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又一次理性升华。本文试图从个体价值认同视角出发,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与个体价值认同间的关系,从社会个体层面探究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知与评价、深入价值认同,最终实现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次。其中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即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基于对公正价值的认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公正的内涵、公正对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发展的价值,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公正之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体育精神是对中国体育实践的升华,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力量,体育青年是国家体育建设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提升体育青年的个人素质品质和对国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体育青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从个人精神、社会认同、国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锻造体育青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使体育青年站在体育文化视角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体育青年未来建设体育强国的责任担当,由此体现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俨然已成重要且紧迫之势。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56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但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社会信仰等方面具有诸多民族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族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碰撞。从自我评价与他方评价层面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现状的研究认为,应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关注族性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政治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忠诚捍卫者和倡导者,在符合一般价值规律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政治价值观在维护和保障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价值需求,集中体现在政治核心价值信仰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政治价值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信仰,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人伦道德、社会国家治理的重要文化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文将从孝道文化入手,挖掘孝道文化的内涵和实际运用的价值,探索孝道文化实践层面创新的教育形式,以孝道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现实情况出发,着重探讨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效性。以加强习惯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重要途径,通过"听说读写、耳濡目染"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公民将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追求、外化为道德行动的教育过程,是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的活动过程,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践过程。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至今已开展了四届,也突显出一定的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价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引领价值;汇聚实现中国梦正能量的凝聚价值。深入研究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社会价值,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弘扬体育精神,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文化等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旨在寻求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体育文化建设途径,建设人与自然、人与校园和谐统一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契合性。以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少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觉,鼓励青少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要求,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心的需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进而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大学生是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其意识形态必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必须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国主体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一脉相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需要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以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为切入点,以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探讨目前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协同发展情况,并从内容、导向、协同机制等层面指出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为如何正确引导、发展与建设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彤  祁韵涵 《现代妇女》2014,(11):126-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人民群众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其价值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必须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反思当代中国国民教育所面临的时代境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依托农大百年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依托农大百年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进行研究,并对依托农大百年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状态、创造舒适的文化环境、利用载体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利用新媒体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五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优秀家风所包含的家庭观念、社会观念、国家观念,来源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层面的理念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源泉,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