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学问与趣味》的英文译本,简要分析两种翻译技巧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鲜有人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分析政治语篇的中英对照文本。因此,以《习近平治国理政》一文的英对照本为语料,借鉴抽象语义的三大分类方法,分别从逻辑连接的显明与隐含、逻辑语义的浓缩与展开和逻辑关系的直线性表述和迂回性表述三个方面对比了汉语和英语的思维逻辑。研究发现,中英文本的思维与逻辑连接有很大的差距:英文多显明,汉语多隐含;英文多浓缩,汉语多展开;英文多直线表述,汉语多迂回表述。这对政治语篇翻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功能对等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数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文学作品中数字的翻译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躁》为例,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对该作品中的数字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数字翻译策略,以减少翻译误区。  相似文献   

4.
《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与常见的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事务性函电翻译等有所不同。然而,从翻译手法的运用来讲,翻译理论中的一些处理策略的使用,可以给字幕翻译增添艺术性和感染力。本集《我们的田野》在汉译英的字幕翻译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翻译的技巧和亮点。本文将从翻译技巧角度对该集纪录片的字幕英译进行赏析,浅谈美食翻译中体现的特色及字幕转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文化习俗翻译离不开特定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俗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汉英翻译研究可以为其翻译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功能语言学中的主位推进模式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将主位推进模式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分析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及其两个英文译本的主位推进模式,研究散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在其翻译语篇中的保持情况。  相似文献   

7.
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通过对许渊冲《长恨歌》英译本在词汇层面上的评析,可发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对于唐诗英译在词汇层面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下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对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小小小小的火》部分翻译进行详尽分析,认识华裔作家文化身份建立的心路历程,旨在深入了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研究,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文本英汉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期为更多的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秉钦《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第2版)》行文方式和谋篇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介,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对该文进行深入剖析,力求能发掘出该书更多精彩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政府工作报告》是严谨的政治文本,其英文版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其独特的文本形式要求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让译语读者清楚明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因此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了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采取的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增译等不同翻译策略,以期让译文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1.
美术的大众化是20世纪世界艺术的总体趋势,在我国美术大众化肩负着启蒙与救亡双向任务,同时伴随着以政治的开始和政治的结尾,美术图像的后面反映着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视觉呈现,到了大众文化波及到我国,美术大众化又以不同方式体现了出来.本文通过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重要的线索梳理了美术大众化在中国的起源、发展、转型,给我们当前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学术参照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东周列国志》翻译实践中,作者注意到汉语文言文和英语语言就形合和意合而言差异显著。参照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提出的逆转换翻译路径,作者建立一个从意合语言向形合语言转化的模型,且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汉语文言文的英译转换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两种语言都不会相似到代表同一社会实体,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并非仅仅停留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形式层面上,其实也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间的差异。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些词汇往往包含了特定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这类词汇就是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了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本文节选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的译文,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本在个别文化负载词上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译文质量进行了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