构建多元志愿服务体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务对象的思想渗透;重视个体对志愿服务工作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内化;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评估总结;打造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3.
郭楠 《公关世界》2023,(16):111-1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调控情绪、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高校有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将其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板,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端正其人生价值观等均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正因如此,高校需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多角度、多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融合,要借助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王艮基于阳明心学,提出了"良知致"的学说,并进一步提出"天理良知""日用良知"的观点,强调"良知"本然、良知在百姓日用生活中;又提出了其特色的淮南格物论,强调尊身立本、明哲保身,更加注重对个人价值的宣扬。王艮在承继阳明心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尤其对"良知说"和"格物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将视角贴近平民的生活,呈现出儒学平民化的特点,对儒学乡村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特别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愈发广泛,这对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加强对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来华留学生,高校必须基于文化自信,利用学校课程、地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活动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来华留学生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  相似文献   

17.
郭姗姗 《公关世界》2023,(16):117-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具有较为丰富的美育价值。在高校美育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民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之间的联系性,以美育课程、美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切入点,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融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高校党建一直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作风建设则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身典范,对于高校党建尤其是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和阳明心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等观点进行了简要概述。简述了两位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哲学家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式共同面向同一目标——善。只有实现真正的灵魂转换,才可能抛弃原有的思维习惯,去看到原来看不到的善。两者皆有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自己惯性的、被眼前所蒙蔽的思维,从而转向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含有宇宙的最高原理,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于五千年历史之中,流淌在炎黄子孙的每一寸血脉里,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大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自觉自信不够、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学校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应直面风险挑战,注重思想建设,规避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夸大和妄自菲薄,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积极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