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中大案,要案的比例日趋上升,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大要案犯罪的特点,我们对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有25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案例作了抽样调查。在被抽取的32个案例中涉及到案犯共91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70人。在32个案例中除9例是青少年与成年人合伙作案外,其余23例都是由青少年所为,其中外地青少年在沪作案的有15人。  相似文献   

2.
郑嫦 《现代妇女》2014,(7):50-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将具体定义青少年犯罪,并描述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趋势包括其年龄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特点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化多样化的,本文将重点从家庭因素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青少年自身原因出发,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丽丽 《现代交际》2014,(1):11-11,10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我国这样的国情之下,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打开网页搜索,一例例青少年暴力甚至犯罪的案例触目惊心,其中职校学生的案例亦不容忽视.十几岁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花季,是什么让这些青少年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犯罪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留守青少年的犯罪率更是不断上升。本文着重主关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根据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法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分析犯罪成因,描绘犯罪行为特征,并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预防措施,给予留守青少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希望矫正他们的错误心理,清扫心里的阴霾,从根本上阻却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进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与世界接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同制度和文化的冲击,对于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频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严峻的形式使得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分析和预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司法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选取10例典型案例对14周岁至25周岁的青少年暴力犯心理成因进行质性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具有良好的规避作用,但是青少年暴力犯家庭及学校教育影响较小;犯罪主体具有知识水平较低、情绪易怒易冲动性、认知狭隘的特性,犯罪个体受群体消极影响明显,责任分散影响下加剧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表现。家庭、学校、社会及个性特征综合需互相配合发挥作用调节青少年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九七八年以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数在城市。近几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有些省统计,已经接近或略超过城市青少年犯罪。犯罪的目的、手段以及社会危害性与以前大不一样,改变了单独的、采用传统方法的作案方式,代之以比较多地运用团伙形式、采用一定技术手段的作案方式,重大刑事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等)已经很普遍,作案目的之卑鄙、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伟 《职业》2017,(29)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在这种情况下,有少数人面对诱惑,失去理智,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绝大多数是成年人,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青少年,更有少数是学生.青少年在犯罪道路上的心理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问题凸现,逐渐成为日本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日本青少年犯罪严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提出借鉴日本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正领域的经验,警示与借鉴并重,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发育并不完全,在受到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冲击下,加之部分家庭、学校缺乏关爱及监管,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模式向着低龄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这必然会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断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却日益严重.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及主观动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针对校园的特殊文化氛围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御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社会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的客观现实,很多专家和学者在一系列研究和探索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预防方案和治理对策。但是,就在我们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而不懈努力的同时,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似乎仍循着一种尚未被人“破译”的“密码”而继续蔓延。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对现有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进行冷静的思考,以便找到完善和强化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少年犯罪受到社会学学科的持续关注,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阐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主要从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社会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亚文化理论、社会解组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等理论视野出发,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防治路径进行了深刻的理论解读,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深入发展与规范前行提供学理支撑和研究准备。未来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阐释将朝着坚持理论自觉、理论整合、西方理论与本土理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力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剖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影响与防治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华东地区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了华东地区在新的一年中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向。一致同意把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动向、对策的调查研究,作为华东地区一九八五年的重点协作项目。同时,鉴于我国农村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华东各省(市)农村青少年犯罪大都有上升的趋势,与会同志一致同意要组织力量进行农村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青少年吸毒问题有所加剧,主要原因是贩毒犯罪猖獗、新型毒品的迷惑与诱惑,吸毒者负面社会形象的淡化,演艺娱乐界和媒体的误导,以及不良的家庭氛围等多方面因素。中国目前也面临着如何遏制青少年吸毒现象蔓延的问题,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应当有效打击贩毒犯罪行为,加强毒品识别和危害知识的普及,加强青少年自我克制和保护意识的教育,以及对流行文化中丑恶现象的辨识能力,此外还应为青少年营造有利于拒绝和远离毒品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急剧增长趋势。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攀升,将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本文在分析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相关的司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案发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犯罪逐渐向种类化、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多种隐患。怎样综合青少年犯罪情节、后果、手段,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等因素,既有效惩治犯罪,又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使他们重归社会,成为新时期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办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创新青少年犯罪预防机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中学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和身体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的特殊阶段,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是令人惋惜的,其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危害。中学生犯罪占据了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相当比例,与青少年犯罪现象相比,中学生犯罪现象带来了社会危害性甚至更加恶劣,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为了切实预防、减少和避免中学生犯罪问题的产生,对中学生犯罪现象成因的探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