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相似文献   

2.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最终理论目的相同,实现人的本质的基础和可能性也相同;但二人对人性内容的阐述不同,从人的本性走向人的本质的途径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孟子与荀子都是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人物。有趣的是,他二人同属于儒家,但在人性论方面的思想却截然相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追究的。其实,每一种学说都深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的诠释必然不会相同,否则,后者诠释的意义何在?孟子与荀子之间关于人性论的诠释,正是体现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战国中晚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继承儒家礼治思想。其未照搬儒家原有礼治学说,而是对人性论做出自己的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礼,以礼化性,实现内圣,隆礼重法实现外王。荀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延续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正统。  相似文献   

5.
李福龙 《现代交际》2023,(4):73-80+123
人性论的形而上学构建和儒学政治化实践是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重要发展。董仲舒在统合先秦儒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论思想体系。董仲舒整合了形而上之“性”和形而下之“质”,弥补了先秦儒家单论“性”或独论“质”的弊端。董仲舒的人性论思想具有较强的政治实践性,在推动政治稳定的同时,也使仁学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张华 《现代交际》2013,(11):18-20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发扬儒家思想的同时,吸收了法家思想,形成了其法律思想。主要有法律比附思想、法定主义思想和法律正义思想,并提出了"法义""法数""类"三个法律概念。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是一个以礼、法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文化生成时期的一个思想精粹。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仍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哲学大师荀子在《天论》篇中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实现与天地参要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天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天。  相似文献   

9.
高景才 《职业》2013,(33):165-166
荀子认为人生的本性是恶的,而且生来就有欲望,并会越来越大。为使个人欲望最大化,就必然会起而竞争、争夺,甚至引起混乱。因此,他主张要制定“礼”来加以约束。本文对荀子以隆礼重罚为核心的法治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人性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对人的关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在自然属性并无差别,但人性是可塑的。孟子从自然属性出发,提出人性善;荀子从社会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对人性论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先秦儒家人性论产生,既与提出者的家庭背景有关,也与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先秦人性论理论,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文中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结构论的人性论角度出发,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依据对其结构论的人性论、至善、幸福的标准及幸福的至高境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粗略的梳理了他的德性幸福观学说。  相似文献   

14.
程俊英 《职业》2012,(10):78-79
教育目的 荀子认为,性不可顺,情不可纵,应予以化导。荀子认为人性恶,因此必须受教育,教育能化恶为善。所以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者。”即无论何人,本性虽恶,受教育后,均可变为像禹一样的贤人。  相似文献   

15.
张子通 《现代妇女》2013,(11):263-264
中西哲学方法论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政治文化传统差异的一大重要因素。中国哲学从神秘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政治道德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圣人政治”和全能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西方哲学从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和政治权利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契约政治”和有限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汤晓晖  邱靖 《现代妇女》2014,(8):355-355
先秦是人性论的繁盛时期,探讨人性的理论很多,这其中最具典型理论意义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通过对孟子与荀子人性观的对比,明晰孟子和荀子人性观众的同异点,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看待人性,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荀子思想中的明分使群、天人观、性恶论、礼论等思想极为深邃,其思想视角独特,立论深刻,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深究进一步挖掘出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格,即是人的品格,智慧,道德以及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个体。《周易》中的最高理想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本文浅析了《周易》中君子理想人格的品格塑造。  相似文献   

19.
20.
王宁宁 《公关世界》2022,(23):128-130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重新审视审美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向学生推荐励志歌曲案例的再思考,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把握审美教育的契机,倡导构建积极向上向善、形象性与观念性有机融合的审美理想,落实以立德树人的审美理想指导学生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