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23)
西安特色饮食资源颇为丰厚,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特色饮食产业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本文以西安特色饮食开发现状为切入点,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分析和整改意见,并对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赵骏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1,(11):200-201
食品与化学课程是应用意义较强的课程之一。在食品与化学的科普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食品化学知识,提倡科学饮食,促进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食品中的基本营养素,补益与治病食物,相宜与相克食物,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并探讨了一些科学教法。 相似文献
4.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1)
《晚安玫瑰》是著名作家迟子建个人非常偏爱,注入思考最多、耗时最长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迟子建的转型之作。它以哈尔滨为背景,描写的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平凡无奇的女孩,和一个八十岁经历过非凡岁月的老人,在哈尔滨这座充满故事、见证历史的城市里,体会爱恨情仇、见证世事沧桑和生老病死,她们在不同的年代,讲述着相似的故事。作为另类都市小说,这部作品歌颂精神生活、批判物欲,体现的是世事无常中的温暖与光亮,爱欲挣扎后的救赎与皈依。 相似文献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9)
语言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思想的载体。著名作家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析,阐释了著名大作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8.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9)
狄更斯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文学作品的创作深受童年经历以及人生轨迹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位温和的人道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以及法律冲突。狄更斯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极力宣扬行善施爱的观念,认为在人性的较量中,美好总会战胜丑陋,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将爱的力量远远置于法律之上。虽然狄更斯认为爱更能够感怀人们的情感,但是他却是清醒、明智的。透过狄更斯的文学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不满与批判,同时又否定了恶对于法律的藐视与肆意的践踏。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在善与恶冲突中罪与罚、情与法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冯诚诚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0,(5):15-16
文中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志异小说产生的原因以及当时人把志异小说当作真实事件记载的现象,从侧面揭示出,当时情境下,文学与史学展现出共存和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作为20世纪先锋文学,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把他对社会、对封建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深刻认识传递给读者,这一过程展示出了高超的传播谋略.本文将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从传播学传播谋略中的典型示范谋略、中间性定位谋略来解读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3)
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在文坛上享有奇才的美誉。他通过对女性的特别关注和深入了解,在众多作品中刻画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为后人描写女性人物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本文试通过对白先勇早期所创作的部分小说进行各方面分析,来探讨不同女性的生活情况,从而揭示那个时期社会生活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3)
通过阅读鲁迅的小说,我们可以感知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的独特存在。本文将集中探讨鲁迅小说中儿童病态的身体以及失语现象及其原因,以此窥伺国民劣根性改造的难度和鲁迅复杂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3)
与传统小说相比,意识流小说有着极大的创新性。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时间上往往是过去、现在、将来的相互交叉或重叠。意识流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使得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意识活动、时空错乱、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来组织和表现故事情节,尽管意识流小说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却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5)
沈从文在三十年代避开文学主流思想,执着地坚持他的文学追求。为了阐释"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孜孜不倦地描写着承载梦想的湘西世界。但是沈从文笔下背负使命的主人公往往或异化或走向死亡,除了作者要达到终极拷问目的写作安排外,笔者认为封建思想及旧俗的束缚、现代文明异化下的唯实唯利观、作者不合时宜的人性观等因素共同推动了悲剧的上演。 相似文献
2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0)
文章主要以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为界,分析其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农村干部形象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解读,继而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状况和农民思想,并试图挖掘赵树理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