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敖 《现代交际》2014,(1):93-94
近来以电视相亲为噱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日益火爆,其中尤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为甚。伴随着此类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提升,其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也越来越大。而其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一系列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主流社会伦理观念相悖的价值观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本文就将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非诚勿扰》为例,深入分析其内隐藏的众多伦理问题。并希望通过相对仔细的分析寻求出能够有效促进当前电视相亲节目价值回归的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春夏间,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最火爆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相亲。这股风气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的卫视台,几乎国内各主要卫视都推出了类似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3.
提到2010年的电视,真人相亲类节目成为一大热点,其中尤以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最为夺人眼球,其收视率就很能说明问题。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最新统计,《非诚勿扰》牢牢占据着全国卫视所有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于是一时之间,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相亲真人秀节目,浙江卫视推出了《为爱向前冲》,上海东方卫视也在每周五推出大型相亲节目《百里挑一》,等等。而此类节目一时之间也造就了一批节目明星,同时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话题,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如果问最火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大家都会答出《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十年后的今天,再问这样一个问题,《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便会脱口而出。婚恋节目在十年前掀起了一阵阵电视高潮,然而随着收视率降低,各类婚恋节目相继阵亡。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各类相亲节目又大规模地卷土重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有高人指点,还是服用了什么灵丹妙药,竟让婚恋节目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5.
《南都周刊》6月23日刊文说,《非诚勿扰》之类的电视相亲选秀节目成功地设置了社会议题:中国人今天的婚姻到底值多少钱?在没有理想主义的年代里,什么都可以折算成市场价值。电视相亲沦为“富二代+拜金女”,最能说明中国的现实:中国人爱钱却怕人说。电视相亲节目戳破了阿Q头上的疮。  相似文献   

6.
非常男女。我们约会吧。相亲才会赢。非诚勿扰……风潮一般出现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将相亲这个原本私人性质的话题大众化、娱乐化的同时,似乎也对社会婚姻观念的现状和变化做出了某种暗示。为什么要相亲,为什么不相亲?对时下奔波忙碌的年轻人而言,或许还真是个要琢磨—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15,(4):15-17
电视相亲节目嘉宾离职的是是非非【案例】一名叫卢和平的网友,在微博上称“本人因参加《非诚勿扰》节目(2014年6月1日5号嘉宾),被所在的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认为是不安定因素,被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卢和平还在微博上说:“参加电视节目纯属个人私事,对华为这种无视《劳动法》的行为表示抗议。”  相似文献   

8.
《非诚勿扰》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抓住了民众的注意力,与节目本身的制作品质无关,而是因为它涵盖了目前几乎所有的舆论热点,包括房奴,富二代,贫富差距,剩男剩女等等;此外,人性的自私,贪婪,苛刻,自卑,赤裸裸的交换等等都在节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它不只是一个相亲的平台,也是一面折射出当前年轻人社会价值观的镜子。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010年,各个电视台的相亲节目换了一件马甲轰轰烈烈地卷土重来,遍地开花,在一片质疑声中赚足了收视率。2010年最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恋爱向前冲"没错,这些都是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0.
正我留学哈佛时遇到一个留学生,那名学生在万科做过,当时正在哈佛读博士。有一天,这个学生对我说:"王总,我想上《非诚勿扰》。"我知道《非诚勿扰》是个找对象的节目,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档娱乐节目,我说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结果他跟我讲了理由,他说他毕业之后准备回国创业。我说你回国创业和上《非诚勿扰》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幽默艺术,他不仅要求主持人自身有一个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还要求能够对有对节目的把握掌控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和观众顺利交流沟通,用自己的幽默艺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文中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及其主持人孟非为例,探讨了主持人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一开年,可没过多久,站在台上的冯小刚打开另一个红色信封,里面有一张大纸条,正是到1月5日之前的《非诚勿扰》的总票房:302,790,119元人民币,3亿零200万有余。在华谊兄弟为冯小刚的新电影《非诚勿扰》搞的一次票房庆功会上,主持人先上来揭开的票房记录是2,300多万,那是2008年最后一刻的票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非诚勿扰》节目及其走红背后包含的诸多社会心理根源:当代大众的自我认同焦虑;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固着;社会转型时期,“80后”的情感守望;受信息噪声影响的社会人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岁末的电影院线市场,纷繁热闹为历年之最。仅是贺岁片,便有《赵氏孤儿》《大笑江湖》《非诚勿扰2》和《让子弹飞》四部。到底谁是票房市场的老大?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北海道东部钏路市美丽的阿寒湖畔,有一个小酒馆因为中国导演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而声明远播。它就是贴有四位美丽姑娘的海报、拥有四位搞笑老太太的四姐妹居酒屋。电影《非诚勿扰》中四姐妹居酒屋的原型叫做滨子居酒屋,是北海道东部钏路市一家著名的烧烤小店,由名为真野美智子的老板娘经营。  相似文献   

16.
光头造型可以起到模糊年纪的作用,因为看不出鬓已霜,但是孟非下巴稀疏的胡子茬出卖了他,电视上看不到它们斑白的样子。上次看见孟非是《非诚勿扰》刚火起来的时候,那时他已经一脸倦怠。  相似文献   

17.
陈新 《老年人》2011,(2):18-19
2010年岁末,随着《让子弹飞》、《赵氏孤儿》和《非诚勿扰2》等贺岁片的陆续上映,我国电影界再次热闹非凡。其中,由姜文执导、投资2亿元制作完成的电影《让子弹飞》,因演绎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3个男人的传奇故事,被誉为中国的“西部大片”。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岁末,随着陈凯歌、姜文、冯小刚三大导演执导的《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集中上映,三部戏的主演葛优再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全国观众。作为当红时间最长的明星大腕,葛优不仅在银幕上有上乘表现,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就斐然,银幕外亦令人称道,处处坦荡待人、谦恭处世,以优秀品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佩。  相似文献   

19.
葛优  沈黎明 《老年人》2011,(2):28-29
2010年岁末,葛优参演的电影《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3部贺岁片先后上映。早已是“大腕”的葛优,这会更是声名遐迩传播,成为人们心中的天王巨星。面对纷至沓来的记者采访,葛优表现得十分低调,  相似文献   

20.
电视相亲节目一夜走红,有其自身一定的原因,然而这些以收视率为至高追求的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对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引导电视相亲节目重塑正确的传播价值取向,降低电视相亲节目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是一个值得业界学界深思的重要课题。从根本上来说,相亲类电视节目需要重塑正确的传播价值取向。主管部门应强化对电视节目的监管,社会各界加强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