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政府论》中的政治观念一方面建立在洛克哲学思想的逻辑基石之上,另一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立的逻辑链条。洛克于此书中以自然状态为"历史"前提,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以保护个人财产权为核心,详细论证了国家权力的来源,以及国家权力结构和国家权力运行的理想模式。通过分析洛克《政府论》中政治思想逻辑中的几个组成部分,即经验主义认识论、对王权天赋论的驳斥、基于同意的政府理论和财产学说,对其各部分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进行了推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因其鲜明的"身份标签"与不断增强的政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受到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通过对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中制度、利益、权威认同普遍偏低。低收入、低待遇从根本上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严格的户籍制度局限与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政府行为失范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欠缺也对其政治认同具有深刻影响。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利益,增强其利益认同;消除不合理制度,提高其制度认同感;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治权威认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能力,使其更好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政治社会学:范式转型还是理论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政治社会学"与"新政治社会学"在关注权力存在的形式和权力运作的方式时,理论视野存在着差异。前者的权力概念集中在民族—国家层次上,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后者则更注重充斥于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权力现象,在高于民族—国家的宏观领域里或者在低于民族—国家的微观层次上来考虑权力问题;然而,"新政治社会学"并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来替代经典政治社会学,相反,其理论观点不过是对"经典政治社会学"的补充。经典政治社会学和新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权力现象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论主张每个人的理性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边沁认为社会契约论依据的自然法原则是假设和虚构,因而抛弃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来解释政治服从的近代欧洲政治哲学立场,主张"趋乐避苦"的功利原则和服从习惯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根据,坚称最好的政体应该是能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的政体,政府的合法性依据并非保护抽象的自然权利,由此开启了传统自由主义向现代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中央权威衰落,国家纵向权力结构瓦解,各类次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凸显。利比亚高度城市化,相比于部落和新兴武装团体,城市更有能力承担传统上由中央政府承担的资源集中、权威价值分配的政治组织功能。利比亚西部地区米苏拉塔和津坦等以城市地缘为纽带的政治力量对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政局发展影响深远。利比亚城市政治的观念和组织基础在于市民拥有强烈的城市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城市利益,城市内部组织结构较为明晰。城市政治的现实权力基础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城市武装力量,能够强有力地在特定“领土”范围内控制安全秩序和经济。西部城市间的竞合和权力消长是导致利比亚第二次和第三次内战爆发、国家机构分裂、过渡政府缺乏权力基础的重要因素。城市权力的扩张加剧了利比亚政治的碎片化,阻碍了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进程,但城市也是国家重建所依赖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新旧问题交织的国内环境及党内情况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建思想及经验,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对实现伟大事业和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指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以下重要任务: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同发达的民主程度相比,还有相当一大段的距离。尤其是,城市中的普通村民作为社区里权力机构的最底层,他们在公共的政治参与生活中,扮演着"城市的边缘化"角色,对政治现象缺乏关注,漠视政治参与。在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研究这些广大的普通村民的政治参与,规范他们的政治生活,调动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无疑对小康社会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研究地缘政治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思想极具现实主义的权力色彩。为美国赢得并保持全球权力的主导地位是其地缘战略的终极追求。在为美国所归纳的攫取全球权力的"武器"中,睿智理性的布热津斯基虽然在著作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信心和自豪感,但也陷入了自己编织的地缘政治思想的"迷魂阵",实力与哲学的困惑、主宰者与领导者的纠结、目标与手段的背离、权力重心东移的拉力与牵制力的较量都使其矛盾不已、万分无奈。  相似文献   

10.
茅雪妮 《现代妇女》2014,(10):65-66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实现权力公开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打造限权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便民政府,建设“有限、有为、有效”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是推进政府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一步。本文就权力清单制度定义、存在问题、权利清单制度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方面的重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从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垄断和滥用,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的运行所进行的共权力的让渡,是为了保障公共利益的,而政治权力的滥用不仅损害了公民的利益,也损害了民众的信任。只有对政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才能保障民众的公共利益,保障政治权力主体朝着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行使权力。本文认为应该用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对权力监督,在政治权力内部实行分权制衡,强调司法独立,辅之社会力量是很有效的制约途径,同时,笔者也认为应该通过道德自觉进行内约。  相似文献   

13.
田磊 《现代妇女》2014,(1):45-47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其身体状况极差的情况下依旧心系社会主义建设,以其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列宁对于新型民主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总体构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地位。它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改革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列宁"政治遗嘱"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全新的政治沟通形式——网络政治沟通应运而生。但网络政治沟通的匿名性与开放性给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部分挑战,寻找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发展瓶颈并使之完善,笔者认为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沿着西方政治思想史线路,剖析西方政治思想家关于权力制衡的理论论述,结合我国当下反腐实践,将有利于我国创新"反腐"思路,促进公共权力运行在全方位透明的环境中,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缺失和滥用,营造绿色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始终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6.
所谓权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它与权威虽有联系,但并非一回事,权威的主要含义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平时,人们常说的“某某有权”、“某某的权重系数很大”,就是指的权力,而非权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每级领导干部有着明确的岗位和职务,同时也就有了一定的权力。这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人民大众给的。”,  相似文献   

17.
让经济活动获得必要的自由,把政治权力关进笼子,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中国社会对自由市场和政治公权力的理解跟西方社会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经济活动的权力优先于政治权力,私权力压倒公权力,经济力量统治政治力量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当代西方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对经济自由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最小化的诉求,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主政治染指经济活动.因为在公共领域运转的代议制政府,天然地会按照数人头的多数表决机制来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下城镇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是制度的改革和权力的职能,创新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从制度、监督、自治等几个方面,从而优化我国城镇地区的建设,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讲述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及其发展过程,政治机构的存在及其结构、目的与责任的重要性。实施政治权力的分配,操作影响的机制,怎样的主题怎样的权力等问题是政治权力分配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长胜 《职业时空》2008,4(3):127-128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公民发挥政治影响和公民在社会中进行政治学习的辩证统一过程,其本质要求就是塑造与一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政治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履行政治权力和义务,建设政治理论框架的过程。大学生不仅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参与者,也必将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将关系到我国的政治文化能否顺利传递,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能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