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2.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3.
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状况极为复杂,这导致几乎所有中东国家都存在着大量少数族群,如何处理与少数族群的关系,是影响中东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以埃及科普特人为例,阐明少数族群与主体民族间关系的演变及他们如何在中东民族国家构建进程中被边缘化。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东国家对待少数族群的政策性失误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本文认为政策及执行的公平性是确保中东国家各族群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巴斯对于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及族群间的互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族群是社会建构的,调查群体的实体和意识形态时注意力应该聚焦于群体边界,并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认为族群认同的形成贯穿于吸纳和排斥的关系过程中。其对于巴斯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梳理,看到了田野调查对族群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将富尔人和巴加拉人的族群融合与拉迪诺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相互排斥进行对比,并通过民族性的原生论和工具论进行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5.
俾路支人作为伊朗国内不同于主体民族与主要教派的少数族群,其社会发展问题一直是伊朗国家治理的重要议程。1928年西俾路支斯坦并入伊朗后,巴列维王朝对俾路支人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导致伊朗俾路支民族抗争运动兴起。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伊朗政府对俾路支人的政策从压制为主的消极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安抚为主的"吸收"政策。在与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伊朗俾路支人形成了不被认可的少数族群身份、边缘化的政治地位、落后的经济状况、受限的民族语言环境以及逊尼派宗教人士主导下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社会特征。由于伊朗俾路支人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当前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整体上保持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新词语教学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而新词语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反映,本文研究的族群新词语是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类,本文以汉语族群新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类新词语在构词、语义、文化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归纳出这类新词语的特征,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研究宗旨,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关词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期,宗教—族群间的冲突逐渐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些冲突产生的原因,学界也提出不少解释方法。政治机会理论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视角:即外部政治机会结构的变化是催生宗教矛盾升级为大规模致命性冲突的关键因素。苏丹内战正是这样一种典型的致命性宗教冲突。2005年后,苏丹各种宗教行为体的和平构建活动,正是在一个开放而变化不定的政治机会结构中进行的,但随着宗教行为体与政治环境的互动,所谓的维和活动反而加深了各教派间的隔阂,成为"以分裂换和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族群认同是内部求同与外部求异的综合,旅游的开展为族群认同的增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佤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饮食、建筑、信仰与节事等方面有了一套族群认同要素,以此开发佤族民族文化旅游,既可带来经济利益,又是实现族群重建、增强族群认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科普特人与穆斯林间的族群矛盾是困扰埃及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历史上,每当国家形势动荡、社会关系紧张时,埃及的族群问题就格外突出。2011年"一·二五革命"爆发后,埃及的族群的矛盾再次凸显,对埃及政府构成挑战。出于稳定国内形势、重塑外交格局以及巩固个人政治地位的需要,塞西自上任以来将缓和族群矛盾作为执政重点之一,主要措施包括安抚科普特人、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推广温和宗教思想等。塞西政府针对科普特人所实施的族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民众不满情绪蔓延、极端势力猖獗等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0.
族群间通婚一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主要的通婚族群对象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族际通婚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而浅析族群间通婚对于双方民族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内战爆发至今,全世界多个国家的两万多名外籍武装人员参加了这场内战。从现实影响来看,外籍武装人员的参与,不但导致了这场内战冲突加剧和久拖不决,而且还助长了内战中形成的极端组织的扩张和蔓延。从潜在威胁来看,这些在叙利亚内战中接受极端主义思想观念并参加暴力武装冲突的外籍人员回国后,将成为未来恐怖主义威胁的潜在根源。从2015和2016年法国等国出现的大规模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中,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潜在恐怖主义威胁的端倪。相关国家针对这种潜在威胁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目前还难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梁音 《现代交际》2012,(9):81-82
与赣、粤、台等地客家人与其他族群围绕定居问题都发生过一系列无法回避的武装斗争不同,客家人进入四川后并未发生过械斗不断的族群冲突,大体上都呈现出一片相对和缓的景象。来源于成都东山地区的民间故事为探查客家人与湖广人的具体关系提供了一种途径。对这些故事的分析发现,二者的族群关系呈现出一方面互相否定、界限分明,另一方面又世代相邻、和平共处的双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于1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为我们重新认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民族国家虽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量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别属于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世界的未来勾勒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前景:伊斯兰文明有可能与儒教文明联手一起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由此引起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滥用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战争。对于饱受20世纪战乱之苦和即将迈人一个新千年的人类来说,这一有关世界未来前景的预言无疑令人倍感沮丧,不啻是可怕的梦魇。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是不同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前者是对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的描述,而后者是一种政治理论。多元文化主义在一些具有较长的移民历史的国家比较普遍。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反映了现代国家所面对的现实,其中它必然要继续维护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同时又必须照顾到少数人族群的地位和权利。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决定了各个国家在采取具体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的整合上也应当具有各自的特色,应当让各国的多元文化都绽放出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叙利亚内战爆发前,库尔德人曾是这个国家饱受欺压和排斥的少数民族。为争取民族权利,叙利亚库尔德人从内战前就开始组织政党开展民族运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政治组织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反恐联盟的支持下,库尔德人武装通过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了叙北部库尔德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并极力寻求政治自治。在俄罗斯的积极支持下,库尔德政治力量提出了战后在叙利亚建立联邦制的构想。目前,叙利亚库尔德人已经在叙北部建立了库尔德联邦区,并期望内战结束后建立自己的自治区。但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政治发展进程正受到来自土耳其及国内其他阿拉伯反对派的阻挠和抵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沙特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经常利用代理人战略开展竞争和博弈,具体表现为支持内战国家的代理人来改变战争进程与结果、扶植代理人进行权力竞争、利用代理人进行外交角力等。沙伊之间运用代理人进行博弈,既是两国的地缘政治对抗、教派纷争等结构性矛盾使然,也是由于代理方本身需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政治与宗教目的。不过,受直接冲突与战争高成本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两国之间的博弈不会走向正面军事冲突。截至目前,沙伊的代理人战略加剧了中东政治生态的恶化,加快了地区阵营化、冷战化格局的演进,加深了中东国家政治的对抗性烈度。可以预见,施动方、代理方以及域内外大国关系的演绎将会对沙伊的代理人战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叙利亚危机是"阿拉伯之春"引发的一场极其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是集内战和反恐于一体、大国干涉和地区力量介入相交织的冲突,也是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因而成为观察美国中东战略和外交调整的重要视角。在"奥巴马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坚持采用"以压促谈"的方式参与叙利亚危机进程,避免因军事卷入而重蹈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覆辙,并注重发挥多边作用,试图通过力量制衡和利益置换来实现稳定叙利亚局势的目的,进而服务于美国的中东核心利益及中东政策。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新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可能使"奥巴马主义"未来在美国的叙利亚政策乃至整个中东政策中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国"的崛起使国际恐怖活动与当地政治诉求实现了有机融合,并使恐怖活动开始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内战化"色彩。有国内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塔利班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罗汉·古纳拉特纳教授在2014年初曾指出,"9·11"以来西方国家发动的反恐战争并未取得真正成功,受叙利亚内战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两大因素影响,2014年全球面临的恐怖活动将会进一步增长。现在看来,这一分析具有很大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可能造成的潜在后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叙利亚内战诱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虽无如二战般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爆发.和平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但是局部范围的大小战事与武装冲突却是接连不断。由于战争与各种武装冲突给我国庞大的海外投资已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也给我国的保险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设立战争险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战争及武装冲突和我国海外投资现状的分析,参考海外一些国家对设立战争险的借鉴,提出我国设立战争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二战时期,希特勒与苏两个不同的民族之间出现了战争,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希特勒对苏政治的一个侵,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政治的侵犯就是领土的侵犯,就是对一个民族的侮辱。本文将会主要针对希特勒对苏联的种族主义为主要论点,进一步的探索希特勒如何在段时间内推动一个政策变动,也是进一步的阐述纳粹德国如何快速在这场战争中实现军备重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