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以及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高校内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只是注重对于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忽视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与其自助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物质资助与心理疏导等方式,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自助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资助是高校针对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出发,提出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相应对策进行探讨,目的是为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英权 《现代交际》2014,(12):220-221
贫困大学生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当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增权是对贫困生"资助育人"理念的有效应用,它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具有启发意义:经济资助和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能动性。教育工作者通过心理辅导、团体工作以及利用社会资源等促进贫困生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助作为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社会个人或者团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体现,也是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标志,不仅仅能够达到对贫困生的直接经济资助,更能够对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资助存在不连续性、不均衡性、形式单一性的问题,导致贫困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自立意识和心理问题,因此,在高校资助育人领域加强感恩教育,开展励志教育等措施便存在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庄金鑫 《现代交际》2014,(8):233-234
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深度开展,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资助工作中常见的贫困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基于资助平台解决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资助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群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作为社会对于贫困生群体关注的制度设置,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贫困生资助的效益如何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本文试从学生的角度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进行评估,结果是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看.贫困生资助在保障学生学业、影响学生价值观、减轻经济困难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及培养有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人才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因而,我们认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高校对学生资助项目不断进行完善,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都有所增加,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但随之而来的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薄弱等问题,资助育人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在双创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构建起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本简要分析了受资助贫困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构建高校贫困生感恩回馈长效机制的建议,阐述了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回馈长效机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政府和高校以贫困生资助体系为依托,对贫困生进行了各种资助。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重群体共性,轻个体差异"、"重物质资助,轻精神扶持"和"重制度规范,轻情感交流"等问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应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构建,转变工作观念,关注个体差异;完善工作内容,重视精神关怀;改进工作方式,加大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特别是高校资助,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精准化视域下把握好资助工作机制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和精准考核这四个环节,切实做到精准识别对象、全方位帮扶、资助过程的动态管理以及对资助成效的精准考核,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资助效能,这既是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方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及院校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难度越来越大,影响了认定的准确性。且目前院校对于贫困等级的界定,以及资助名额的分配不够系统和完善,无法贯彻落实"精准资助"这一政策。为了更好地实现"精准资助",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共享平台,并优化家庭经济情况认定流程,避免资助工作出现错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贫困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以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减免相关费用和补助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高校需要探索一个全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得力手段。依托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贫困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在贫困生认定、学业和职业能力提升、志愿服务和绩效评价方面存在问题,亟待拓展资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内涵,打通平台壁垒,将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和创业创新能力,通过贫困生公益服务,培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比如资助评价认定不规范、监督服务工作不到位、"育人"工作不精准、资助育人效果差等。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的引领,革新资助育人工作者固有的"扶贫即救济"思想,完善高校资助评价、考核监督体系及贫困生资助育人方案,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育人环节,建立"两育一导"的贫困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以契合国家"五位一体"多层次创新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国开展了各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多数贫困大学生得益于此,顺利实现大学梦想,然而在资助工作中也出现了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弄虚作假的现象。因此,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分析并解决贫困大学生诚信问题,是当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伟 《职业》2022,(15):16-18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强调资助与育人的相互融合,将育人实践渗透于资助工作之中,可以使资助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从发展性资助视角来看,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不应局限于经济层面,还应注重激发和培养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扶志”“扶智”的政策要求。本文讨论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明晰浙江精神在高校资助育人实践中融入的必要性,探索浙江精神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突出的高校贫困生问题,在简单的济困方式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的时候,我们要深度挖掘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建立帮困助学育人的长效机制,使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大学生自行缴纳学费上学已成为常态,但对于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贫困大学生来说,学费仍是一笔难以承担的费用,本文拟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效性概念及现状研究入手,分析其制约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研究高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的比较多,但是关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研究还未有专门研究.高校贫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的特殊群体.把握高校贫困生的信息,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等教育的指导精神和工作特色的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立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的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及时了解到贫困生的情况,伸出援助之手,解决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和维护高校稳定和谐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贫困生基数也不断增大。在国家全新育人培养标准、社会严峻就业形势、学生强烈攀比心态等因素交织下,贫困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贫困生自身来讲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社会和学校方面要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助其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