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晋代是楷书字体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晋时期有爱妍薄质的书法风尚,楷书字体经过东汉末年的萌芽、发展,至此时已呈现成熟体式;受行业约束与书写技法影响,同时代的写经楷书则自成一派,并流传后世。东晋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名家的小楷,是晋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楷书;同时期的铭刻楷书,因功用不同且铭刻行业具有尚古传统,呈现出了用楷书笔法表现隶书体式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书法家巧答皇帝南齐时有个王僧虔(公元426~485),琅琊临沂人。官至侍中,是晋代王裁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当时,南齐高带来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低于臣下。王增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一天,齐高帝提出,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书法的高下。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写毕,齐高帝傲然地问王增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既不愿抑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他眉头一皱,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齐高帝听…  相似文献   

3.
王健 《职业》2015,(3):131-132
本文从教学工作会议楷书上下结构汉字的组合方法一课,总结平日书法结构教学的某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28-29
我对启功先生发生浓厚兴趣,缘系怀远。怀远是一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又是启功研究专家。他临摹启功的字,早已乱真;他写启功的书,已出三本,即《启功楷书技法》、《启功行书技法》、《启功书韵十讲》。前两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开印不到一年,已连续再版了四次,而且在北京已出现盗版,这在当今书运不佳的年代,实属难得。由此也可看出,启功先生的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启之  刘搏 《老年人》2005,(11):18-18
江清明,中等个头,相貌平平,却目光如电,聪敏过人。他出身农家,祁东县人,自幼读书,酷爱书法。1965年,15岁的他应征入伍,在杭州某部服役。首长见他的字写得好,就叫他写标语、抄材料、出黑板报。他每天写个不停,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和美术字样样练,睡觉前还要拿出字帖揣摩一会儿。天长日久,他写的字苍劲、雄健、飘逸,被誉为“军营一支笔”。30岁那年,江清明从部队转业至长沙某研究所工作。妻子温柔漂亮,贤惠能干,后来患“蛛网膜下出血”,不幸病故。中年丧妻,江清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只好办了内退手续。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他挣扎着爬起来,…  相似文献   

6.
论书法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看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不怎么好,还不如我写的",这是因为他们不懂"书法语言".不懂书法语言,当然不知道书法在讲述什么,也就理解不了书法作品的内涵.所以,学会书法语言是学好书法的根本.书法艺术是线条和造型艺术,书法语言是通过线条和造型的变化来表达的,线条的轻重、疾涩、浓淡、节奏、速度、虚实、章法的变化都是书法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邸振忠 《老人世界》2011,(12):27-28
我喜欢写字,尤其喜欢用毛笔写楷书,这源于50多年前上完小的时候。那时每周有一节习字课,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参照字帖,用毛笔写一篇八开纸16个5厘米见方的大字和几行蝇头小楷。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像批试卷一样认真批阅后,还要用红笔把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字或某些笔画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浓缩与象征,从最早的系统性文字——甲骨文开始,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9.
马美著 《老年人》2010,(4):38-38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自有文字之始开始萌芽,在唐代发展为鼎盛时期。唐代书家众多,以楷书著称的欧阳询,更是被誉为“翰墨之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西南部农牧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教学条件等的因素,学校、家长和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忽视,使得很多小学生对书法没有兴趣。这一现象在阿里地区基础书法教育教学中十分普遍。文章就围绕于此,简要分析了农牧区小学书法教学现状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里蒙 《老人世界》2010,(3):44-44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2.
刻苦练字,年少就被称为书法家 戚卫杰自幼喜欢书法,三岁开始就临摹许多书法名家的字帖,上小学时已经能写出一手好看的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每每听到老师和同学夸奖自己字写得好,他心里别提有多快乐了。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参加全市少年儿童书法大赛获得二等奖,被书法界誉为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13.
高校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其中听力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图式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图式理论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还就图式理论在高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说自画     
记得在孩提时,最大的快乐就是攒上几毛钱,买回一本小人书.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看上一天,甚至忘记吃饭,一口气把它翻完.里面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配图才是我的真爱,有好几本小人书至今还珍藏在我身边.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小人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我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诗写的很好,书法也不错,是一个佛教徒.我的父亲从小就受其熏陶,熟读唐诗宋词,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父亲的书法是很有基础的,认真临习过楷书各体、隶书、草书都有涉及,我喜欢上绘画是跟父亲有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学方式、材料技法的尝试探讨以及艺术语言与风格的追求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水彩头像写生在高校色彩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不少老年朋友退休后,喜欢学习书法,但又苦于写不好。究竟如何才能写好字呢?临摹是其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书写能力是师范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把硬笔楷书的书写速度纳入硬笔书法的考核内容中,以使书写训练具有实用性;提高平时成绩分值的比例,以引导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积极性;对硬笔楷书训练从具体的用笔、结构、章法等几个方面作出详细的要求用于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类学生的基础,也是众多其它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书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因而在概论课程中贯穿书法常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以艺术概论教学中书法为对象,着重探讨艺术概论教学中书法的通识教育策略,力图在有限的课时里将书法上升到思想层面,以书法中"通"和"变"的思想为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提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邹寅 《职业时空》2010,6(8):119-120
高校的美术及艺术设计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传统,体现了其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述结合,范画展示、分析,技法示范,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在校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新兴的美术门类快速兴起和壮大,对传统的美艺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加强教学改革,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校美艺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明洲,笔名柳之,钦州人,系当代书法家和陶艺雕刻家,中圈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原钦州市文化馆副研究员。他一生以研究楷书为主,师古不泥,出版毛笔、钢笔字帖共9本全国发行,获广西铜鼓奖,全国书法比赛29次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