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逐渐形成。在这一依赖社交APP生活现状的背后,又会出现另一种新的自我感触——微信孤独感。随着微信孤独感的蔓延,社会个体轻则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重则产生人格分裂、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积极主动地打开心扉,倾听自己的诉求以及大量阅读都是社会个体正视纷繁复杂的微信朋友圈,合理解决自身孤独感,正确对待现实朋友圈,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社交媒体已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用户如何采纳、使用某一社交平台,对特定用户群体"不使用"某种社交媒体的情况关注较少.基于对微信朋友圈消极使用现象探究,发现用户出于自我表达的观众可及性、互动可能性的"想象",以及持续性印象维持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表达前容易反复自我审视产生社交疲惫感,进而选择退出;大多中辍后倾向于转移到同龄群体为主的强关系聚集的社交媒体,享受小范围观众舞台的安全感;看似消极的中辍行为本身成为他们寻求自我认同、提升社交质量、蜕变为理想成人的路径,具有自我同一性确认的探索意义.中辍行为赋予每个社交媒体以不同距离感知,帮助用户重新确认自我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有意识发展深入交往关系,提升情感反馈质量,借助驯化技术和掌控社交边界的感知来对抗不确定性的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3.
晒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微信朋友圈中的晒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晒文化折射的大学生价值观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加强网络监管和培养网络领袖、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探索在晒文化环境下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尤以微信、微博为典型代表,在推出数年内迅速占据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微信、微博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教育的重要传播媒介。本文就微信、微博自身的特点,及微信、微博对于大学生是把双刃剑,和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讲开阐述,最终得出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微信、微博。  相似文献   

5.
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即时通信平台,其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本文利用网络虚拟田野考察法调研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的出现丰富了政治文化传播的方式,推动着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但网络社会的复杂性也给政务微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政务微博为例,着眼于政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及其建设问题,在阐述政务微博的功能、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政务微博在政治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引导政务微博良性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微博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害,我们应客观看待。本文在参考了微博的利弊情况之下,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微传播时代,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布学校新闻、服务在校师生、引导网络舆情和传播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通过加强两者的协同融合,可以实现传播影响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微博谣言的传播状况与微博自身特性、微博受众的心理因素、批判能力及社会环境都有着密切关系。在微博谣言的传播与覆灭中,微博能够使谣言和辟谣信息迅速扩散,呈现出强大的微博力;而传统媒体在辟谣时发挥的作用体现了它的公信力,但有时也因其公信力而成为谣言进一步扩散的助推器。面对谣言,各类媒体都应有所担当。微博运营商应制定完善的身份审查制度,微博用户自身要提升媒介素养,传统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瑞英 《现代妇女》2014,(11):315-3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学生工作中存在着盲区,本论文试图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学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利用微博这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手段,探讨如何让微博在开展学生工作新的桥梁作用,弥补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盲区。  相似文献   

11.
微信朋友圈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虚拟场域,用户使用微信朋友圈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是有目的的行为.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利用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对微信朋友圈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大步跨入了自媒体时代,微博成为其中一员,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印证了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著名论断。,文中以微博为研究对象,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微博热”这一新现象,并论述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探讨了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较所拥有的特点,并结合微博与其他媒体的互动,指出信息通过微博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5.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移动通信软件,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微信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问卷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信在社交中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微商应运而生。同时,微信的产生使一批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代理产品信息,并以此盈利的人——微商得以出现。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方式,最近两年,微商参与者逐渐扩大,微商对个人朋友圈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并且该影响有加深的趋势。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嫁接,更是人情融合,移动社交的碎片化属性,迫使走情感营销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所在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情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该平台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韩国流行音乐(简称K-POP)的发展,中国K-POP粉丝群体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地域限制,中国K-POP粉丝多活跃在虚拟社交网络中。本文以新浪微博粉丝站为例,简要分析其产生背景、粉丝站的分类与功能以及目前微博粉丝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是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共享平台,在此之上建立具有多种社交传播功能的线上交互载体,社会各界所有信息都可在平台中查询和浏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关键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需结合新时代科技背景有效开展,要与时俱进、改变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高校需要依托自媒体创建党建育人平台,推动党建文化的传播以及承担培育人才的重任。目前,移动网络电台——喜马拉雅 FM 被社会公众广泛使用,通过此平台传播高校党建文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潜在课程作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语文民主教育思想的指引,李镇西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发挥了潜在课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