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其特殊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要在科学发展观中把握和理解。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有关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既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思想,新路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经济,政治,教育,社会活动中尊重人的平等地位,强调人权和社会地位平等。"人"为经济政治生活的中心,国家为人民之本;"人性原则"提倡人性解放,万物平等,个性自由,尊重人权;和谐原则,即天人合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合作,人口与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从人本主义来审视城乡一体化,就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与政治,更多体现在思想和文化,生态与环境的统筹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璇 《现代交际》2011,(8):118-1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人学理论是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标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也要坚持"以青少年为本"的工作理念,树立科学的青少年观,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是在分析以青少年为本青少年观之内涵、特征基础上提出相关确立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其理论基础和社会必然的趋势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落实,是体现其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本质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落实,必须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逆转思维,将视野锁定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贯彻和落实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成体系的理论为基础,大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研究路径,坚持交往实践这一力量之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俊 《现代交际》2015,(2):155-15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观念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中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高职班级管理工作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将学生的需求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模式的改善,使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高职教育中的人本思想入手,分析了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雅丽 《现代妇女》2014,(9):309-309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在于它对人的理解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准确、客观、科学地把握其内涵,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原  王文佳 《现代交际》2010,(10):45-45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以人为本思想,要准确认识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客体:在现实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最广大人民”为本,在基本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在最高层次上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沈东海 《城市》2004,(3):7-10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确立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原则,表明我们党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本文通过诸多案例分别从人本主义情感因素观;人本主义自我价值实现观;多重角色的人本主义教师观和因材实教的人本主义创造观这四方面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以人为本”?在“人是否应当敬畏自然”的争论中,持“人类无须敬畏自然”观点者主张“人的利益优先原则”,为此辩护的主要理由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是要“以人为本”吗?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当是以人为本,不应以生态环境为本。其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是要纠正多年来以片面追求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文本始终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一直贯彻落实着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理念,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着理论基础。本文先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又指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现阶段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切实可依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施旋 《职业》2012,(29):104-105
本文以"以人为本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家长为本三个方面阐述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在关于发展问题的国际讨论会上强调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应体现在现代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指导思想,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方针和根本原则。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环节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由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再加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以以人文本作为核心教育观念,满足今后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全面运用与传播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当前,人本主义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人本主义思想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有机整合法律条款和人本主义思想,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怎样有效使用人本主义思想开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本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在学生中的具体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实施过程中过分夸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绝对自由"、滋长个人主义以及方法论上的唯心主义等不良倾向,对于形成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是格格不入的.本文拟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出发,试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