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临终关怀需要关怀!”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秘书长罗冀兰呼吁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主办,华夏福鼎(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我国老年护理与临终关怀研讨会暨媒体访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2.
在长春市西郊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城乡结合部,坐落着一座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临终关怀"老年护理院——这是吉林省首家民办的临终关怀经营实体。4年来,先后有258位老人在这里接受临终关怀服务,124位老人无怨无悔地笑辞人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这家护理院的经营者朱海霞、朱香玉同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她们不仅敏锐地瞄准了创业市场的最佳切入点,而且用孝心为临终老人提供了无尽的关怀,自己也收获了丰厚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23日,吉林省唯一一家免费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生活护理指导及心理一灵性照顾的临终关怀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宁养院正式成立。我被分配到宁养院做社工。当时,“社工”这两个字对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7年的我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带着几分不情愿、紧张而又有点期待、兴奋的心情,我承担了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是对救治无望的病人进行临终照护,既不促进也不推迟死亡,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过程,它以提高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随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综合服务体系成为重要议题,受到各国的重视.笔者梳理了国外临终关怀的服务构架及内容,希望对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到借鉴作用. 服务内容 欧洲及北美洲临终关怀服务已发展了30多年,但现代临终关怀服务起源于英格兰,桑德斯博士将护理学、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照顾癌症末期的病患,使她们能够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于1967年在伦敦创办了第一座临终关怀护理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日本于1981年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这也是亚洲国家中最早设立临终关怀机构的国家.美国于1974年建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机构数量由1992年的8000所发展到2002年的11400家.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美国VITAS临终关怀公司工作了7年,这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用他们的专业态度给予生命终途人士的关怀与关爱,让笔者感触很深。尤其是团队中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他们的专业服务、协调沟通,不仅让病患和家属的心理得到关爱呵护,获得社会支持,还能让临终者的身心需求得以满足而安宁离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国外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逐渐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对患者的灵性关怀上,这对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所谓临终关怀,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主要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因此它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实行“安乐死”去加速病人的死亡。临终关怀强调对病人尊严的维护和情感的尊重,它体现人道的、社会的关怀,反映病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使病人在亲人的温情中平静地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从2007年1月1日起,试行“临终关怀计划”,所有户籍在该市的临终老人均可获得政府1000元的服务额度,用于福利医疗机构购买精神慰藉和生活护理等服务。据悉,对临终老人进行关怀并列入政府政策,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社会观察》:据您所知现在上海的临终关怀发展状况如何?庞连智:上海真正开始接触到临终关怀是在1988年,在南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区,之后在全市逐步建立。1993年我刚调到临汾医院工作不久,曾经对闸北区作了一次社区临终关怀调研。当时上海市卫生局有两项重大改革,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由英国人桑德丝(Dame Cicely Saunders,1918-2005)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St.Christopher Hos-pice),其基本理念是:"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详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而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与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提供临终关怀的机构大多也具有基督教背景。临终关怀并不是基督教的发明创造。但是,今天被我们所了解的、制度化、规范化、普及化的临终关怀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脱离过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总体来说,基督教为现代临终关怀积累下了三个坚实的基础:慈爱、医院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让生命活得有尊严。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可逃避的现实,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现在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推动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临终关怀服务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在北美、日本等地,佛教思想早已引起了临终关怀者的注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结合起来。所有世界性的宗教无不预设了解脱的存在,它们都指向对作为终极宿命的死亡本身的超越,但是在西方人看来,相比于其它宗教,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我如愿踏上社工岗位,从未想过,开展的第一项服务竟是临终关怀这一如此充满挑战的服务.当我了解到在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有一个"安宁病房",这里收治的都是生命期在3个月内的末期癌症患者时'内心有一个声音让我去关注这个人群.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希望可以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让临终者能够得到身体、心理、灵性、社交的全人关护. 死亡,对大部分人未说是遥远的、不吉利的,是不愿被提及的.而在安宁病房里,绝症、死亡、离别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对我而言,我深信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通往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我们很多人对于人生的美好向往."幽谷守望·社区老人善终安宁服务"是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独立执行的一个专门为临终老人及其家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等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项目. 缘起,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命关怀 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成立于2009年,从事生命关怀服务,机构办公场所位于临汾路街道,非常荣幸的是,临汾路街道下属的社区医院自1995年就开设有安宁病房,专门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共有5间专属病房、21个床位,主要收治晚期癌症病人.病人的流动性较大,从入院到死亡的平均周期为3个月,病人存活的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一年以上,各人病情恶化的情况不同,因而其存活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先生,于去年11月23日在杭州闭幕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上说,现在全国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达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需要照顾的老人1100万,占老年总数的6.3%.现有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难以实现对这些老人的最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为了应对目前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和失能老人难以照料的难题,此到2015年末,中国将建成超过600所具备临终关怀功能的养老机构,为确保更好地照顾老人,未来这些专门针对失能老人而建的养老机构将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只接纳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房产不予出售,必须配套拥有一个专门的医疗机构、专门为入住老人开展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及必须具备临终关怀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欧阳 《老人天地》2010,(9):56-56
一、在整个为老服务中,爱心护理工程最为重要,在整个爱心护理工程中,临终关怀服务最为重要。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人生只有一次的临终关怀服务,提高整个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6月2日,由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实施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正式启动。 据悉,2010年2月,深圳市融雪平社工服务中心在市福彩公益金资助下,开始实施“临终关怀·器官捐献”与社工服务公益项目。深圳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宁照顾、家属支持、“人生树”服务、“圆心愿”服务、哀伤辅导、社会资源整合、殡葬引导咨询等。该项目采取的“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民政殡葬服务”作为一站式综合社工服务的模式来试点,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  相似文献   

18.
最近,《都市快报》报道上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上海市将在2015年实现临终关怀“舒缓病区”全覆盖。 人在辞世之前的临终阶段,通常是人生最难熬的时期,最需要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10-12
“你重要,因为你是你;你重要,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必须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于1967年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体系的英国籍医师西西里-桑德斯曾说。尽管现代医学技术日益精进,但癌症发病率依然持续增长,且治愈率极低。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病痛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带来的身心煎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其生命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一人罹癌,整个家庭也会面临困境。有这样一种团队,它由医生、护士、社工和义工等跨专业力量组成,他们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全面照顾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情绪、社会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切实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让晚期癌症患者有勇气、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它就是宁养服务团队,社工是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海市民秦岭给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公开信,痛陈其身为国企退休工人的父亲因为罹患癌症且至晚期而被多家医院推诿拒收之事.两天后,俞正声公开回复秦岭,承认亲有病而不能医的根源在于制度之缺,同意病患家属提出的有关癌症晚期病人的就医环境、用药保障以及动员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进而弥补家庭陪护的薄弱与非专业等四点要求,并强调要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争取制度性突破.此后,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施项目迅速在上海全市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