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全唐诗》中收录的项斯近百余首诗歌为研究对象,对诗歌韵部同用、独用以及用字情况进行穷尽式的归纳整理,从而得出项斯诗歌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2.
孟郊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反对元白诗派的新乐府运动,追求诗歌创作的险奇,将孟诗的用韵情况与《广韵》对比,以及与盛唐李白与晚唐杜牧用韵对比,说明唐代语音的情况及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声母系统的发展,须从中古时代而非上古,因为上古时候的韵书主要是用来分析韵部,因此,只能以从中古到近代再到现代的路径来研究声母系统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航空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尤其注重身韵的培养与训练,并结合古典身韵的特点,培养出有传统文化内涵的、适合现代航空发展人才要求的高素质空乘人才,这应该是今后航空业中对空乘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古典身韵与空乘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古典身韵在现代的发展与运用需要在空乘专业方面来体现,充分发挥古典身韵的外在体态作用;另一方面,空乘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航空业的发展要求,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在就业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要在专业教学中积极增加古典身韵的知识内容,以中华民族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现代空乘专业的内在与外在的素质。本文主要在对古典身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就古典身韵与空乘专业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本文主要论述了"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最后探讨了身韵及其技术、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曹禺的《王昭君》是两部同样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历史剧.两部作品虽然题材相同,但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综合戏剧情境的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研究《庄子》和《孟子》文学比较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两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与哲学经典之间相同与差异之处,学习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两部古典巨著。本文从《庄子》和《孟子》的思想观点、语言使用与寓言运用三方面分析了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冰 《现代交际》2014,(5):78-78
赵伯驹,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师承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南宋画院的新帜。因擅画青绿山水而享有盛名。《江山秋色图》是赵伯驹的传世之作绢本长卷,是现存南宋青山绿水的代表杰作之一。本文从师法自然、气韵生动、缘物寄情、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对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的艺术价值与特色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9.
当代维族画家库尔班塔伊的油画《围观》,以绝弃背景的"留白"方式绘制着:三个马背上的维族少年"围观"一幅伫候于画箱上的边疆写生画之场面。是画在面貌上颇与唐朝画家张萱的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相类似而成映趣;至在情绪上又似有西方画家马克·坦西造诣于"搬用经典"、"理性调侃"上的典型后现代绘画观念之影迹。诚然,这种古今、中西的绘画比较未必可靠、可信,甚至犹可能止于臆测与穿凿。但油画《围观》在显然取法自国画的"留白"之后,也显然"留白"着一种真实的荒谬感,踟躇在"正经"与"不正经"之间:它不一定后现代——但一定得益于康笑宇先生那——于"不正经"中讲"正经",或于"正经"中谈"不正经"——的艺术思想及至处世智慧之熏陶。  相似文献   

10.
赵涵 《职业时空》2008,4(2):33-33
《游春图》的作者展子虔,是隋代最为称著的画家,其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从其传世著录作品看,他作画题材广泛,山水、台阁、车马、人物俱佳,但历来评论,多以为他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宣和画谱》认为展子虔画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元代《画鉴》也认为他的绘画“可为唐画之祖。”  相似文献   

11.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朱赫 《老年人》2004,(7):22-23
浏阳城里,一位名叫何亮的花甲老人,历经数年绘画出了一幅长1500厘米、高150厘米的《浏阳古城图》。此画气势恢弘,跨越千年,将浏阳自唐仁宗到道吾山建中华护国大玄寺起,历经五朝六代的一段历史,以及浏阳花炮和其它特产的文化史实,连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一齐融汇其中,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是见证浏阳千年历史的壮丽画卷。何亮构思创作这幅巨画,5年前就开始了。1999年,他与妻子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顿。为解决温饱,他以长补短,操起画笔,专心在家作画,然后请朋友帮忙,在市场廉价出售。他每日画花鸟、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13.
赵晓霞 《职业时空》2008,4(11):141-142
根据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要求中对中职《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标准的制定,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感悟之道"对南宋画家苏汉臣《秋庭婴戏图》"秋"之意境、"庭"之环境、"婴"之心境、"戏"之背景、"题跋"之艺境进行解读,力求在这幅作品的诗情画意与哲思中,阐释对待艺术作品当树立"心"与"画"合一的品味态度。  相似文献   

15.
哈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但其作品中已出现比较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本文即以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技巧为切入口研究《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为读者能从这一角度品读两部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美玲 《现代交际》2011,(12):97+96-97,96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鄙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巨著。司马迁不仅刻画了帝王、将相、商人、医生等众多人物形象,还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或人性扭曲,或以坚强睿智流芳,或具有传奇的色彩。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将自己进步的人格观融入《史记》之中,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人物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古筝演奏是我国的一种古老音乐艺术形式,对于气与韵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传统美学的一种体现。为了保证演奏的具体效果,就需要寻找到气与韵之间的协调。所以本文旨在从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和韵分别入手,探究其艺术表达形式,提升对于古筝艺术的理解,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续一切经音义》为底本,力图找出其引用《诗经》的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训诂研究。《续一切经音义》含有的《诗经》(毛诗)中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自然景观(旭日)、农作产物(稻粱)、飞禽走兽(螟蛉)等,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民俗风情。通过训诂,更理解了这些词语在当时当地的意义,以及其的意义和现在意义的相同和差别之处。  相似文献   

19.
《史记》如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显著,而在两汉至唐朝,更多只是关注《史记》的史书性质,用史笔评论《史记》。但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文学角度而言,也说明其文学手法上的高妙。所以本文总结《史记》的文学批评的发展,尤其关注此方面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先生的评点。  相似文献   

20.
1988年7月,由中央民族学院(现改名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同时发行的阿汉文对照(上、下册)和汉文单行(全一册)两种版本的《〈古兰经〉韵译》是《古兰经》在我国的第一部完整的汉文韵译本.译者是林松.这一译本独创一格,以韵散凝结的文体,抑扬顿挫、鲜明和谐的节奏和音韵铿锵、顺口悦耳的旋律,赢得了各国穆斯林,尤其是华侨朋友的普遍关注.这一新译本按问世顺序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第8位译音奉献的第十种汉文通译本,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继马坚译本之后出版的第二部译本,它发行后即以别开生面而迅速传遍国内外.1988年秋,这部新译本在中国新书展览会和国际博览会上首次陈列,一批样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文化报》、《云南侨务报》、《春城晚报》、《宁夏社会科学》、《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甘肃民族研究》、《香港穆民先驱报》以及阿拉伯地区报纸和《菲律宾日报》等10数家报刊杂志都进行了报导或专文介绍.近年来,学术界有关介绍《古兰经》内容和阐述伊斯兰教的论著.除引用马坚教授的译文外,林松的韵译也被大量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