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慧 《现代交际》2014,(4):18-19
语言缠绕现象,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性,普遍存在于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人类思维具有自我缠绕特质,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因而语言也呈现出自我缠绕的特性。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要通过对语言缠绕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找到其产生的理据性,并试图揭示出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简要说明了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的原因,从而得出语言的初始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后起符号具有理据性的特点,并从同源字的角度来例证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3.
郝瑞松 《现代交际》2013,(12):29-29
本文对比了中西方言语行为的准则差异,指出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基于中国文化概括出构成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言语行为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由姓名重名带来的麻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姓名重名的原因入手,论述了姓名重名带来的麻烦和避免姓名重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汉语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展现了汉语蓬勃的生命力。如今,在网络的推动下,汉语词汇及用语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产生、传播和消亡。本文通过对教育部语信司公布的2013年年度十大新词语和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进行分析,旨在解读土豪、女汉子等14个年度词语的构词方式和造词理据。  相似文献   

7.
情感隐喻在语言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体现人们所居住的世界的文化模式。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对英、汉语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体验哲学的发展和具身认知的兴起,心理学家也从实证的角度对情感隐喻尝试进行了研究。对情感隐喻的研究或是通往了解人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名人姓名注册商标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慧慧 《职业》2011,(29):158-159
近年来,利用法律空子,挑战道德底线,疯狂商标"行走自如"。这些商标人能否借助"名人效应"如愿以偿地"一本万利"尚不可知,但这种疯狂抢注的行为却已在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商标注册的尴尬。例如,广东某公司欲注册"姚明"为卫生巾商标,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和歌手“雪村”同名的安全套在市场上热销,歌手雪村愤而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9.
樊明茹 《职业》2014,(10):37-37
近日,天际网在北京发布《2013中国职场人自我认知报告》,揭示了职场人易忽视的五大现象。  相似文献   

10.
邱杉 《职业》2011,(30):91-91
最早的审美意象要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提到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这里“意象”实为“心象”,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心理现象。刘勰最早将“意”跟“象”这一对哲学意义统筹于文章之中。唐天宝年间蔡希综又首次将意象引入书论:“祢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意气象,是为天纵。”在此,意象是自然之象于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讲究”特别多。比如说话,同样的话,须讲究该由谁来说,用什么口气说,说到什么分寸等等。该说的话由该说的人用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口吻在适宜的场合说出来.这话才算对。否则,不管你说些什么、对错如何,都有问题。著名作家王鼎钧这样说:“中国人是没有‘自己’的。一个人,他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他是长官的部下、部下的长官,他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网站以“80后”和“90后”为主,进行了一次家族状况网络调查,在面对“你知道你爷爷或奶奶的姓名吗”这个问题时,有42.1%的调查参与者选择了“不知道”。另外调查还显示,有62%的参与者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有71%的参与者的家人起名不再遵循辈分。(据4月8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和人之间的紧密度越来越高,人与人互动的频次越来越多,大家普遍意识到沟通和口才的重要,并渴望拥有好的口才,以帮助自己谋职、晋升、发展等。但中国人一直对口才存在偏见,提到能说会道的人格特质,中国人更喜欢做负面评价,比如:油嘴滑舌,华而不实,多说无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花言巧语,天花乱坠,祸从口出等,中国人更认可沉默是金、讷于言而敏于行、惜言如金、寡言为贤的人格特质。人们渴望拥有好口才,但潜意识中对口才好的人格特质又存在反感,因此容易形成矛盾心理,不利于大家练习口才,本文主要探析了中国人对口才形成负面评价的原因,纠正我们对口才的错误认知,帮助更多人更快拥有好口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言据性理论的研究日益增多,探求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信息的真实性,让信息接收者更好地理解信息发送者的语义表达。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式新闻的报道往往使信息接收者无法确定信息来源及准确性。本文旨在认知背景下分析美国政治语篇中的言据性。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一词已愈发多见于我们生活之中了,芸芸者正为这一概念而兴致盎然。如同“哲学”一词之处境,往往被人一知半解,被信手拈来而大行其道。《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一书正是在这种后现代性明显的混沌之时悄然出场的。书中李泽厚与刘绪源就后现代哲学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的中国因为科技的发展、交通和通讯的进步以及制度上的创新,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也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开始的时空惊异,到后来的时空兴奋,再到之后的时空压迫与逃离,人们的时空体验经历了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大表大会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做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科学研判,这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一科学研判背后蕴含的哲学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对我们全面解读报告精神,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哲学理论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矛盾观和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8.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核心之一。本论文先基于体验哲学的范畴化理论,探索语言中词汇意义,词语多义形成的本质;然后由体验不同,范畴化的差异分析二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难点;最后,基于体验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分析语言词汇系统存在本身的缺陷与发展的必然性,进而得出词汇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外语词汇与范畴化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等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性唤起的研究现状。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对女性性唤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性唤起和心理性唤起方面.对女性认知性唤起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对女性性唤起的脑机制研究。结论:对女性性唤起的研究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特别要注意利用现代脑认知神经技术对女性性唤起的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而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特质。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备的当代性,使其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力,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