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学习习仲勋同志的群众路线观,对做好现阶段新形势下的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维冬  李自强  王斌 《现代妇女》2013,(12):316-317,314
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胜利以其不容忽视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且作为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进一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后来陕甘宁边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在这伟大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之旅中,中国军人克服千难万险,穿越11个省,终于战胜了围追堵截的百万敌军,奇迹般地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不朽篇章。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对当年红军的壮举心存敬意,而长征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被当代国人仔细收藏,成为他们创建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及精神文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主要是从红岩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红岩精神及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董笑笑 《公关世界》2022,(2):123-124
每一种精神都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只有不断地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路径,才能使之与新时代新发展结合,把党的历史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肖栋梁 《老年人》2006,(10):40-41
红二方面军是由湘赣根据地的红六军团和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即红二军团,1931年3月改称为红三军)在黔东南会合后发展起来的。所以,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从红六军团湘赣突围西征和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开始,到两军会合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结束。1933年6月,奉中央革命军事  相似文献   

8.
吴海军 《老年人》2014,(4):42-43
正习仲勋少年时期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不到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发动"两当兵变",21岁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人一起创建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其他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初露锋芒监狱入党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严父慈母的培育,造就了他忠厚、善良、勤俭、质朴的品格。1926年春,习仲勋  相似文献   

9.
潘宏  马宏伟 《老年人》2007,(5):36-37
1934年12月9日,红二十五军长征来到陕西一个叫庾家河的小镇。第二天上午,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在小镇上的一个中药铺里召开会议.讨论在鄂豫陕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抗战爆发以来,山东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为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战略根据地,为全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山东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以及山东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是与认真地进行政权建设分不开的。但是,山东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呈现出与其他根据地不同的特点。根据山东根据地在政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客观因素及执行的效果,可以把山东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分为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这四个基本阶段,随着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化,政权建设的成效逐渐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智利 《现代交际》2022,(8):71-79+123
刘志丹是我国土地革命时期著名高级将领,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领导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铸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刘志丹革命精神既有革命精神的普遍特征,又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独特性,包括独立性、先进性、政治性、群众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等。新时代背景下,刘志丹革命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积极弘扬刘志丹革命精神对于引领青年奋进新时代、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建设、锤炼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召平  王斌  路小庚 《现代妇女》2013,(11):235-236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吴岱峰等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红色根据地,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南梁精神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它是土地革命期间陕甘边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具体包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和忠臣于党、忠于事业的奉献精神。他们从南梁实际出发,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南梁的政策,使得南梁苏维埃革命政府得以繁荣和巩固,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战的出发点。南梁地区在我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研究和弘扬南梁精神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文化生活、政治文明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夏远生 《老年人》2006,(12):36-37
逆境来临前后从1930年10月至1931年9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以弱势兵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我根据地的3次大“围剿”,使赣南、闽西两个根据地连结而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然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在上海的临时中央陆续向中央苏区派遣了一个个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使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达到更高的新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富民兴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中阐述了“红军的创建,红军长征和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长征精神永不忘和‘新长征,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部分颂扬长征精神,第四部分主要写要让宕昌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宕昌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宕昌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上将傅秋涛     
石海 《老年人》2014,(8):36-37
正平江籍上将傅秋涛是开国将帅群体中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他18岁当选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23岁担任红军赤卫团政委,26岁成为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率部坚持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党保存一支千余人的红色武装。"皖南事变"时,他所指挥的新四军第一纵队,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式登上了革命的舞台。经过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中国青年形成了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善于团结的革命传统。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的革命传统则发展为坚守革命信仰、引领先进文化、联合工农群众。正因为有了这些革命传统,中国青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中国青年必须传承自身优秀的革命传统,把匡扶道义、追求真知、服务社会作为新时代青年的革命精神,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直处于战争环境的太岳革命根据地来说,物资极其缺乏,我党依据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财政经济措施,对太岳根据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本文着重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财政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飞夺泸定桥"精神是在正确总结长征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泸定当地的社会现实情况而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飞夺泸定桥"精神属于长征精神的一个方面,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这种精神不仅满足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要求,同时能充分指导全国红色城市的发展。从发展红色旅游,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历史教育,提升群众素质;挖掘文化底蕴,创新发展动力这几点策略能有效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