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柏柳 《老人世界》2014,(1):36-36
毛泽东喜欢说曹操,也自然连带其家人。1959年夏天,他在北戴河,一次与保健医生谈起了曹氏父子,说曹丕在政治上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上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曹丕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2.
相煎何太急     
一代枭雄曹操的长子曹丕与弟弟曹植有一段争夺帝位的传奇故事,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曹植随口就道出一首流芳后世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的调子很低沉,却挟裹着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急切地希望手足兄弟能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曹子建纵有旷世奇才也终究是死,这应该说是历史的苍白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  相似文献   

4.
经过曹操及司马氏一族的苦心经营及公国建制奠定的基础,曹丕、司马炎登基时机成熟,按照九锡殊礼、百官劝谏、揖让虚礼的禅让模式最终称帝,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魏晋禅让制拉开了这一时期禅让政治的序幕,同时产生了众多社会问题,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炎黄世界》2013,(6):58-59
如果要在美女群落中找出一个最是语焉不详的女人,人们很可能会选中甄妃。曹操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三人俱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父子3人同追甄妃,足见甄妃在那个动乱时世里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了。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击败曹操的,不是火攻是血吸虫首先,历史中的曹操确实在赤壁之战中被烧了舰队,但这不是让他决心撤退的真正原因。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来自北方的曹操军队一到赤壁就开始生病。面对疾病造成的严重减员,曹操只能撤兵。  相似文献   

7.
谈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的。无论戏剧还是小说或者电视剧,还是从正史或者野史,几乎都把曹操塑造成阴险多疑、手段毒辣、诡计多端的霸主政客反面形象。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才气过人、豪气盖天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似文献   

8.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公冗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明确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墓,陵上不堆土,也不植树。一年后,曹操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分别盛放在四个箱子中,上面写明春夏秋冬,并留下一个遗嘱:  相似文献   

9.
李典,曹操麾下名将。其生卒年《三国志》没有记载,代表性的观点是《三国志辞典》所持"174-209"的观点。但笔者认为《辞典》把李典屯驻合肥的建安十四年(209年),误作合肥之战爆发的时间,又根据《三国志》关于李典"年三十六薨"的记载,得出李典生于174年的结论。然而合肥之战的爆发却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是《三国志》关于李典生平事迹的最后记载,另外曹丕于黄初六年(225年)追念张辽、李典合肥之战的功绩,据此笔者推测李典可能死于215年到225年之间。结合李典在初平三年投靠曹操、建安初年出任离狐太守时的年龄来看,215年为李典卒年的可能性似乎更大。若《三国志》记载的李典的寿命无误,笔者猜测李典的生卒年为"180-215"。  相似文献   

10.
汪力 《现代交际》2005,(9):72-73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谋士武将由于种种原因跳槽后辅佐新君大获成功的故事。比如,第三十回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帐下谋士许攸向袁绍献计,趁与曹操相持官渡的时机,派一部分人掩袭曹军的大本营许昌,然后首尾夹击曹操。袁绍不但不以为然,还偏听旁人之言,将许攸逐出中军大帐。在人劝说之下,许攸连夜投奔曹操,并授计曹操劫烧了袁绍百万大军屯于乌巢的粮草,导致袁绍大败,也成就了官渡之战这个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1.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最后到西晋统一天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乱世,但三国乱世却是人才辈出。既有孙权、刘备、曹操、诸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南缘、华北平原东南部的衡水市区中心,拥有75平方公里的单体水面,被誉为"京南第一湖".衡水湖南岸的冀州区古为"天下第一州",史书记载,大禹治水自冀州始,衡水湖便是大禹治水留下的禹迹.历史上古黄河、漳河、滹沱河和滏阳河等众多河流在衡水湖区南北迁徙摆荡,水系纵横、烟波浩淼,衡水由此而生,取"水路通达、风水衡存"之意.东汉末年,袁绍占冀州,衡水湖成为袁绍与曹操抗衡的根据地,曹操打败袁绍后,衡水湖又成为曹操南征吴越的水军基地.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当代老年》2009,(11):31-31
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 曹洪 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魏略》中记载,曹洪敛财有术,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然而,他却吝啬刻薄,为此差点丢了小命。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2004,(6)
问:我伯父一辈子没结婚,我是他唯一的亲人。伯父去世后,我继承了他价值5000多元的遗产,但村委会认为我伯父的遗产应由村里继承。请问我可以继承伯父的遗产吗?王力明答:根据法律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由此可知,侄子不是伯父的法定继承人。根据你来信所成为遗嘱继承人。我国法律还规定:“对继承人以外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可是,你的来信中也伯父的遗产没有继承权了…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世界,波澜壮阔。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撰写与讴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纷纷袍笏登场。然而传奇人物众多,但其中最为杂糅复杂却又吸引人眼球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作为三国最大集团实力的领袖,曹操具有相当的研学价值。但由于《三国演义》其本身带有"拥刘反曹""拥汉忠君"的作者主观立场,对曹操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公平"。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比其他三国学术性著作如《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更为被大家所接受。本篇论文因此希望通过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本身情节的研究,来加深有关曹操这一特定人物的人物形象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形象结论。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文笔提及较多、占用篇幅较大的一个人物,被誉为"奸雄"、"能臣"。曹操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现就是作者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混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为自己赢得了千古之名,本文试就通过曹操在政治、军事、用人处世等方面展开一代枭雄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典论·论文》是曹丕一篇重要的政治、学术论文,近年来多是对其理论意义进行研究颇多,但很少结合当时的语境、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论文》在曹丕的政治游戏中所起到的作用,当然这也成为有别于建安文坛主调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8.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08,(13):16-16
丧失继承权是指对被继承人或其他继承人犯有某种罪行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继承人,依法取消其原来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相似文献   

19.
马美著 《老年人》2010,(2):42-42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歇后语典出于《三国演义》中吴国老将黄盖巧施苦肉计诈降曹操的故事。那么,这是历史的真实吗?黄盖到底又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呢?  相似文献   

20.
点评曹操 文武兼备 曹操曾在东汉末年做过丞相。1970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火炉上烤。”此外,曹操在军事乃至文学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获得胜利,他在班师途中写下脍炙人口的《观沧海》。诗中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