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这个信息传播如此神速快捷的网络时代,知名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显性或隐性的危机,而看似细小的危机均有可能导致企业的一场灾难,如何完美应对如同不速之客的公关危机,成为了知名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处理来势汹汹的危机事件是重要紧急且棘手的,极需智慧、胆识、魄力和强大的媒体资源执行力。为了说透危机处理的步骤和方法技巧,我们就发生中等程度的企业危机事件作为分析的参照物,排除隐性危机和较小危机以及  相似文献   

2.
六问林景新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就一个字,快!各种危机事件的频出更是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信息高速传播的便利与恶果。与此同时,进入人们视线的还有公关行业,它总是在第一时间以“灭火者”的姿态出现,成为现代政府、企业等组织不可或缺的助手。2008年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正考验了中国公关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2009年的公关行业将往何处去?我们不妨来个预测。  相似文献   

3.
王赟 《现代妇女》2013,(10):137-137
本文将我国危机事件的对外传播分为三个时期,总结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以此勾勒我国危机事件对外传播的“国家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微博,是以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或图片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的平台。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而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对危机事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案例、数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研究微博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特点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之下,新闻的相关内容以及传播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在网络环境的冲击之下,社会群众也就是接收新闻的人们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一些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于新闻与传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新闻与传播如果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出具体的转变,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那么,其最终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走向消亡。本文从新闻与传播如何正确走向网络空间时代的角度出发,对其具体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有效改变新闻内容与传播方式,提高其对于网络时代的适应程度,促进其在网络空间的时代背景之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谭昆智 《公关世界》2016,(15):42-47
传播环境的裂变大大冲击了过往传统媒体/权威传媒体的把关人角色,信息的传播去中心化。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时代,作为公共关系的挑战在于:双向的信息沟通链条和信息传播的路径更分散和复杂。如传播技术与媒体环境、商业传播模式、组织的危机管理等,有挑战必有机遇,公共关系传播的机遇的体现在生存样态、公关多元化的未来发展,提高到公共关系的共享意识与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7.
随着微博在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作为当代社会重要的公共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虚假信息的传播势必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微博传播的新特性,提出了面对诚信危机,以制度建设为主,诚信教育为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危机作为一个不稳定的抽象概念,时刻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潜藏、萌生。尤其是当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和深度延伸,传统意义上的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己日渐模糊,新兴媒体的信息网状互动模式取代了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多信道新闻发布的隐匿性、迅捷性与话语纷乱性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共部门新闻发布、化解公共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谈论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共部门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9.
董海颖 《现代妇女》2014,(9):274-275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媒介形象,因此进行危机公关以提高政府在社会中的公信力便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选择。然而,政府在危机公关时必须针对自身采取一定的传播策略,才能使危机公关工作取得最大成效,最大限度的维护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形象甚至是使政府形象得到升华。对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危机公关视角下的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行业的兴起,给传统报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迫使报业集团必须走出一条适宜的转型之路。有些报业集团在转型中走向了消失,而有些报业集团则通过媒介融合,有效化解了自身危机,并成功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具体结合以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渠道,分析传统报业与之在传播平台、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五大方面的融合发展,为传统报业集团从危机走向转机找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崔伟 《公关世界》2009,(12):20-21
危机传播预案至少有六方面内容,这六方面内容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指导思想、危机传播管理小组的成员和职责、危机传播预案启动的程序、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发布、危机传播效果评估。危机传播预案准备情况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危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安监部门,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尽快适应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使其成为安监部门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的最新武器,如何主动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危机应对,都成为安全宣传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庄秋琴 《现代交际》2012,(6):250-251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速信息传播工具,凭借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即时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就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现代的传媒工具,已经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同时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教育模式正从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深入,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宁薇  陈三玲 《公关世界》2016,(4):98-103
2016年4月5日,在新浪微博上发酵并迅速传播的"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危机事件。从企业处理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来看,企业为了控制危机事态而发布的信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来自传播者、媒介和受众三方面的噪音影响着危机传播的有效性。要实现良好的危机传播效果,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需要控制噪音的产生和扩散,具体建议对策:一是监测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及时收集信息;二是增加信息冗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三是确立权威信源,依  相似文献   

16.
现今全球各个国家的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在这样一个危机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探索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形象的传播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中从对政府形象和公共危机事件的概述入手,分析了政府在公共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危机状态的政府形象传播的维度和相关原则,希望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公共危机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以及良好的政府形象在解决危机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侯向平,资深公关人,在大型国企、TOP合资企业从事企业宣传、公共关系与传播超过30年工作经历。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在企业形象品牌与识别、品牌及产品危机、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广告与公共关系诉讼、企业战略传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传播计算、公共关系与算法、创新数字化方法和技术对传播和媒介的影响等。他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员、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在《公关世界》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记者就公共关系的实践、在新时期遇到的挑战、公关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技能等对其进行了专访,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关于谣言及其传播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了各类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不同版本的短信谣言肆机而发。该文对短信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现状、大学生短信谣言传播危机意识水平、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群体自身应提高责任和风险意识;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谣言传播危机意识的教育,教授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技能;政府和大众传媒要提供正式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谣言止于公开”。  相似文献   

19.
知识之于现代组织化解环境风险、建构自己的适应性行动逻辑至关重要.对于正处于适应性变革过程中的网络时代的政党青年组织来说,获取、掌握并运用与网络生存与发展有关的知识,成为了政党青年组织适应网络时代生存与发展法则、提升自身网络适应度和组织行为能力的基本保障.政党青年组织需要掌握关于青年网络生存的整体性知识、网络应用和治理的领域性知识、网络传播的技术性知识;需要用网络思维指导组织获取和建构知识,在知识获取和建构过程中培养和深化组织对网络思维的应用.组织在构建专家咨询系统的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知识合作网络,加强系统内知识生产机构建设并改进其知识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公关世界》2009,(9):57-57
2009年6月2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新势整合传播机构共同举办的“2009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会”在北京月亮河度假村成功举行。本次年会为中国危机管理学者与知名企业开展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来自中国公关学界的学术精英和六十多位国内知名企业高管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分析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