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如果从1847年容闳赴美留学算起,西学东渐已走过160年的历史,而更早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对于中国而言,西学东渐既是一部留学史,也是一部思想探索史,更是一部现代化史。用容闳的话来说,西学东渐无非是“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富强之境”。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开始自觉“开眼看世界”,其后,百转千回,几经回到起点,又几经奋起直追。改革开放30年,同样也是新西学东渐的30年。在历经欧风美雨之后,中国人开始发现、认识甚至逐渐接受了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社会,另一种文化。为了进一步认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过程,更好地反思现代化中国的百年命题,本刊特约国家行政学院朱岚研究员撰文梳理西学东渐的历史,追寻我们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西方学术语言和思维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社科普及从这一层面讲,也是一个对西学消化吸收和传播的过程。然而异域文化要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达到“普及”,必然要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语言障碍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作为西学之一的逻辑学也在中国广泛传播。王延直认为逻辑可以促进国家之文化,张东荪认为中国逻辑和西方逻辑不仅有古今之别而且有中外之别,提出用文化来解释逻辑,强调文化对逻辑的制约作用,逻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这可作为我国未来逻辑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也逐渐受到了西方学者的关注,然而对孔子思想,尤其是对《论语》的研究,早在15到16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传教士作为文化传输的重要载体,在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并且被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核心作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利玛窦、殷铎泽等都选择孔子思想作为研究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因此研究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过程对中欧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新学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之间,文化建构却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国人本土文化价值本位的缺失造成了当下信仰真空的泛滥,如何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塑国人的根性集体无意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广东省肇庆市传统文化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自晚清以来中国本土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结构、经济结构还是思想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本质的变迁,为步入现代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社会转型中,两种力量的作用凸显:一种是客观的、被动的、外来的力量,即西方列强的殖民入侵仍然在继续,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剥削和渗透尤其明显;另一种作用是主观的、由自发到自觉的、内部的力量,即本土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救亡图存的努力,包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抗争,也包括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改良社会的一系列工作.这种努力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从"西学东渐"到"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伴随西方经济、政治上的侵略而来的是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巨大挑战。在面对这种文化危机的情况之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传统学术、武术、医学、音乐、美术等纷纷出现了“国字化”现象,于是国学、国术、国医、国乐、国画等名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在中国的深入人心以及国粹主义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文中试图对这些现象和原因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商业公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多年来,我们一直将公共关系看作是一种外来的文化理念。这固然不错,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作为一门科学,公共关系学的确产生于美国,但是公共关系活动和思想的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在西方许多公共关系学者看来,我国思想家孔子等人的民主思想、伦理思想已经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意识。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公共关系思想值得我们今天的公关从业人员学习与借鉴。如果我们一味盲目地抱住西方公关思想的法则不放,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公关理念抛置一边,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日本对中国汉字文化书籍的翻译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总体上看,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深受日本读者喜爱。对中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样式和风格。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翻译界大量翻译西方的政治学著作,这在明治维新中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也为中国翻译家提供了许多可用日文转译的西方重要学术著作的日文译本。这在中日翻译文化交流史上可称为美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现今,我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发展完全,要做的是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再发展、创新。文化的传承要从小开始培养文化传承意识,例如,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再发展和创新以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探索学习,都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围绕这个主题,探讨有关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相似文献   

11.
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门课程,同时又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也就在教学当中无法避免地引进了来自国外的世界观、价值观,即便是在小学英语书当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掺杂进西方的一些节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合理地抵御西方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理智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和借鉴,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忘记了传统文化。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导致了教学中只重视分数,而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却被人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些主张变法维新的上层文人,从民族存亡的角度,大力提倡介绍和引进西方的艺术和艺术思想,试图通过吸收新的因素和手段来改造中国的传统艺术,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以使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获得新的转机。正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学习西方美术,并在中西艺术的比较中抨击传统绘画之弊端,企求改良中国画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年代:一方面在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引入中国已成定势;另一方面,“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民族觉醒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加上形式上相对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得长期以来“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新思潮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附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中国服装受到新思潮形成、政治制度更迭、西方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女性服装开始尝试身体的解放,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曲线特征,由繁琐变得简单轻薄。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女性服装的特点和变迁,从当时的女性服饰变化上,可以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思想、社会习俗、文化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安全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中后期虽然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但社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朝廷中党派林立,士人公开议论朝政;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文化上,王阳明思想广泛传播,文学小说兴起。本文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学东渐和王阳明思想广泛传播等方面对社会开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学英语教学基于结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当然,英语教学关注认识英语内部结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要关注语言文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最近几年,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思想引导下,很多中学教师开始重视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元素的积极作用,并逐渐把西方文化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基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分析,根据文化导入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提出具体方法策略来改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西方数字文化霸权具有"自愿认可"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数字技术霸权、数字媒体霸权和数字文化霸权。在数字时代,西方凭借数字技术优势和数字媒体垄断,把西方意识形态包装成西方数字文化形式,推行西方数字文化霸权。中国大学生出现了一些西方数字文化的数字粉丝社群。借助于大学生的"产消者"特性,西方数字文化霸权的渗透路径在营销策略、传播方式和表征模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向。这让大学生数字粉丝在无意识中对主流价值观产生认同偏移。高校应该坚持内容为王、以效为要、导向为魂、学生为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精准传播力、引导力、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和艺术感也在慢慢地增强,由此西方音乐剧在中国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物质条件、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造成了中西方文化产生出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来阐述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的音乐剧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基础,而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人与众生万物、人性及人与神的关系角度对比探讨两者关于人的观念差异,在哲学本体论的论域内二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对实体存在论上则体现了中西方基本文化观念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