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霞 《现代妇女》2014,(7):302-302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反映北京人力车夫苦难生活的经典著作。从祥子的踏实肯干,一心一意为生活苦奔,到最后希望破灭,自甘堕落,逐渐被周围环境同化,成为这城市丑暗面的一角,可以看到作为社会底层的劳苦车夫最终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从祥子的视角描绘了在苦难中挣扎的人力车夫,反映出了人力车夫文化的种种。本文结合老舍的这部作品,对人力车夫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琳琳 《现代交际》2010,(11):105-105
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形象。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卖车的经历,展现了其悲剧的命运。祥子悲剧的产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虎妞、小福子、曹先生、刘四爷、夏太太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骆驼祥子》中的故事发生于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北平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加上老舍本人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乡土情节等,共同催化了一部时代巨作的产生。作品中的祥子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通过祥子的三起三落来综合分析祥子这个人物,以对其形象有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与《红与黑》分别是老舍和斯丹达尔的代表作,老舍笔下的祥子与斯丹达尔笔下的于连为自己理想奋力拼搏着向上努力,但最后二者或以生命的死亡或以精神的消靡萎顿宣告个人奋斗道路的失败,骆驼祥子与于连也因此成为中西方悲剧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的要点是传达原作风格,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译文要"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而保留语言风格是传达原作风格的关键。《骆驼祥子》语言平易质朴,生动形象,凝练有力,京味儿十足。本文将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赏析《骆驼祥子》两种英译文选段对原作语言风格的保留。在功能对等"传达原作精神和风格"的翻译标准下,看译文是否传达原作风格,对比赏析译文。  相似文献   

7.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自1936年这部作品诞生以来,就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文学界也纷纷对这部作品做出了评价和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解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解读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部文学巨作,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老舍的思想和精神。本文针对《骆驼祥子》做出了更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地址:http://blog.sina.com.cn/dingqizhen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是我国公认的优秀小说,经典之作。我估计,所有《骆驼祥子》的读者、观众,都会认同这样一点:这是一部思想严肃、文字干净的作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里有大段的情色描  相似文献   

9.
阿瑟·米勒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男性悲剧人物。事实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同样令人深思。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米勒三部作品中女性的圣母形象、疯癫形象和美狄亚形象,进而分析了米勒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老舍作为一个深得人民喜爱的文学艺术家,他为文学的艺术长廊贡献了诸多瑰宝。《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代表作,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该小说中,他运用"嘉年华式"的闹剧手法,将社会的弊病和国民的钝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其在情节设置及艺术思想上皆可成为典范,悲剧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却让无数读者为之叹息。然而,俄狄浦斯在"弑父娶母"背后的真实形象是一位"反弑父娶母"者,是一位启蒙理性的领袖。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满族人,出身于平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靠缝洗和做杂工勉强维持全家的生活.1912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爱上了文学,还经常去听书、大鼓,并和朋友一起唱京戏.长期和打拳的、卖唱的、人力车夫等穷苦人来往,非常熟悉他们,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使得老舍在日后的创造中,着重将目光投向底层市民生活,并能从市民的角度,刻画出这个阶层的广大民众在新旧交替时代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牧歌情调、诗意的中国形象和行将消失的挽歌(悲剧说)三个角度对沈从文的《边城》进行了解读。整个小说有浓重、深刻、多层次的象征意义,沈从文在牧歌情调下,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湘西人善良美好人性和纯朴民风民情的展示,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在优美的形式下却又掩盖着的哀婉、寂寞和孤独,凸现出了湘西边地的历史遭际。  相似文献   

14.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老舍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巨人,不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语言的应用上也别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京味儿”是其语言艺术特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本文就其作品《骆驼祥子》,浅析“京味儿”语言在运用过程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千阳的刺绣艺术中,动物的形象被勤劳的劳动人民运用在个个角落,正是有了这些心灵手巧的人们才能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好看又实用的民间刺绣作品。在千阳蛙形象受到广泛的喜爱,它寄托着千阳人对美好事物的歌颂赞美。通过对蛙形象的几个重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来进行分析,来探讨蛙形象在千阳刺绣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后期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代变迁的雄奇史诗,在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的长幅画卷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极具命运特色的女性形象。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或者生活经历,在生命尽头等待她们的终究是不幸。本文以吴仙草、田小娥、白灵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在传统文化下女性人性被扭曲、生命遭到迫害的悲剧,继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展示女性主体性追求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美慧 《现代妇女》2013,(12):272-27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吝啬鬼形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使夏洛克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民族的偏见和时代的悲哀。本文对夏洛克这一形象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剖析,来解读其罪恶心理的浮现及其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著作,作品中描述了以贾家为首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悲惨过程。作品中以贾家宁、荣二府为主线层层铺开,以极细致的笔墨勾勒出了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人们对李纨的印象大都是以一个节妇、慈母、长嫂的形象来定义的,或许有些人还会持一种对封建社会中寡妇的同情心理来审视李纨。而本文以《红楼梦》里完美中的不完美角色为题,目的就是从完美入手进而剖析、对比主人公的不完美形象、分析导致其不完美性格的原因,并通过一系列分析揭示李纨的悲剧结局。本文第一节为李纨完美形象的概述。第二节为李纨不完美形象的剖析。第三节为李纨矛盾形象成因的分析。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结语。本文以曹雪芹先生原著为研究对象,同时借助以脂砚斋为主的批语及一些学者的观点加以论述本文。所研究范围不包括高鹗续著部分。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天边外》是他的成名作。奥尼尔冲破世俗的藩篱,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普通人的悲剧命运。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分析来深入探讨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倾听撕扯灵魂发出的声声呐喊对人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