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次升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从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看,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又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革命性变革,它是从生态危机中引发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的模式、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变革,以确保人类社会得以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在这一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同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结合,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基础之上的重大成果。这一思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为世界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试图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认识入手,着力厘清生态文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和超越,并初步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务。在其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保障,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制度保障是建设的着力点。其中生态产业和生态技术是建设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观是建设的精神动力,良好的法律法规是建设的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改善了中国的面貌。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将指导我们从发展工业文明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当今世界的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生态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陆冠勇 《今日南国》2008,(14):20-21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也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在推动生态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地处边境一线的环保部门,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中国一东盟重要通道的南疆国门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9.
对生态文明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它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发展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通常意义上大多数人理解并广泛使用的生态文明含义,也是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初级形态。二是从社会形态建构意义上看,生态文明主要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被广泛关注,准确地理解和界定其内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和侧重点阐释的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本文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四个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明的得以行世都有其存在的深层的精神与思想底蕴,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有深层基础与精神支撑,只有确立了与这种新的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世界观与文化精神,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的深层思想基础和精神追求的探寻,首先应对工业文明的哲学基础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范式,从而完成对生态文明深层文化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在客观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后,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的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结合内蒙古林业的特点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社会之前,“生态”不构成“文明”的形态,它只是一种“原生态”。科学技术、全球化、市场之所以与生态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它们脱离了“人民性”。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资本、市场、科技、全球化,它们正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当作一种思想上的革命,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将阻碍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并最终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局面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正备受重视,厘清一些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各个文明时期是不一样的,经历了由农业文明的和谐到工业文明的裂变,往后的发展应该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观念,传播现代生态环境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文明观的升华。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理念,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方方面面,需要从理论、实践层面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用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为此,本刊特开辟专栏,约请专家从不同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阐述,以期能为生态文明大厦的建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9.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自然意识的觉醒,更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是人类文明冲破物欲藩篱、以人类智慧呵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觉悟。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生物本能驱使人类为自身利益攫取生态资源,自然选择也使得人类不具有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而放弃人类个体利益的可能,但这并非人的全部,人是有理性物种,人的主观意识使他超越了其他物种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超越自身物质局限性,以生态系统整体的视角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人类自身的文明阶段。人类站在生态文明的思想高度,实现生态整体利益对人类中心利益的超越,生态整体利益本质上仍然是以人类根本利益为目标的,这种人类根本利益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感性欲望基础上。农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欲望,工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享受的物质欲望,而生态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存保障和物质极大丰富基础上,更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光辉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造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