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勿庸置疑,曾国藩的确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二人关系清末五十年的大局。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正值太平天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确切地说,两人都是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他们是晚清那段历史的一个写照,有人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就没有晚清。此言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2.
说起晚清重臣,绕不开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曾国藩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苦撑晚清危局,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维系清廷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参与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活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主持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因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具有卓越的才能,在戊戌洋务时期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事实上李鸿章的很多行为都是代表国家的,近两年史学界也在为他翻案和平反,因为李鸿章已经在尽最大的可能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长城 《老人世界》2014,(8):14-16
乐观坚强的外交官夫人 1905年,严幼韵出生在上海,父亲严信厚是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幕僚,以盐业起家发了大财,创办了纱厂、面粉厂、药房、茶庄等,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设有13个银楼分号,堪称富甲一方。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治水     
草丛 《老人世界》2020,(2):10-12
想必大家对“大禹治水”这个历史典故早已耳熟能详。其实,纵观中国历史,不少名人都曾致力于水利建设并作出了卓越贡献,左宗棠就是其中之一。左宗棠生于1812年11月10日,卒于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作为晚清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除了敢于同外国入侵者坚决斗争、维护国家利益之外,还从国计民生出发,除水患、兴水利、保民生,发展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或以其籍贯称李合肥。杂碎——动物的内脏,有时特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猪等家畜的内脏。怎么?这道菜是用李鸿章的内脏做成的吗?不是的,没有那么邪乎怪哉,这就是道菜肴,一道以人传名的大烩菜。一据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李鸿章的到访,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8.
1896年。李鸿章一行访问到费城。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  相似文献   

9.
爱过半世纪     
孑然一身50年,78岁才成新娘。半个世纪的等待,只为那曾经承诺的爱。 她叫张茂渊,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才女张爱玲。她留过洋,集万贯家资、容貌、才智于一身。她的爱情故事,波澜不惊,却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0.
1901年9月7日,大清王朝条约签订专业户李鸿章在11个国家的威逼下,签下了最后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在回家的路上,他口吐鲜血,2个月后。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走完其毁誉参半的一生。这位临死前还念叨着国家局面“渐有转机”的晚清重臣,做梦也不会想到100年后他所渴望的转机终于出现了。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也有一位来自这个古老国度过的代表同样成为会议的主角,同样在一份国际条约上签字,形式上虽然极为相似,但内容却有了本质的区别。申奥成功、世界杯出线、上海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所有这些以前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李鸿章接受俄罗斯贿赂问题一直引人瞩目。几乎所有研究近代中俄关系的历史著作,甚至包括时任俄罗斯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在日记中都提到俄国为其远东战略目的向在俄国访问的李鸿章行贿一事,并说俄政府还为此单设了"李鸿章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任俄国财政大臣的维特在回忆录中说"其实没有这回事"。鉴于各种回忆录多有矛盾、相关记载莫衷一是,就此笔者拟作一澄清。  相似文献   

12.
晚清新政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进行的改革。新政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军事等许多方面,对这些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促使中国从传统的封建走向近代化。虽然最后晚清新政以失败告终,没能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社会的转型,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张茂渊 《当代老年》2011,(10):36-36
如此旷世奇缘,其主角究竟是个怎样超凡脱俗的人?她叫张茂渊,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才女张爱玲。她留过洋,集万贯家资、容貌才情于一身,她的爱情,波澜不惊却又令人唏嘘感叹。  相似文献   

14.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以"文明"为题,全面反映了晚清变革时期特定的时代面貌,书中描写的洋人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怨羡情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晚清大企业家,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还是晚清推动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  相似文献   

16.
一部近代化研究的新作——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莉博士的《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从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的近代化发展来考察上海社会变迁的。读罢此书,我对近代化和晚清上海的社会变迁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来源于本书的新颖。我认为书中有“三新”,即角度新、史料新,对妇女解放的认识新。一、角度新一说起近代化,人们更多想到的是飞机大炮、政治制度。建国以来以革命史为  相似文献   

17.
大杂院     
常利民 《中外书摘》2010,(11):80-82
大杂院是城市的特产。产大杂院的城市得有一把年纪。新兴城市也有杂乱的居民大院,但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杂院。大杂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没看过有关的考证,猜想大约在晚清之后。晚清之前这些院子就都存在了,但那时不叫大杂院,叫府第或大宅门。居住者不是高官显贵,便是富商大贾。  相似文献   

18.
刘诚龙 《老年人》2015,(5):34-35
昭梿出身显贵,是晚清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据说他才华横溢,曾作了一部《啸亭杂录》,洋洋十五卷,将满清风俗与典章娓娓道来,成为后世研读晚清者的一部枕边书。这书里,记有一则为官箴言:先恭王袭爵垂五十年,其勤俭如一日,不好侈华,所食淡泊,出处有恒,虽盛夏不去冠冕。尝  相似文献   

19.
1898——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近些年来,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逐渐成熟,而限于红灯照史料的缺乏及其影响力优先,史学研究中具体涉及红灯照的部分较少。笔者认为,虽红灯照整体影响不大,但其参与者多为女性,故对晚清下层妇女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红灯照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他们之间的恋情,注定是开在伤口上的一朵玫瑰,爱虽真,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曾经的一场爱,她选择了等待,当青春不在,韶华将逝之时,她终于守到了云开见月明。她系出名门,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才女张爱玲,自幼骨子里就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她出过国,留过洋,集容貌、才情于一身,拥有万贯家财,然而她的爱情,却如寒露打湿的蝴蝶羽翼,质实沉重,轻盈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