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红梅 《职业时空》2008,4(8):169-169
语义学是指对语言意义的研究,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语义不仅是客观的真实条件,更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语义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词汇、句法、语调、语篇等。其中,词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不掌握大量词汇,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就无法顺利进行。传统的“发音、拼写、词性、词义”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的确切意义和文化内涵。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将语义研究与英语词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解决词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J.C.卡特福德,1994)"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E.A奈达,1969)通俗的讲,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这个过程要求对语言语义学的知识以及对语言使用者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语义和语法相互关联,在对语义、语法的交叉研究中产生了语义配价和语义角色两个术语,它们被广泛运用在各种语言学理论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术语,从语义配价和语义角色的产生、联系、区别入手,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厘清这两个概念,以期对语义学和句法学有更深入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法两国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极大差异,其语言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两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汉法两种语言既博大精深又大相庭径。具体到词汇上,其词汇语义也表现为极大的不对等性,这无疑给汉法翻译带来困难,造成了交际障碍。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本文将对法汉的词汇及短语的语义进行对比,对这一不对等性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使我们对法语有一个总体的理解,以便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原语信息,灵活地进行翻译,顺利地实现语际间的转换。以便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不断促进和加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姜光辉  姜飒珊 《职业时空》2010,6(8):148-149
英国和美国的大专院校分别在专有名称中使用university,institute,college,academy,school等单词,这些单词的语义有什么细微差别,又有什么语义交叉、互通之处?文章围绕这一难题从语义学、教育学、管理学、习俗学等方面进行了分辨、比较,最后结合美国院校命名范式,提出了众多可供中国高校选择校名英译的策略和范式。  相似文献   

6.
色彩义是附加在词的概念上的某种附加意义,词的色彩义通常是指词在表示某一理性或概念意义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或情调和韵味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色彩义的研究分析,较全面地收集、考察维吾尔语中带有色彩意义的词语,并作出分析,归纳总结维吾尔语词的色彩义类别。从而为现代维吾尔语的语义学尤其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差异较大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概念语义相符的词语。除此之外,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还存着许多概念意义相似,联想语义和主题语义不同的词,即‘假朋友’。本文主要通过汉英词汇语义对比的方法,论述汉英词汇翻译误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便译者能有效地识别和避免‘假朋友’现象。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多义介词现象,语言使用者必须依靠语境来判断某一特定介词在该处的确切语义。但总体来看,汉语中的介词比英语中的介词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其语义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也要相对较弱,这主要是由两种语言中介词的不同来源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徐平 《现代妇女》2013,(11):203-203
语言是沟通文化的工具,文化影响着语言。文化语境常常超越语言的范畴,它在社会生活中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翻译中不要从某一具体的词、句的表面意义上去考虑,而要把它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以便更好地传递原作的信息。文本探索了文化语境的特性及其对语用和语义的制约作用,旨在说明文化语境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语义翻译是一种以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为中心的翻译方法,不是以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把译文变成目的语文化情境之物。不同于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不考虑使用场合。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本文简述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赛尔认为言语行为是一种遵守规则的行为,而且遵守的是语言行为规则,即语义学的规则,语义学的规则赛尔认为是构成规则,他想找出完成一个言语行为所遵循的规则是什么,即所需要的必要充分条件是什么,以研究个例为基础找出一般性的规律,使这个规则适用于任何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
说“雷”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有力工具。语言中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语法、词汇和语义。其中,词汇是最显著、变化最快的一个。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与发展,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网络英语词汇正是社会和语言发展的产物。本文主要探讨"雷"的意义及其出现新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词常常有多个义项,不同的义项有不同的语义侧面,例如指物意义、概念意义、聚合意义、组合意义等。以词汇的指物意义和概念意义为着眼点,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讨论对象,探讨只有一种意义的词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向另外一种意义的转化,以及有两种意义的词汇一种意义隐藏,另一种意义凸显的情况,转化前后词汇句法地位和交际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语法是为了熟练使用一门语言或构成较长的语义单位而把单词或词组连接起来的一种规则,在任何一门语言中都会有一整套语法规则来掌控它。因而,本文对英语教学中语法游戏应用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为人们提供理解和描写词项意义及语法句式的方法。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俄语同义词在俄语学习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由于数量庞多,且存在细微差别,往往会出现滥用、错用现象,从而影响句意表达的准确性。本文尝试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框架,对俄语同义词进行浅析,希望为广大俄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义等值形式就是表达同一语义不同修辞形式的手段,其反映出语言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等值原则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等值形式的合理运用,并不是单纯作为省略句或是其他形式出现,还能够进行语言片段的有效置换。本文重点分析的就是语用中语义等值修辞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以关系为基础,语言就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系统,本文浅谈了语义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素颖 《现代妇女》2014,(11):387-387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在其《语义学》一书中提出了词汇的七种意义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本文简要讨论了这七种意义类型,并指出了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义透明度[1]指的是语言使用者根据合成词的语素义推导合成词整体义的难易程度。目前汉语语义透明度的研究是根据语素义、语素组合义与合成词义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合成词语义透明度的。成语,作为我国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构成部分,富有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欲借助语料库,结合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从成语语素义推断成语语义的难易程度,制定语义透明度的分析标准,并探究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语义透明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意义之间是不完全对应的,语言中的羡余现象便体现了这一不对应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即在一些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中,存在着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或者只起衬托作用的现象。从两词根的意义关系角度考虑,可分为由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和由意义相反的词根组合而成的偏义复词的羡余现象两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羡余并不等同于多余,该现象在构成双音节词、缓和消极语义、丰富表达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