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书摘》2014,(5):77-79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其功能是在政治高压社会网络中为孤立无援的个人提供咨询和帮助。据研究,晚清北方中国活跃的所谓义和拳只是中国民间秘密结社的一个分支,大多属于白莲教系统,其政治起因多是不满意于满洲贵族统治,故而在清朝前期从事“反清复明”政治活动,基本上是以民间力量为清朝政治统治制造麻烦。  相似文献   

2.
黄毅  周红军 《职业时空》2008,4(1):102-103
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自号“四觉老人”,为清末督抚中的重要角色,领导了晚清史上影响深远的湖南新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思想发展脉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具有强国爱民意识的士子,逐步变为具有清流特色的官吏,最后成为推行新政、立志变革的湖南巡抚。他凭其社会地位为清末教育脱离IB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期,清王朝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从1901年慈禧颁布上谕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政共维系了十年。但因它违背历史潮流,没有从人民利益出发,错失良机,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清末新政虽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但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却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中,探寻新政留给后人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是清末进行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不外乎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然而真正对清政府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使清政府无法反抗的是外部因素。并且随着外部压力的不断增强,清廷开始更多的关注外部因素,并就如何缓解消除这种压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伴随着这些外部压力而来的新事物亦对这些探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政的主要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清季,英俄等帝国主义图谋吞并我国西藏的阴谋日甚一日,西藏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焦点。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清政府倍感西藏改革迫在眉睫,张荫棠的新政改革,成为二十世纪初年清政府在整顿藏政方面浓墨重彩的一笔。张荫棠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尽管有局限性,但其保藏安民、强边御侮的出发点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别论述了西方和中国的社会契约论,进而得出两种类型的社会所产生的政治合法性,并通过对比西方的政治统治和中国的政治统治,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到两者社会不同的政治生态,从而为中国真正走上法理型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家作为日本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对日本的政治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江户时代建立的"幕藩体制"以及昭和时代的"家族国家观"为中心,试讨论日本的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得出日本的政治统治是以家作为其统治基础,家与日本政治统治紧密相连是日本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社会中的单位组织,其实质是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组织化”形式和工具。它将政权的权力和财产的权力结合起来,依靠国家在行政权力和财产权力上的垄断地位,使得个人服从和依赖于它。中国社会20年来所发生的社会转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统治结构,个人对单位组织的依赖性越来越多地带有了交易性的特征,但是,基本的统治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国家、单位组织和个人仍然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单向依赖结构(布鲁斯,1989)。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对他们在单位组织的依赖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满意度和相…  相似文献   

9.
毒品与政治     
贩毒、吸毒、禁毒与中国政治有着悠久的关联。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最早的国家。早在1729年,雍正皇帝就颁布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禁烟法令。从此,禁烟之声缕缕不绝。1839年,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即虎门销烟,这次禁烟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清末民初,中国政府又发动了第二次禁烟运动。这场运动分前后两期,前者是晚清新政的一部分,以挽救垂亡的政权,后者是民初政府除旧布新的措施,以巩固新生的制度;两者虽初衷不一,但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墙只存在了三百多年,在中国城墙史中是较为短暂的。与内陆郡县城市的城墙不同,上海城墙经历了因“夷”而建、因“夷”而拆的兴废历史,并且其功能和象征意义也随着城市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在外在形态上,中国传统城市与西方近代城市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城墙上。城墙是中国传统城市的城防工具和政治统治权威的象征。元朝上海以镇升县,原本无城。明嘉靖年间,海防废弛,倭寇数次骚扰,城墙由此修建。晚明的上海城墙可以说是防卫海寇的军事功能和作为中华文化、帝国统治之象征的统一体。近代上海开埠后,租界日渐崛起。在上海城墙日渐失去…  相似文献   

11.
赵永文  ;赵宗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33-I0034
赋税制度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内容,能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中国近代赋税制度经历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时期的变迁,与传统赋税制度相比,有新的特点。因此,对中国近代赋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具有重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当代老年》2010,(7):16-17
新中国领土上最后一个外国军事基地 旅顺口是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清政府于1880年开始建造旅顺港,费时10年,耗银430多万两。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但随后发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被迫让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的代价将其赎回。然而,沙俄却乘人之危,借口保护中国,于1897年12月强占了旅顺、大连。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以其独特的治国理政方式推行了一系列涉及内政外交的"新政",打破了美国的政治传统,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色彩,目的是为了推行"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和实现美国"再次伟大"的战略目标。由于受到美国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精英和舆论的制约,国际上的制约以及个性与执政团队的制约,特朗普新政的推行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只能是与各方妥协的结果,其效果也有待考验。  相似文献   

14.
让经济活动获得必要的自由,把政治权力关进笼子,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中国社会对自由市场和政治公权力的理解跟西方社会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经济活动的权力优先于政治权力,私权力压倒公权力,经济力量统治政治力量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当代西方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对经济自由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最小化的诉求,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主政治染指经济活动.因为在公共领域运转的代议制政府,天然地会按照数人头的多数表决机制来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行政尽管也是“舶来品”,但社会行政机构在中国却久已有之,只不过近代意义上的社会行政机构是从国外学来的。1905年10月,清政府决定成立巡警部,后改名为民政部,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行政机构之滥觞。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学揭示,不发达国家在追求经济“起飞”时,要面临“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有关落后国家社会现代化的考察,使人们感到晚外发类型的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还会遇到“社会失范”的陷阱。许多发展中国家即属于现代化“晚外发国家”,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努力中不断遭受社会动荡、政治动乱的威胁,社会发展在付出很大代价的情况下只有缓慢地进展;中国在现代化的尝试中,原先大一统的社会政治系统亦曾陷入“治”与“乱”交替循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这个字眼,在五四那帮青年人眼里,是极丑恶的东西。他们恨不得要把它扔进茅厕几十年,方才解恨。因为那些年月里,中国接连吃了败仗,清政府想依靠义和团保持自己的统治,结果挨了八国联军们一顿狠揍。北洋军阀政府又想依靠读经来维持他们腐朽的统治,所以那些正义的青年们才有那种愤怒和勇敢。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开始解体,社会脱序,动乱频仍,尤其是清末十年,政府推行新政,民变却蜂拥而起。民变止于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兵"登上中国权力的中心,军事权威和军人权势逐渐膨胀,民变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是多如牛毛的兵变。辛亥革命作为"兵"从边缘走向中心最精彩的一幕,然一旦军人集团和军事权威失去了有效的社会控制,兵祸必然横行,社会走向更大的混乱,从脱序中陷入失序,社会结构难以整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神话叙事、神灵符号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传世文献和文献讲述者个体身上,要将视野投放到传承享用神话的社会整体上。神话是原始初民想象的凝结体,社会阶级分化后,上层贵族借神话建构统治的合法性,对神话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改造,将统治意愿通过伪装的、习以为常的形式,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民众的认知基础进行推行,以控制民众意识,完成对社会统一体的规约。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设立在农村的、其下不存在行政层级的、直接面对农村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最低一个层级,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如果放松或削弱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势必会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执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或威信就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