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除了思想学术、教育方面的巨大贡献,孔子在养生方面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他提出的人生三戒主张,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养生道理,我们就来浅析一番。  相似文献   

2.
中国唐朝诗歌的艺术鉴赏从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到诗歌的风格与意象进行概括,以李白、杜甫的诗歌为代表进行探究,将其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上进行观察,着眼于李杜在诗坛上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艺术个性。更便于对诗歌的艺术鉴赏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先秦儒家,在孔子之后,荀子与孟子分别执其一翼。应该说,这种定位基本是准确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考察角度,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周代以后,人的理性精神萌发。上迄周公,下至荀子,都在不遗余力地弘扬人的价值。孟子以性善言说人性,兴起人之心志,发人之向善之心。荀子力证善是后天之"伪",而人是善之全部来源。可以说,在确立人为道德之主体这一问题上,孟荀是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的。  相似文献   

4.
崔冰 《现代交际》2012,(5):43-44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作之作,其中含有大量同义词,这些同义词有着丰富的修辞效果,研究他们对窥探《孟子》的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问子 《老年人》2008,(6):42-43
众所周知,《孟子》一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南)人。他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据说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化为八派,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氏之儒”。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人遂把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统称为“孔孟之道”,而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亚圣”。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负盛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仁政思想是孟子学说的重要部分和突出标志,也是儒学提出的第一个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生成就斐然,古往今来无人能出其右。为其成就做出贡献的除了他的智慧、品德和执著外,还有他众多杰出的弟子可以验证。孔老夫子的弟子从政治家、文学家、外交家到企业家,无所不包。可以说,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也是孔子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而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二者存在不同之处;两者的正义观也存在差别。但是,他们的思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都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等级,论及了他们认为的理想统治者,并且都强调教育和教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情感陶冶漫谈慕容达情感陶冶是历代教育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古代,孔子提倡用诗歌、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性情,而孟子则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今天,情感陶冶已成为德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技工学校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体,在培养目标、学生素质、教育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沈舟宇 《职业》2017,(8):114-116
现代诗歌鉴赏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在高职考中属于文学作品鉴赏的知识点,能力等级上属于运用层级.现代诗因其语言精练、形式自由、意象丰富等常给我们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现代诗歌的分类角度,例谈不同诗歌类型运用的不同鉴赏方法,以期对诗歌鉴赏题进行更为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学发轫期的代表人物,在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社会功用、文学艺术活动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观点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本质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观点也存在差异之处。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文艺观进行异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两位学者有更清晰地认识,也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文论发源期的异同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与荀子都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人物。有趣的是,他二人同属于儒家,但在人性论方面的思想却截然相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追究的。其实,每一种学说都深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的诠释必然不会相同,否则,后者诠释的意义何在?孟子与荀子之间关于人性论的诠释,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兴衰及民生是古今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孟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一直坚持仁政思想并且游说各国,希望能够将民本及仁政思想付诸实施。他的观念在当时虽然未能实现,但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位提出了"仁政"思想的大家,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将"仁政"思想加以整合,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本文研究了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尝试将孟子民本思想同我国现实结合,进一步探究其当代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辞世,儒家渐趋衰微。约百年后,孟子诞生。私淑孔圣,驳斥异端邪说,使儒家道统与思想、学术体系得以传承并逐步发扬光大。孟子之后,很长时期内地位并不显赫。唐宋开始,孟子地位隆起。元明清继续上升。相应地,有关孟子的林墓、庙堂等纪念性建筑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上至皇帝、宰辅要员,下到州县守令、士绅者儒,在孟子林庙留下几百块石刻。其中许多记载了孟子林庙近千年来的修缮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5.
十四行诗是英国诗歌中的一种主要诗体,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优秀的诗人以这种诗体写出了许多不朽名篇。本文追溯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十四行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特征,并谈论了莎士比亚诗歌的特点和他对十四行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用了20多年的时间写作《孟子》,把儒家思想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孔孟之道”。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经典多年,他认为学习儒家思想,不是为了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儒家的哲学思想,帮助人们建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礼产生于上古时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利用礼维护统治,礼的形式和内涵在这一进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殷周时期礼慢慢向世俗化转变,而到了先秦时期礼乐崩塌。孔子正处于这一分崩离析的社会之中,他力图通过恢复三代之礼而平社会之乱。孔子为礼注入了新的元素,礼包含了仁的思想,恭、敬、和、俭则是礼的原则,礼的主要作用是密切伦理关系,进而改善社会关系,最终调整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挪威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挪威人和我们中国人的邻里关系做一番比较,其中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提高人们认识音乐教育功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二者的音乐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都强调和谐思想,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把音乐教育做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