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引出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唯物史观十分清晰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梳理研究发现,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批判继承,形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国际和中国的哲学讨论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何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问题,马克思的理论内涵体现在马克思的原著当中,只有与时代不断地对话,马克思理论的当代生命力才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来分析社会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要深入地发掘,从而服务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条件,世界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区分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问题不是新的世界现象,对于全球化进程的认识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做了深刻的把握和分析,他们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全球化进程发展趋势的早期的一个理解和分析;全球干匕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而文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全球化产生了一对悖论性的文化后果,即文化单质化和文化多元化,二者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二者将长期并存,我们对于二者应当有着清楚和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余姣  杨近平 《现代交际》2022,(12):38-46+12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的总体认知,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及其方法论为人们把握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为资本逻辑主导的必然产物,逆全球化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措施与手段增加了全球治理的难度,为世界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来剖析、破解逆全球化问题,深化我们对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的根本认知,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主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历史理论也愈发地显示出其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因此,认识和解读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代世界发展进程也有着重大意义。要想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理论,还是首先从本质出发,把握本质才能把握对象,分析其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在资本逻辑中从本质、前提、过程和未来指向等四个方面,浅析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这一对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世界历史"环境中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针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对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观的分析入手,通过对黑格尔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剥离、发掘,把所谓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五种经济形态的运行与马克思关于历史哲学的理论联系起来考察,从而得出结论:马克思的思想始终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来把握具体的社会发展过程,反对用任何公式化理论来作为不研究具体历史的借口。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研究中,"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被长期遮蔽了,而这一问题是当代所有全球化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由此出发的理论预设。对"全球化"实质及其范畴的理性批判是考察"全球化与世界历史关系"的逻辑前提。"全球化"是对世界历史进程第二发展阶段所出现的多元聚合状态及趋势的概括。全球化与世界历史相互依存、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交往思想及相关理论基础上,用新视角审视资本主义社会,带领交往理论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道路,在充实交往理论同时,可引导人们用更为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凸显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存在价值。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下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评析,以期为引导人们解决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过程,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现代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来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内涵。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和过去一个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中国社会现代化历史时 ,我们发现中国有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机遇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中国错失了这些历史机遇 ,与现代化失之交臂 ,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一再落伍。因此 ,探究影响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种种原因 ,为我国当代社会现代化实践提供历史借鉴 ,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是囊括了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中国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早发现代化国家的侵略下 ,被迫开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因此 ,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现代化错失机遇的原因 ,就必须把它置于世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战略思维是超群卓绝的。早在中国处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就预见并完整地提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路径。这样一条道路,其实质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并实现崛起。25年过去了,邓小平设计的这条道路已经证明是中国的成功之路。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时,不能不重温邓小平在设计这条道路时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武文凯  王楠 《现代交际》2023,(8):54-63+122-123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探索中,马克思创造了改变世界理论。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演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是改变世界的现实主体,实践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核心武器,共产党是改变世界的领导核心。这些理论原则不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而是需要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合力,进而在对象化关系和对象化过程中理解世界、改变世界。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原则,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代发展,成为真正的时代之精华、当今之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考察和比较,发现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内核的同时,依据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第一次真正变成了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菲律宾社会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全面地总结了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既要彻底摆脱具有殖民、军事征服与传教者的思想方法特征的西方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对菲律宾社会科学的影响,又要对当代流行于世界的以“美国化”“西方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理论进行必要的扬弃。亚洲国家或其他被称为“低发展”的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社会科学亦应适应于服务于各自的现代化事业。中国文明及华夏世界是亚洲文明的重要方面之一,应该受到社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刘安 《社会学》2005,(2):11-16
在安东尼·吉登斯看来,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其实是对现代性研究的发展,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韦伯五位经典社会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及他们思想与理论的一次考察与梳理,以期廓清这样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经典社会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理解,决定了其理论发展的方向及其理论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刘文杰  刘德定 《现代交际》2023,(7):12-22+122
作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总结,“五个必由之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在出场逻辑上具有共同性,即相同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在价值旨归上具有相通性,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遵循和解答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在实践中,“五个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方向、精神、理念、保障的指引。二者的密切结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18.
世界历史理论好比一根指挥棒,在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作中发挥着指引作用。它不仅分析人类历史活动,创建了唯物史观,而且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鼓吹建构未来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对外开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发挥非比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璐 《社会学研究》2023,(5):1-22+226
在农村集体经济研究中,社会学面临如何将“集体”概念化的挑战,马克思的公社思想为此提供了理论启示。马克思在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确立了公社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历史普遍性,总结了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的多元形态及其演变过程。马克思“公社”概念的核心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联结和共同性,公社体现了个体与集体的融合统一。本文将马克思的公社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对当代中国的“集体”进行了概念阐释,为理解与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他的早期尚未成熟的一部著作,可是它在马克思的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关于人的理论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