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是矫治司法先天不足的一济良方,行政诉讼建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有其正当性的理论基础,并非无稽之谈。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立法,行政诉讼建立合意解决纠纷机制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诉讼程序中引入合意解决纠纷机制,应当成为行政诉讼法修订、完善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在近些年有关中国民众抗争政治的研究中,“依法抗争”理论极具竞争力,得到中外学界甚为广泛的认同。分析表明,“依法抗争”与其说是抗争的手法和策略,倒不如说是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作为抗争的手法和策略,依法抗争存在内在的冲突,它既可能是非暴力的也可能是暴力的,既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未必是真正的“合法”。这种策略性抗争,难以说是真正的“依法抗争”。作为抗争的正当性理据,“依法抗争”恰当地突显了当今国家法律、政策和意识形态赋予民众抗争的正当性,及其在实际运行和执行中所存在的实际反差。对这些“法”,不管内心信任与否,依法抗争者均可将其作为抗争行动的正当性理由。如果说在西方社会,权利已作为不证自明的普适性价值和伦理诉求,社会运动理论对抗争政治正当性理据的疏忽有其正当性,那么,在当今中国,当民众因社会情境尚需要极力正当化其抗争行动,理论研究就没有理由不关注包含伦理和道德情感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是20世纪在美国乃至西方最著名和颇具影响的学者和政治家,也是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的实际施行者。他所倡导的理想主义道德政治对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基督教信仰传统教育以及"美国例外论"、"美国使命论"对威尔逊的政治信仰及道德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考察威尔逊关于战争的思想转变和国际联盟思想形成的历程,并重点总结威尔逊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重要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层面存在的"政治共识",为韩非子政治思想提供了政治正义性.相对于儒家突出强调相关政治价值、政治理想的理想主义而言,韩非子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将政治正义贯彻落实,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现实主义品格由此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5.
2018年刑事诉讼法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标志着诉讼合作模式在我国正式确立。有别于传统对抗式诉讼,合作式诉讼模式下,控辩双方由对抗转变为合作,检察机关主导认罪认罚程序,诉讼重心由审判阶段转移至审查起诉阶段。控辩双方合意削弱了法庭调查,法庭审判成为“确认式庭审”,案件真实更多体现为控辩“合意性”,即合意真实。合意真实的诉讼观念蕴含了被告人主体理念,体现了对司法效率、司法权威和协商正义的时代价值追求,具有正当性基础。因对抗与合作二元诉讼程序变革,诉讼真实观应从传统一元的实质真实观向实质真实与合意真实并存的二元真实观转变。  相似文献   

6.
对程序运作的结果加以利用,赋予民事调解符合基本法理的效力有利于实现调解制度解决纠纷的最终目的。法院调解的效力既源于实体上的私权自治,也源于程序自身的运行过程。法院调解具有有别于判决书的形成力、羁束力和执行力。无论是从必要性根据还是从正当性根据而言,法院调解都不必或不应拥有既判力。对调解的救济由于合意的存在无需保留常规通道,但对实体上的无效或可以撤销以及程序上的严重违法之情形仍需提供特别救济的紧急出口。  相似文献   

7.
激进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主导性文化思潮,在文化、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激进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理想主义。王蒙的独特经理决定了他既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执著的理想主义者,又是理想主义的审视者、反思者和批判者。王蒙的思想之于激进主义是一种解构力量,这是王蒙作为思想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宏 《东方论坛》2014,(3):19-24
政治正当性意指对政治秩序的道德评价,关系到政治统治的稳定性。古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大体上,首先经过殷周之变,西周的政治正当性奠定在了天命论的基础上,统治者有德才能受命于天;其次经由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剧变,儒家的心性论将政治正当性的基础进一步落实于个人内心的德性修养上,并以此与天内在相通。先秦时代的政治正当性大体奠定在天、君、民三者的相互关系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的世界主义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虽然是以民族国家体系为主要特征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的产物,但作为现实主义国际政治伦理与理想主义国际政治伦理相结合的产物,联合国具有丰富的世界主义内涵.从联合国体系的人文剖面来看,其世界主义内涵主要体现在联合国人权保障、联合国集体安全和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政治稳定性与政治正当性是罗尔斯后期政治哲学关注的重点,二者分别与重叠共识和公共理性观念相关。一方面稳定性不同于正当性,稳定性关注政治正义观念如何被持有不同理性学说的人们所接受;后者关注公民政治权力运用的基础。但二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罗尔斯的稳定性是基于正当理由的稳定性,基于正当理由的稳定性证明也是公共的正当性证明,公共正当性证明又是政治正当性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与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其他当代政治哲学家主要关心正义问题,与其不同,哈贝马斯最关心的问题中合法性。本文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政治合法性,一个方面是法律的合法性,另一个方面是国国家的合法性,而两者的合法性都来自人民的同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合法性理论因其自身存在着认同主体抽象化和无视合法性的物质动因两大具有唯心史观性质根本缺陷,始终没有走出经验与规范二元化的困境。邓小平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人民群众判断共产党执政是否具有合法性的真正裁决者,是认同的主体;人民利益作为认同的根本依据,是合法性的本源,克服了西方合法性理论的缺陷,实现了合法性理论的规范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利普塞特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普塞特着重从政治社会学视角阐释了现代民主政体的政治合法性论题。他认为,合法性与有效性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政府治理的持续有效性对于提升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合法性危机是社会变革的转折点,它产生于旧的社会结构向新的社会结构过渡的时期,必须深入时代变革的现实中寻求危机的根源并加以化解;可通过培育政治认同、包容多种政体类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等路径提升政治合法性。利普塞特力图基于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审视政治合法性论题和政治制度设计,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价值偏好,即美国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思想都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虽然在封建教会的严格控制和监管之下,但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正统派和非正统派的斗争,即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战,其论战的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互斗争的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following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there were dramatic declines in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nonmarital cohabitation and childbearing, and a movement from reliance on abortion to a reliance on contraception for fertility limitation. Although many explanations have been offered for these trends, we offer new explanations based on ideational influences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se ideational influences with structural factors. We focu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 of the regi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how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have interacted with and been influenced by Western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 Our explanations emphasize the role of developmental models in guiding change in the region, suggesting that developmental idealism influenced family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following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idealism provides beliefs that modern family systems help to produce moder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ccomplishments, and it helps establish the importance of freedom and equality as human right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fall of the iron curtain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brought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social, economic, and family circumstances in the West, increasing consumption a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which clashed with both old economic realities and the dramatic declines in economic circumstances. In addition, the dissolution of the former governments removed or weakened systems supporting the bearing and rearing of children;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former governments and their programs was largely destroyed, thereby removing government support for old norms and patterns of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 attacks of previous decades on the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had in many places left these institutions weak. During this period, many openly reached out to embrace the values, living standards, and economic, political, and familial systems of the West. And, the thirst for freedom—and its considerable expansion—operated in personal and familial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alms. These dramatic changes combined together to produce the many changes occurring in family and demographic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思想史上首位系统研究政体的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三部著作中分别阐述了其早期、中期、晚期不同的政体主张。从早期的贤人政体到晚期的混合政体,他的政体观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柏拉图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其所阐述的法治思想和混合政体主张构成了西方法律思想的传统,并对近代的启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合法性支持演变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政绩一直是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期,政治合法性是特定支持,即让特定群体受益,以赢得他们的支持;自胡锦涛同志执政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续强调政绩的同时,追求政治制度本身的价值,以期实现对政绩和价值的统合,这将是长期的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探讨了政治合法性对现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