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地区,村民们每隔3年便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1次村民委员会,来办理他们自己的事情。村民委员会一般由1名主任和几名委员组成,是村民们的自治组织。在天津市汉沽区大田镇大马村,村民自治的领头人是位名叫李俊萍的农家女,她已经连续两届当选为村民委员会的主任。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和厦门的问卷调查资料,本文深入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村民参与村级选举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是否党员和村干部等因素对村民在选举中的参与有重要影响;在社会资本的各因素中,只有社团因子和社区认同因子对村民的政治参与起着积极作用,而社会信任因子对村民的政治参与并无显著影响;选举制度的实施程度和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对村民的政治参与有重要影响。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级选举已经成为村民在社区事务中利益表达的重要手段,村民在村级选举中的参与是一种地域性的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乡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道义目标是为9亿农民提供生存保障。然而,由于大多数村庄的人均耕地维持不了一位村民的生计,若要依靠集体土地为村民提供生存保障,土地的收益就不能在村民中平分,而应优先用于村庄内部的扶危济困。但是,村民是否同意这样做,依赖于村庄领导人是否为村民所信任。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人,村民只好放弃对生存保障的要求,转向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现行乡村政治格局中,一个村庄要出现这样的领导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事件。因此,在大多数村庄,土地集体所有制只能实现均平目标,不能真正保障村民的生存安全。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在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的尹六窑村,全体村民按照该村规定被划分为五个等级,土地补偿款和集体福利按照所划分的等级来分配。这引发了村民的强烈不满。而在包头市郊,类似的村子还有很多。笔者认为,这种将村民进行等级划分的做法,是严重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让“村民自治”变了味。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的实施拉开我过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也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村民自治中蕴含着深厚的政治生态意蕴,其中之一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即村民;村民的政治参与又是决定村民自治这一制度未来如何发展与前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我国的村民更多的表现出政治冷漠。着眼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调动村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构建农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对基层民主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城镇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现代化治理视阈下,对村民自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在农村经济社会变革中,还没有恰当找准自身定位,村民、村两委之间容易出现不和谐问题,村民自治政治作用很难有效发挥。为此,应该将村民自治融入到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在新理论、新指导下,不断进行自我体征完善,实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换届选举信访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参与程度得到了提升,许多村民积极关注和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在选举过程中,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和一些不良现象,村民积极向政府咨询和反映,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8.
农村村干部直选研究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 7年 1 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 ,标志着“村民自治”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村干部 ① 由村民直接选举也从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1 1年之后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 1 998年 1 1月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再次肯定了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直选。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和职能部门 (民政部 )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 (O’Brien ,K .J.、李连江 ,2 0 0 1 1 999) ,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村民委员会成员直选终于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赵森  李玉敏 《现代交际》2023,(7):73-80+123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对中国共产党开展斗争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回顾,并对党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当中如何正确对待斗争、推进斗争等问题展开了具体论述。《〈共产党人〉发刊词》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斗争思想,不仅指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不惧斗争、勇于斗争的可贵品质。学习并发扬《〈共产党人〉发刊词》的斗争思想有助于今天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通过新的伟大斗争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10.
南昌市红谷滩卫东村,如今已经踪迹全无,取而代之的则是如今的卫东花园。当年的村民们都相应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补偿款或相应面积的住房。在"村"与"花园"的变换之间,不少当年的卫东村村民如今已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身家了。随着南昌市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当年卫东村村民一夜暴富的传奇引发了新一轮的"违建潮",不少"脑子灵活"的村民为了获得更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振兴乡村战略,作为农村主体的村民是实践的主体,而村民自治是推动乡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历史的演进、制度的变迁、当前村民自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村民自治的当代价值浅析坚持好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解决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 论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关注 ,存在着两种分野 ,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民主方面 ,尤其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制度安排可能具有的影响 ,这是从外部来关注村民自治 ;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治理方面 ,将村民自治制度看作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 ,尤其关注这种治理制度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 ,这是从农村内部来关注村民自治。总体来讲 ,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民主方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治理方面的关注 ,政治学界和海外学者尤其热心于此。因为已有太多关于村民自治民主方面的研究 (参见景跃进 ,2 0 0 1) ,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将定量研究中国村民选举参与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特别是分析村民对农村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观政治信任对其村级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村民对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政治信任"、村民"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影响,特别是处理了村民"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旨在揭示我国特定政治体制中"政治信任"对村民选举参与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并探讨在一个"压力型"政治体制下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所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林泽浩 《现代交际》2010,(9):109-109
本文试图从产权和交易费用的角度去探讨村庄的性质,去理解村庄存在的意义。村庄是村民的保护伞,是保护村民产权和降低交易费用的堡垒。村庄的存在,使得村民的生活成本大大降低,使村民的财产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斗争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并提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与人民取得一切成就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的逻辑理路。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形成的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构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系统、全面的内容体系。当下,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起点、实践过程、实践落脚点上发扬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安哲因村民负担过重、镇村干部违法行政事件上访,曾经引起了李鹏、胡锦涛、尉健行、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批示。上访成功使他一举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英雄”,并由此进入乡村政治舞台。可是,在乡村步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时代,英雄又该何为?  相似文献   

17.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和国家保障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依法治国步伐,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村民自治,简言之,就是通过村委会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班子,实现民主选举;通过建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中大事,实现民主决策;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全体村民、干部的行为,实现民主管理;通过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和对村干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研究价值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是党和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基础工程。近年来,村民自治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研究视角涉及村民自治的各个方面,但对村民自治研究本身的价值及其作用、意义,探讨不多。特别是关于村民自治研究的知识定位和学理意义还不曾有人涉及,本文拟在此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治理模式基本稳定在乡政村治的形式上。从村民自治几十年的运作过程来看,现行乡村治理模式还无法实现充分的村民自治,乡镇政府、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权力争夺是其主要羁绊。针对村民自治的现状、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提升村民自治效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再次解读。马克思讲无产阶级的形成,首先是讲无产阶级内在逻辑的生成,再从斗争新内涵入手其内容,包括对反对生产工具斗争和为掌握权利而斗争,最后在参与资产阶级政治斗争中明确其权利的意义,赋予无产阶级斗争新的高度,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中是最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