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菅志强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0,(7):0072-0072
“校园贷”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发展,有的校园贷套路隐蔽,甚至披着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一些涉世未深、消费观超前的大学生,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校园恶性事件。随着近几年校园贷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加大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专项整治,作为网络借贷平台的主管部门银监会也对校园网贷业务展开了整治行动。作为高校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远离“校园贷”,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9)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是非法校园网贷盛行。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受侵害抑或侵害他人事件频繁在大学生中发生。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专业精通、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高素质人才广受欢迎。本文从校园贷事件入手,思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11)
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导致校园贷的快速蔓延,作为网贷的一种新形式,它因方便、快捷、低门槛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面对校园贷的诱惑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从校园贷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剖析不良校园贷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提出从学校、社会、家庭等三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7.
8.
9.
自2007年“气球贷”在深圳高调亮相以来,房地产金融市场对此新型按揭贷款方式反响强烈。作为特色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种,“气球贷”以其灵活新颖的还款手段广受购房者青睐,但它并非适合所有消费者。本文以最早开办此业务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气球贷”这一创新的金融产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购房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5):120-121
近期随着部分大学生因为"校园贷"退学、自杀情况的频繁出现,"校园贷"成为热议话题。因此本文就以当前社会热点——"校园贷"为研究的重点,文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调查表明广西高校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校园贷"的行为,只有个别少数学生禁不住诱惑,陷入"校园贷"的陷阱,针对"校园贷"存在的问题需要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重拳出击,才能让"校园贷"远离大学校园,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13.
14.
自2007年"气球贷"在深圳高调亮相以来,房地产金融市场对此新型按揭贷款方式反响强烈.作为特色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种, "气球贷"以其灵活新颖的还款手段广受购房者青睐,但它并非适合所有消费者.本文以最早开办此业务的深圳发展银行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气球贷"这一创新的金融产品进行系统分析,并对购房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给大学生消费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过往研究通常把这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金融监管的不严,其实,消费主义在中国的蔓延容易导致青年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消费欲望的日益膨胀才是导致贷款消费产生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网络贷款平台的出现只不过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消费主义幻想提供了手段。因此,必须改变过于注重对青年进行合格"生产者"教育的传统模式,强化合格"消费者"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9)
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也逐步向高校蔓延,各种不良网络贷款平台用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惑学生过度消费。这些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平台,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和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20.
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贷"是一个横跨"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的"跨界性"问题,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有效地贯通网上、网下两个空间的情境性区隔,是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解读的理想选择。它的异变主要涉及社会急剧转型、网络技术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现实动因,网络技术的风险特征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潜在根源,大学生群体消费欲望强而财商低的结构特点是催生"校园贷"问题的重要因素。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体自省的风险应对共同体,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